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北京的舆图,人们会创造很多由数字和“里”字拼凑成的地名,如二里沟、三里屯、五里店、六里屯等。
现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地名的由来,但如果详细探寻这些地名的历史,还真的能找出它们背后的往事。

比如有些带“里”字的地名明显是和老北京城有关,表示该地与老北京城某座城门的间隔;有些可能和已经消逝了的古城或河道干系;有的地名中的数字乃至就和其本身的特色有关……可谓五花八门。
本日咱们就来一起盘点北京带“里”的地名。

文化行旅|北京地名里的里程表 汽车知识

曾经的西八里庄过街楼

三里屯 六里桥 东西八里庄

以老北京城门为参照

老北京城素有“里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即内城有九个城门(南面的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东面的东直门和朝阳门;西面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城有七个城门(南面的永定门、左安门和右安门;东面的东便门和广渠门;西面的西便门和广安门);位于中心的皇城则有四个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而北京周边很多带“里”的地名,有不少都因此该地间隔城门的里程而确定的。

“屯”

最具范例的便是三里屯和六里屯。
“屯”本义讲的是草木的成长,后来逐渐衍生出“驻守”或“聚拢”的含义。
这两个地名里的“屯”都表示的是村落落,个中三里屯表示这里间隔老北京城内城东直门有三里路,故而名之。
而六里屯则由于间隔内城朝阳门六里路而得名。
这两处如今都位于工体北路及其东延长线上,但在这条路没修之前,六里屯须要从朝阳门外东大桥沿着一条向东北方向的分岔路前行(向东南为直达通州的官道),过王爷坟(康熙天子五弟恭亲王常宁墓地)、核桃园、白家庄,而三里屯则须要出东直门折向东南前行才能到达。

“堡”

再往东有个十里堡的地方,它的得名与明朝的粮道有关。
明代改造皇城东墙,并南拓都城城墙,通惠河上行走的运粮船从此便不再进城,而以东便门外大通桥作为终点站。
除了水路之外还有一条主要的陆路送粮通道,这便是朝阳门到通州的大道。
明朝中后期通惠河逐渐淤塞,由京城朝阳门到通州的这条陆路便成了运粮的主要通道。
清雍正七年(1729年),将这条长40里的土路改成了石板路。
这条路的沿线,也涌现了做事运粮职员或官差休整的驿站,十里堡便是由于间隔朝阳门还有十里路而得名。
这里的堡字本写作“铺”,后来逐渐演化成了本日这样的写法。

除了朝阳区的十里堡,在密云区和顺义区都有“十里堡”的地名,顺义区乃至还有“二十里堡”的名字,这些地名分别表示的是间隔密云城区或是顺义城区的里程数。
可以说这些地名便是那时候的公路里程表,在没有指示牌的年代,为行路人供应了路程的参考。

六里桥

位于广安门外的六里桥,因间隔广安门六里而得名。
旧时在此地附近有一条南北向的沟渠,而东西向的由京城去往卢沟桥的官道恰好和这条沟渠相交叉,因此沟渠上架的这座桥便被称为六里桥了。

八里庄

北京城一东一西,有两个八里庄。
东边的八里庄由于间隔朝阳门八里而得名,西边的八里庄则是间隔阜成门八里而得名。
东八里庄原来只是朝阳路上一个较大的村落落,但1949年之后的“一五”期间,国家在这里兴建大型棉纺织厂,即大家熟知的京棉一厂、二厂和三厂。
慈云寺、东八里庄和十里堡,就分别是当年三座工厂和家属区的位置。
朝阳路路南为工厂区,路北便是家属区。
当时为了三座工厂上班的工人,专门开通了12路无轨电车(即112路前身)。

位于西郊的西八里庄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秘闻,西八里庄附近的慈寿寺塔、恩济庄关帝庙、北洼路上的摩诃庵等至今仍保存无缺。
个中慈寿寺塔是明朝万历天子的母亲所建,已经成为了北京城西的地标性建筑。

西城三里河 七里庄

以金中都城门为参照

金海陵王完颜亮登基后,于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迁都燕京(北京)。
后来完颜亮任命大臣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方案和建筑模样形状,在辽南京城(北京西南广安门外)的根本上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建立新的都城,即为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中央是皇城,共有四个城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宣阳门,西为玉华门,北为拱辰门。
皇城外为都城,周围36里,共13个城门。
北京的有些地名,也因此金中都城为基准。

三里河

比如,西城的三里河,这个名字中带有“河”字,也的确是由于一条河流的存在,这便是金代开凿的一条引水渠——金口河。
如今西四环的“金沟河桥”下的金沟河路,便是昔日金口河的故道,而金沟河则是金口河的谣传。
这条河在今三里河附近的河道上曾经架有一座桥,这座石桥为三孔石桥,从这座桥向西南走三里路,便到了金中都的北门会城门(今会城门公园附近),因此“三里河”的这个名字也便由此形成了。

七里庄

丰台的七里庄,虽然跟六里桥间隔不算远,名字也差不太多,可是所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可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是由于距明清北京外城的广安门六里而得名,而七里庄则是由于间隔金中都城西南门“丽泽门”七里而得名的。
如今北京西三环上的丽泽桥以及丽泽商务区,都因此此二字命名,而从菜户营桥向西,立时便要兴建起一条城市快速路——丽泽路,也同样是得名于这座昔日金中都的城门。
巧合的是这条新建的城市快速道路和古时候金中都的丽泽门内外的大道是重合的。
如今丽泽门早已不在了,其大体位置在今中心戏曲学院北侧。
以戏曲学院周边处为出发点,向西七里旁边,恰好是丰台七里庄的所在地。

东城三里河 十里河

以元代河流为参照

前文我们提到了金口河,这是金代所兴修的一项水利工程。
到了元代为了担保元大都的水利供应,从金口河引出一条支流,即金口新河,也称文明河。
这条河流沿着元大都南城墙外侧(今前三门大街北侧),到元大都的正南门丽正门附近分为两岔,一线连续向东,作为都城的护城河,终极在都城东南角与通惠河汇流。
另一线则折向东南,经由本日的桥湾、龙潭湖、小武基桥、化工桥折而向东,一贯流到通州张家湾,终极与大运河汇流。
而这条河流正是元大都城三条漕运干线的南线(北线为阜通河,中线为通惠河)。

三里河

北京城的一些地名便是源自于这条河流,比如东城三里河(在珠市口东大街一带),它便是由于距金口新河和元大都南护城河分岔的地方大约有三里路而得名。
东城三里河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桥湾街,从这个地名推测,当年在此处极有可能存在一座超过文明河的桥梁。
紧邻着东城三里河南侧的金鱼池,是老舍师长西席笔下《龙须沟》的原型。

十里河

如今以家具而有名的十里河,也是源自于文明河。
此处间隔河流分岔处为十里,再向东南过小武基桥,便是十八里店,十八里店同样表示了对付河流里程的记录。
十八里店周边昔日曾有第四代和第五代肃亲王墓,如今早已无迹可寻。

五里店 八里桥

以其它地理坐标为参照

除了以金中都城、老北京城以及一些著名的河流为参照点,北京一些带“里”的地名,还有自己独特的参照物。

五里店

丰台区的五里店,因其间隔卢沟桥五里路而得名。
在五里店东北侧不远处的大井村落,曾有一座乾隆天子专门为欢迎凯旋将士而兴建的凯旋门——“荡平归极”砖牌楼门。

五里桥、八里桥

在北京东边还有五里桥、八里桥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中数字的含义表示的是该地与通州北关漕运码头的间隔。
个中五里桥是平津战役中为和平解放北平国共双方举行末了一次会谈的场所,八里桥则见证了昔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洋枪洋炮下全军覆没的悲壮历史。
石景山区的五里坨,则是由于其间隔东面的京西重镇模式口五里路而得名。

二里庄

在海淀,还有一个二里庄的地名,故意思的是,当年从德胜门出北京城,一起上经由的马甸、土城(健德门)、二里庄、南沙滩、北沙滩等村落落,相互之间的间隔竟然都是二里路。
以是海淀的二里庄有可能是源自这种里程表式计量的办法。

不过,在民间,二里庄还有一种说法:曾有两个宫里的寺人,出资在村落里建筑了一座寺院,以供自己“退休”后养老之用。
寺人又被称为“老公”,以是这座庙也被当地人俗称为“二老公庙”,久而久之,这个名称就演化成为二里庄了。

二里沟

动物园南边的二里沟,其得名是由于附近一条河沟的长度大约在二里旁边。
当年,住在甘家口一带的居民,想要去逛动物园,都要穿过这条干涸的河沟,再跨过沟北面的一条铁路才能到达。
这条铁路便是“京门线”,从西直门火车站到达京西门头沟的木城涧,其设计、建造者正是詹天佑。
如今这条铁路线中西直门到五路(6号线五路居站)区段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铁6号线。
而年底即将通车的16号线,未来也会在二里沟和6号线形成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