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在秦巴山间的村落庄集贸市场
进入高铁时期一周年之际的汉中,有一列从上世纪末就开始运行的绿皮“慢火车”却再次引起"大众关注,它便是来回于汉中至阳平关站的8361/8362次列车。
这趟车,沿途经过汉台、勉县、宁强3个县区,超过汉江和嘉陵江2大流域,可以先上车后买票,票价低、见站停,全程117公里,单程3小时。大多韶光只有两节车厢,被戏称为“双节棍”。该列车没有空调、茶水炉,被称为“冰棍”车,但由于乘务员的知心做事而温情满满。
沿途铁路职工说它是铁路通勤公交车,沿线村落民称它为“幸福村落庄号”“村落庄振兴号”,去外地求学的学子把它看作“书喷鼻香列车”,而乘坐过该车的乘客却感慨:“没有坐过汉中至阳平关的小火车,就不配称自己是文艺青年”。它到底是什么?
会移动的“集贸市场”
6时20分从汉中站出发的8361次慢火车,在黎明前的阴郁中穿行了几十分钟后,到达勉县青羊驿站时天才大亮。背着大背篓上车的罗大娘引起了把稳。她说,近四年来,她每隔三四天就要坐这趟车回宁强县大安镇老家收取自家和邻居家的鸡蛋,带到勉县卖。“在老家买土鸡蛋是1元1个,带到勉县卖1.2元1个,再顺带卖点别的农产品,撤除来回15元的车费,一趟下来能赚100多元。”火车上,罗大娘向计算着。对付她来说,选择坐火车,还有另一笔经济账,汽车太颠簸,鸡蛋随意马虎碎,而火车既平稳又方便,不但能担保鸡蛋无缺无损,有时候在车厢里就能完成交易。除了鸡蛋,她还贩卖喷鼻香椿、竹笋、板栗、核桃等秦巴山区的季候蔬菜和干果,这趟慢火车俨然成为了她的“淘金车”“致富车”。
和罗大娘一样,乘坐火车赶集卖东西的搭客还有很多。火红的辣椒、圆润的土豆、碧绿的青菜……都被装在蛇皮口袋、背篓里扛上车。在2号车厢的一角,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方存放农副产品。全程票价7.5元,站间最低票价只要1元,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这列票价低廉的慢火车被很多群众视为生命一样平常主要,是铁路与山区群众的“爱之桥”。
汉中区段党总支布告梁福向先容,为了迎合百姓需求,助力脱贫攻坚,他们在“慢火车”上打造了一节“村落庄集贸市场”,划分有农产品区、家禽放置区、大件置物区等区域,配备有桌椅、电子地秤、洗手池等举动步伐设备,专门为沿线地区群众逢场赶集以及互换山货供应做事,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会走路、会移动的集贸市场”。(见习 崔慧芬)
两头亲情一车牵
清晨6时15分,正当大家在小火车上忙乱地安顿行李时,郑大妈早已坐在座位上,清闲地吃着早餐。与她攀谈得知,今年63岁的她是宁强县代家坝人,凌晨4点多就从住在汉台区的儿子家出发,步辇儿3公里遇上这趟慢火车。见很是惊异,她便笑着说:“这都是小意思,我们住在山里常常走路,早上走路挺好,权当晨练。”
郑大妈每周来回乘坐这趟车已经5年了。“平时周内,我在汉台带孙子,周末就赶车回家照看老伴。这趟车既实惠又方便,而且还能让孙子吃到绿色食品。这些年,儿子家里吃的鸡蛋、肉、蔬菜等等,都是我从老家买了之后从火车上带过来的。”郑大妈说着,激情亲切地向邻座打呼唤。这趟每天来回于汉台和阳平关的“慢火车”,成了他们来往于城里和乡下的“公交车”。交往返回就这么些人,韶光长了,跑车的、坐车的,都已经熟习得成了“老朋友”。
在这条铁路线上许多有出行需求的大妈们直赞绿皮火车方便,今年52岁、在汉台务工的拜年夜妈也是个中一员。“以前丈夫在外地打工,我留守在阳平关老家照顾老人。现在孩子毕业在汉台事情,我就到汉台务工,收入虽不高,总比待在家里吃闲饭强。每个月选个好天气,我就坐这趟车回老家一趟,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打开门窗通透风,晒晒被褥,整顿整顿屋子。我们都在表面务工,但是屯子的屋子是我们的根,不能丢。”她说,出行首选的绿皮火车带给当地百姓的不仅是便捷,更牵连着两头亲情。(见习 张庆)
“慢火车”上的优生活
桌上摆放着一盆绿植,脚下放着自家种的时鲜蔬菜,对面的空位上支着一台平板电脑,手里捧着一杯热茶,在中午暖阳的陪伴下,一边品茶、一边看电视……“慢火车”上的这一幕,与贴在绿色车皮上“慢火车,优生活,你的出行有我”的窗花相映成趣。在周围略显喧华的环境里,王女士的悠然清闲,让人充分感想熏染到快时期里慢生活的美好。
“我是一个比较爱生活的人,以前开餐厅,没韶光到处走,现在闲下来了,就常常出来逛。”王女士见告,女儿在宁强南站上班,每隔三四天女儿休假时,她就和丈夫乘坐这辆慢火车,带上自家种养的蔬菜和花草,从阳平关老家到汉中女儿家里看望她。
“虽然飞机和高铁的方便快捷逐渐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出行办法,但‘慢火车’却是一种慢生活的回归,一种可以在清洁的车厢里享受宁静的心情。对付我来说,这辆慢火车便是优生活的标志。既方便又便宜,搭客不多,环境很好,一起上风景奇丽,搭客之间也像亲人一样亲切,这不是旅途,是旅行。”王女士感慨地说。(见习 崔慧芬)
承载温情的“生命线”
“请有序上车,不要拥挤,把稳脚下安全。”王国栋是这辆车的列车员,每到一站,他都要在站台提醒各位老乡把稳安全,帮助他们提取行李。虽然他才在“慢火车”上待了4个月,但对这辆车却充满了感情。
“这趟车夏天没空调、冬天没火炉,就连列车上的饮用开水,也全凭乘务员用暖瓶拎上车。”王国栋说,虽然条件艰巨,但是沿途经过地区的老乡们却最喜好乘坐这趟车,不仅票价比汽车便宜四分之三,还比汽车安全、便捷。不论是刮风下雨,寒风凛冽,“慢火车”都会定时开行,冬季遇上大雪封堵公路,“慢火车”就成了承载温情的“生命线”。
由于这趟列车有些经停站点之间相隔就十分钟,以是乘务员常常是刚帮助老乡们放好行李,列车就到站了。他们就要小跑着去开车厢门,有的帮助搭客拿行李、组织乘客高下车,有的赶紧拎着暖水瓶去打开水,上车后再分送给乘客们。
在严密做事乘客的同时,老乡们的淳厚厚道也让他倍感温暖。在搭客中,有一位常常乘车的徐大爷,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今年80岁的徐大爷,家住徐家坝的大山深处,每隔几天,他都会从徐家坝乘车到代家坝集上发卖土鸡蛋和低廉甜头的柿子饼,顺便采买生活用品。“他一上车,就颤巍巍地从裤兜里取出用塑料纸层层叠叠包裹着的零钱,主动找我们补票。他背篓里的鸡蛋,也会用稻壳一层一层护好,特殊细心。”王国栋笑着说。(见习 崔慧芬)
“慢火车”背后的安全防护员
中午时分,钟世孟像每个星期五一样,搭乘这辆“慢火车”,从阳平关回汉中。今年57岁的他,是地隧道道的“铁二代”,已经在汉中工务段(前称为勉县工务段)做事了39年。
刚上班那会,条件极为艰巨,他跟大家一起住油毛毡帐篷,吃大锅饭,每天走10公里,检讨路基、换钢轨、换道岔、防洪抢险……由于陕南铁路多穿行在丛山峻岭,遭遇强降雨后,路基、护坡极易发生滑坡、坍塌等险情。以是每年一到汛期,他都会和差错们昼夜坚守,全身心投入到防洪事情中。是他们的费力和汗水,担保了这条铁路线的顺畅和安全。他不仅是指挥员,也是抢险员,不管是道路塌方还是钢轨断裂,他总是冲在前面,第一个到达现场,经由仔细勘察后,再确定方案、调动接济职员。勤奋好学的他在事情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2007年至2009年,通过技能比武,他连续三年被铁道部付与“全路技能好手”名誉称号。
2017年已经退休的他,由于事情负责、技能过硬,又被单位返聘,担当宁强、西乡、勉县等地铁路架桥的技能顾问。列车穿过漆黑的隧道,阳光洒进车窗,窗棱在他粗糙的脸上打上了一道阴影。“只要还被须要,我就会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他缓慢而武断地说道。(见习 崔慧芬)
“绿皮”火车看变迁
“这车票价很实惠也很方便,坐了多年有感情了,我和老伴每年要坐上两三次,还要带些山里的土特产出去。”11月2日,75岁的王贵祥和老伴从青羊驿坐车到阳平关,他对列车的环境和做事都很满意。
“十余年来,经济增长了、收入增加了,这列车还是最惠民的票价。”搭客高师长西席说,这趟车常年履行“汉水情”亲情做事,且针对老乡需求,推出了助农亲情做事,被地方百姓称为“幸福村落庄号”。
“变革太大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53岁的邱素霞是阳平关火车站退休员工,谈起这里的变革时感慨万千。她自幼随修铁路的父辈从广东老家来到这里,1983年正式成为阳平关火车站的一员普通事情职员。阳平关火车站,处于蜀道上的宝成铁路和阳安铁路的交汇处,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大西南的紧张交通要道。那时,每天客运中转车辆达到28趟,碰着节假日、春运还要加开多辆临客、临货列车。搭客多、候车厅小、事情强度很大,售票厅和候车厅在一起,只能容纳100余人,站台事情职员人为每月只有20多元。没有员工食堂,饭菜自己从家带、加热也未便利,过年前后太忙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这是该车站留给邱素霞最深刻的印象。
“现在好了,办公环境大大改进了。员工食堂、值班室都有了,售票厅和候车厅分离,现在的候车厅能容纳500余人,做事质量和水平都大大提升了;员工报酬也提高了,我退休前每月的人为涨到了5000多元。”邱素霞表示,自己很热爱这份事情,因事情与在铁路公安的老伴相识、相爱、结婚、生子。现在自己退休了,交通也更方便了,但是去汉中还是喜好坐绿皮慢火车。
采访中,理解到,该车积极打造“村落庄集贸市场”,实行“慢火车、优生活,你的出行有我”做事理念,将历史典故、农副特产、山区景不雅观先容等“搬”进车厢。通过对这趟车进行硬、软件升级,并建立田舍土特产的商贸渠道,让沿线村落民不仅在出行体验方面更舒适美好,而且盘活了庄家生产经济资源。( 黄韦华)
编后语
如果把中国的铁路网比喻成人的循环系统,那么高铁该当是奔驰的动脉,8361/8362次列车就该是最末端的毛细血管,它们做为有机的整体,担负着共同的义务。这个义务,便是为公民供应便利,为发展注入活力,为秦巴山区的脱贫攻坚战助力。高铁时期乘坐慢火车,享受慢生活、慢旅游,跟淳厚的山民聊谈天,购买点儿山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释放心底积存的压力,然后用另一种视角核阅生活,走向来日诰日,何尝不是高铁时期值得推崇的生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