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麟,也有写做王兆林或汪兆麟的,生于1900年旁边,幼年师从相声前辈裕德隆师长西席,学说相声,以是他在相声门里是第四代演员,师门排名王顺福,与他同门的有陶相如和李少卿等。他20岁旁边就在天津撂地演出相声,也兼唱太平歌词,嗓音宽亮动听。1926年旁边去上海演出,与吉坪三同在大天下游艺场演出,专以太平歌词应工,两人也说相声,颇受欢迎,开太平歌词在高档杂耍园子演出的先河。
1930年旁边,王兆麟在上海胜利公司灌制了两张太平歌词唱片《大花鞋》、《小上寿》与《劝人方》合一张,另一张是《韩信算卦》,与吉坪三合灌唱片两张,一张是相声《绕口令》,其余一张一壁是《对对子》,另一壁是吉的单口《姐夫戏小姨》。1930年后回津,曾在歌舞楼等处上演太平歌词。由于他在上海灌制的唱片也发行到天津,有名度大增,演出也很受欢迎。 太平歌词传统节目有:《韩信算卦》、《劝人方》、《饽饽阵》、《秦琼不雅观阵》、《阴魂阵》、《白猿偷桃》、《刘伶醉酒》、《层层见喜》、《单刀会》等,新曲目不多,王兆麟受到天津进步戏曲家王钟声等的影响,常常根据时势新闻即兴编成新词演唱,影响较大的有歌唱鉴湖女侠秋瑾的《女士豪杰》和鞭笞张勋企图复辟的《黄粱梦》等。1932年病逝于津。 由于王去世早,我没有遇上,只有通过唱片来理解他的艺术,他的确在唱腔上对太平歌词进行了改造,原来的尾腔比较拖赘,他使之变为简洁,并去掉了很多“啊”、“呐”等虚字,听起来明快利落。
吉评三,生于1897年,相声门内系冯昆志的弟子,评书系徐长盛师长西席门下,是“坪”字辈的,以是也作吉坪三。上世纪10年代后期曾在天津地上说相声,20年代初,先是在大世界说单口,后来与王兆麟差错,1931年旁边离沪赴汉口、南京献艺。1933年回津,1934年曾在歌舞楼演出,1935年起在电台广播,1936年曾在东方电台演播评书《济公传》,在中华电台演播评书《清烈传》。同时还在当时的《广播日报》上刊登“吉评三、荷花女、袁佩楼专应喜寿堂会”的广告,节目包括单口、对口、群口相声,戏迷传,太平歌词等。1938年曾在中国屋顶演出,1941年在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中以单口相声担当大轴,颇受欢迎。1942、1944年曾在天津宝和轩、大不雅观楼、中华等处上演,也曾在三角地书场说《黄杨传》。1947年双目失落明,解放初期有时仍在天津街头卖艺,1953年旁边逝世。 他的评书以《清烈传》为主,也称《黄杨传》,有时也说《济公传》。他有个外号叫“吉三天”,意思这天常平常说书,只能叫三天座,到了第四天就弗成了,以是他的评书也不是多精彩的。 吉坪三虽然辈份高,说实话我也没有觉得他唱得有多好,包括相声也是。他那时紧张以荷花女为号召,比如他说:荷花女照了很多相片,都让人要走了,他也照了,都没有人要,结果就丢了一张,一打听法国人给拿走了。 他后来眼睛弗成了,在鸟市书场里上早,阁下弄个小孩伺候他,有时立川爱跟他玩笑。他的一些行为在行家中颇有微词,这里就不提了。他曾经收徒秦佩贤、张佩如、熙醒生、袁佩楼、司佩全等,但基本都是“搭万儿”,也没教什么。秦佩贤倒是以唱太平歌词为主,大个儿,过去可能是买卖人,卖布的,还有小可怜(张佩如)从前还在昆仑公司灌制过唱片《太公卖面》。 现在都说杨少奎太平歌词唱得好,但他那时在地上紧张是当“穴头”,很少唱太平歌词。我在唐山见过连秀泉,那是唱太平歌词的老前辈,但我也没遇上听他唱。我认为王兆麟之后太平歌词唱得最好的该当数王本林了。在实验的时候,刘文贞曾经唱过一段新节目《一米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