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为什么要戴头盔?是由于头盔能保护头部,能使头部受重伤的危险系数减少85%。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日前专门针对电动车头盔进行了比较试验,测试的是目前销量靠前的十款产品,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新闻与公共事务部副主任 凌远昌:第一是2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接管碰撞能量性能不佳,加速度峰值偏高;第二是6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在(测试时)涌现了头盔从头型上脱落、连接件撕裂或系带过度伸长等情形;第三是有2款电动自行车头盔由于短缺发泡材料缓冲层构造,可能没有办法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头部。

一摔就裂质量堪忧保命的头盔你买对了吗 汽车知识

10款样品中有4款不耐摔

这次比较试验,事情职员仿照消费者实际消费习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选取销量靠前的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
比较试验委托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头部防护用品实验室,依据地方团体标准,从物理安全性和利用舒适性等方面共计6项指标对10款头盔样品进行检测。

接管碰撞能量性能反响了头盔在受到撞击时接管冲击能量、减轻敌人部侵害的能力,是头盔产品最为核心的安全指标。

检测工程师用一款短缺缓冲层的电动自行车头盔给进行了跌落试验演示:将样品固定在头模上,然后将其拉升至规定高度后开释,试验过后这款头盔被摔裂了,裂开的缝隙险些贯穿了全体头盔外壳。

随后,检测工程师对其余一款粉色头盔也进行了接管碰撞能量性能检测。
看到,粉色头盔虽然装有一层缓冲层内衬,但试验过后头盔边缘处裂开了一个长约5厘米旁边的大洞。
仪器上显示的重力加速度峰值达500G以上,远超过了人体可承受的安全范围。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中,有2款头盔短缺缓冲层内衬,起不到有效保护头部的浸染,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其余有2款缓冲层质量不佳的头盔,试验后重力加速度峰值超过了人体可承受范围,也不符合干系标准哀求。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轻化奇迹部 黄凯旋:接管碰撞能量性能是跟壳体和缓冲层的质量直接干系的,如果是外壳坚硬的头盔如果没有缓冲层,当碰着外力冲击的时候,外力可能会通过坚硬的外壳直接浸染到我们的头部,使头部受到侵害。
如果利用了质量不太好的原材料来加工壳体或缓冲层,终极来测试接管碰撞能量性能时结果也可能是不太空想的。

10款样品中有6款束带质量差

在接下来的佩戴装置检测中,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中有6款被检出不符合干系标准哀求。

佩戴装置是头盔的主要组成部分,头盔佩戴装置质量不过关,在发生事件时,无法将头盔固定在利用者的头上,敌人部的保护就会失落效。

可以看到,这款粉色的样品在进行固定装置稳定性检测时一贯固定在头模上,没有发生变革。
而另一款玄色的样品在试验刚一开始,就在外力浸染下被甩飞,掉落在地上。

在佩戴装置强度检测中,束带强度质量不佳的头盔在拉伸过程中被拉脱,失落去了敌人部的保护。
在对全部头盔样品进行技能剖析后检测工程师创造,佩戴装置质量不过关的头盔在材质和设计上都存在毛病。

至此,经检测比较试验创造,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中,有2延接收碰撞能量性能不符合标准哀求;6款佩戴装置强度和稳定性不符合标准哀求,1款样品可见光透过率不符合标准哀求;其余有2款样品短缺发泡材料缓冲层,可能无法有效保护头部。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辆,是摩托车驾乘职员的三倍多。
据统计,2019年,驾驶电动自行车致去世人数达8639人,受伤人数超过4万人。
电动自行车伤亡人数占到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是道路交通事件中伤亡人数上升速率最快的群体。
有研究显示,电动自行车交通事件致去世案中,超过80%为颅脑损伤导致去世亡。

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头盔风险监测,风险监测创造近七成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广东省消委会消费调查问卷显示,66%的消费者不清楚所利用的头盔能否做到有效防护。

许多企业标准未规定关键性安全指标

目前电动自行车头盔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
在采访中理解到,为规范生产经营,一些地方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头盔团体标准,但团体标准不具逼迫力,企业采取率不高,无法全面规范行业产品质量。

浙江周遭检测集团株式会社高等工程师 程力:由于电动自行车头盔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很多企业参照摩托车头盔国标GB811订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参照B类半盔构造的哀求,把它的参数指标大幅度降落。
有一个企业标准里根本没有设置接管碰撞能量性能这个项目,也没有固定装置稳定性指标。
而它的耐穿透性能它的冲击高度只有20厘米,目前哀求最低的团体标准钢锥的落高也是50厘米,一样平常团体标准哀求钢锥落高都是1米的高度,冲击能量的差别是指数级的,符合这种企标的标准真的不敢说有什么安全性。

采访中,检测职员见告,目前市情上主流品牌的电动自行车从车座到地面的落高一样平常在70厘米旁边,对付一名成年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来说,其头部到地面的高度一样平常为1.5米旁边,也便是说,仅知足20厘米耐冲击高度的头盔将很难达到消费者日常骑行所需的安全保护哀求。

头盔没能有效保护驾驶人案例屡见宣布

调查中理解到,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导致事件中没能很好保护消费者的案例习认为常。

2020年6月,江苏南通一名女子在骑电动自行车过马路时被侧方驶来的汽车撞飞,事件造成女子头部外伤、颈椎骨折。
监控画面显示,这名女子虽然佩戴了头盔,但是在撞击瞬间头盔被甩飞,没能起到应有的保护浸染。
事件现场照片显示这顶头盔没有缓冲层,撞击过后,头盔壳体破了一个大洞,佩戴装置也被甩脱。

今年1月,广东中山一名女子骑电动自行车与汽车发生剐蹭后跌倒,造成多发颅骨骨折、左眼睑裂伤。
交警现场勘察后创造,这名女子戴的头盔质量不佳,没有缓冲层,碰撞时不仅没能起到有效保护,分裂的头盔碎片还扎伤了女子的眼睛。

调查中,理解到,2020年11月,国家标准委下达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逼迫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操持,在现有的摩托车逼迫性国标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标准哀求。

制订中的国家标准将划定安全底线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拟立项逼迫性标准公开搜聚见地的关照。
把稳到,搜聚见地稿中规定电动自行车头盔应具备缓冲层,接管碰撞能量性能理论落高为1.6米。
行业专家呼吁尽早出台电动自行车头盔逼迫性国家标准,为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生产划定质量底线。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