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红歌里的身影
王 航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寒冷何所惧,一片赤心旭日开旭日开……”每次听爸爸哼唱这首《红梅赞》的曲调,江姐舍身殉难的形象总是和飞雪中鲜艳的红梅重叠,在我心头长久地绽放。穿过历史的云烟,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形象,像一部不断片的影像,一遍各处皮绕、回放在我的脑海里,勉励和鞭策着我走好脚下的路、做妙手中的事、干好革命事情。
爸爸是听着红歌终年夜的一辈,他常常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他的革命经历,而且讲一次激动一次,每一次我都洗耳恭听。光荣的影象将陪伴着爸爸终老,并一遍各处传染着我。
我是听着爸爸哼唱红歌终年夜的。爸爸说我小时候影象力好,以是打小许多的红歌歌词和旋律就铭刻进了我的心里。“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山,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千军万马(介支个)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典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还乡……”我在《十送红军》的旋律里,瞥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着风雪前行的身影,他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衣、腿上绑着草绳、脚上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蹚泥泞涉万水。肩挑药箱,树枝当拐杖,在泥水里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他在炮火硝烟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他手里高举的红旗一次次穿行在仇敌的枪林弹雨中,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一次次地把它染红。纵然直面“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严厉,他的心中也仍旧澎湃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磅礴气势。这种磅礴凝聚成六盘山顶那坚如磐石的红旗雕塑,永久高高飘扬在革命和培植的道路上。
从嘉兴南湖红船的灯光里启航,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我瞥见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像一粒粒革命的火种,让“星星之火”燎原起冲天的火光,烧透国民党白色胆怯的牢笼,照亮风雨如磐的中华大地;他们的身影续接起来,彭湃澎湃于中华大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费力为民族,共产党他齐心专心救中国,他指给了公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进了公民生活,他培植了敌后根据地,他实施了民主好处多……”存心品味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脑海里飞舞的都是黄土高原激烈的腰鼓舞里飞扬的红绸,那里是爸爸的家乡,那些头扎白毛巾的西北男人里有爷爷的身影。爷爷是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小时候回老家见到清瘦的爷爷总是挑一副粪担,牵一头老黄牛,一边走一边拾牛粪,走一起拾一起。他总是天亮下地垦植,入夜才回家歇息。在窑洞昏黄的灯光下,总能瞥见爷爷脸上黏附着一层黄黄的粉粒,我用小手使劲地替爷爷擦抹,爷爷却哈哈地笑着说:“我娃乖呢,黄土上进皮肤里了呢,抹不掉呢!
”这时候就能瞥见爷爷黄地皮一样温暖的笑颜。便是这样一个在黄地皮上垦植的老党员,当了一辈子大队支书,像头老黄牛样地为乡亲们做事了一辈子。
“枣园亲,窑洞暖,小米喷鼻香,延水甜……共赴国难换征衣,挺进敌后持久战,首战告捷平型关,百团大战威名传……”当我的脑海里响起这首《延安灯火》的旋律,就想起了在枣园、杨家岭,穿粗布衣、吃小米饭的一代伟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陕甘根据地是地皮革命战役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全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心和各路红军长征供应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哨供应了出发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期间造就形成延安精神,革命的火焰燃遍中华大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现在我们常常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它是红歌,也是最盛行的歌曲。一次途经菜市场,看到一位卖菜大哥一边卖菜,一边随着手机视比年夜声唱着这首歌,唱得有滋有味,唱得激情澎湃。我一贯听到他唱完,那一刻我也心潮澎湃,爱党爱祖国的情结,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里、融进了我们的血脉里。
这些经典歌曲里有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光辉进程。哼唱这些革命歌曲,心中常常激荡着一股豪迈之气,我想象得出创作者们在火热的革命年夜水中奔跑向前的身影,感悟得到他们身上流淌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毅和韧劲。我们的义务是要将这些经典红歌里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接续历史,革命永生。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经久弥坚。”青年当须努力,青年壮心不已,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将沐浴着党的光辉,阔步走在振兴中华的大道上……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及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