冬笋不挖就长不成竹子?爬山时碰着的野果,为什么绝对不能吃?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身边的植物彷佛越来越难激起我们的好奇心。过去两年,45岁的汪勇,在抖音记录了长沙周边的400余栽种物,成了互联网上小有名气的“叶子专家”,不仅成功收成小区孩子们的崇拜,吸引了20万粉丝的关注,还登上了热搜。(1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汪勇性情内向,大学选专业时,瞒着父母报了当时比较冷门的植物学专业;研究生阶段,也连续在干系领域深耕。说来也巧,2021年疫情期间,汪勇的创业公司陷入瓶颈,趁着有韶光,他重拾自己所爱的专业,用短视频记录身边的植物。没想到的是,这个略有些“社恐”性子的考试测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经济压力,也让汪勇个人小有名气。
把植物做成短视频,既有趣又有人看,并不随意马虎。汪勇入驻短视频并成功吸粉的窍门,是拍摄、讲解人们非常熟习的野生植物,吸引了部分群众及学校师生。他十分重视挖掘植物的代价,以及与古今人物、饮食文化生活的关系,并结合描写这些植物的诗词佳句,多维度呈现植物的栽种、饮食变迁,牢牢地捉住了人的眼球。
汪勇拍摄的“冬葵”短视频,看似娓娓而谈,平淡无奇,但由古至今、由浅入深、由栽种到生活、从《辞海》阐明到李时珍《本草大纲》先容,一步步引人入胜,将“百菜之主”冬葵讲得有滋有味、入木三分。专业知识为汪勇拍摄植物短视频奠定了稳定的根本,综合和网络广泛的资料信息,是汪勇创作高质量植物短视频的法宝,新兴活泼的短视频形式及广泛的受众群体,又为他的科普插上了快速传播的翅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抖音等短视频兴趣浓厚,不同的人都能从中有所收成。平民百姓打仗或参与短视频,能得到愉悦快感,买卖伙伴通过短视频扩大产品发卖,汪勇这样的人则通过短视频,把一些鲜为人知又随意马虎被忽略的植物知识见告人们,影响人的思维,在更多民气中撒下科学的种子,勾引和帮助大众学科学、用科学,增强青少年朋友对科学的兴趣。
科普是一种知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对社会有用的代价。期待更多专业人士拍视频、做科普,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特有的形式,宣扬最熟习、最拿手的领域和、内容。这样,低劣庸俗的短视频才能淡出市场,短视频行业才会更加活气勃勃,科普宣扬才能朝着更能影响人、勾引人、提高人、振奋人的方向前行!
(卞广春)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