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和买菜还是不太一样的,不是说:“哎,这青菜多少钱一斤?保熟吗?保熟我就买走了。”我也不找麻烦,你也不找麻烦,钱货一清,结束了。
买了个菜质量不好,顶多晚上烧的菜就不吃了,火去世了,算了,对不对?
如果买了车子不满意,车子质量还来得个好,都没地方去抱怨它的时候,就浑身恶心好几年了,对不对?
反过来说,要去修,是心里轻微好受一点,可以喷它、骂它了,这个东西不好了。大几千乃至上万的维修费,丢失的韶光、精力,也是非常痛的。
以是,买车之前做点作业、看一看一些关键指标,很有必要。
安全方面的指标看C-IASI的碰撞测试成绩首先最要紧当然看安全了,买车之前,可以去C-IASI官网看一下心仪车子的碰撞测试成绩。刚才那个什么东西?土话叫做“中保研”。
它是会对车辆的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测试的,然后结合成绩给出一个“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但是不能只看总成绩的,由于详细到每个项目上,某些车型的个别项目的确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短板,虽然总分不差。
比如说:2020款奔驰A和2020款皓影,虽然总体车内乘员安全指数都是精良(G),便是Good。
但是奔驰A的侧面碰撞成绩是良好(A),皓影的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成绩也只是良好(A)。
这个是由于C-IASI的《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整体评价规程》(2020版)上有写到的。
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在良好(A)以上的,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评价均为精良的,总的加起来,就可以定之为精良了。
就这么记,不用那么繁芜的,便是我们以为总评叫“优”,每一项就叫“优、优、优”,是不是?
不是的,总评叫“优”,是“优、优、良、良”,加在一起也可以叫“优”,就记这个东西就好了,细项要看,它的“良”是哪一个。
看气囊数量、钢材强度当然了,中保研不是对所有的车子都进行测试过的。
比如说:销量比较好的轩逸、朗逸就没撞过,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其他的指标来判断安全性了。
土话这么听听:气囊个数一样平常情形下是越多越好的。
正面安全气囊2个、前排侧面侧气囊2个、头部气帘2个,这些已经比较基本了,一共6个了,对吧?像是刚才讲到的朗逸、轩逸,2022款全系都把这些气囊都给配齐了。
还有一些车型还有后排侧气囊、膝部气囊、副驾坐垫气囊,这些都有,都是好的,多多益善。
除了气囊个数,还可以看的另一个指标什么?钢材强度。
重庆理工大学王鹏有篇硕士论文,找到了,分享给你看一下,《25%正面小偏置碰撞下某车型车身构造和约束系统仿真研究》,上面做了个仿照。
在25%正面小偏置碰撞测试当中,一开始A柱、门槛边梁用的是2根340MPa的、2根410MPa的钢材,测试成绩“差”。
然后,你看,刚才300、400,对不对?它给你改成直接便是1200MPa的钢材。
这就猛了,1200MPa什么观点?相称于一根手指头上,往上顶8台帕萨特,便是这么个强度。
1200MPa上了,「啪」这么一撞,便是乘员舱变形明显减少、A柱弯折减少,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显著,成绩直接提升到良好了。
你看,同样都叫“钢”,手敲敲,手都是会痛的,撞起来可是相差大了,340MPa和1200MPa,不好说了。
正面碰撞的时候,这些“关键位置”的钢材强度越大,乘员就越安全,某些意义上来说,比气囊还要主要一点的。
现在不少车型的官网宣扬页面都有先容的,要关注的便是厂家对付“高强度钢”的定义,不同说法都不一样的。
我个人是比较推举就看多少MPa,由于现在营销学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了,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极限强度钢、超极限强度超高钢……我反正就看数值。
比如说,雅阁的宣扬页这么说:车身利用了49%的高强度钢材,个中在A、B柱的位置利用了980MPa的高强度钢。
再比如说:马自达3,宣扬页说自己用了6%的1800MPa的超高强度钢,5%的1310MPa的超高强度钢。
你看,就看MPa,MPa这个数高,一样平常钢是比较不错的。
然后它不是有宣扬册的吗?钢在什么位置?你说放在车屁股意义又不大,一样平常是车头和保护驾驶室的。买车的时候,就官网理解一下。
发动机方面的指标最大功率安全性方面看完了,就可以看车子的动力性能怎么样了,紧张还是看发动机的指标。
发动机都有标注最大功率的,这个指标肯定是越大越好的。而且发卖也肯定冒死跟你讲这个东西的,你看,我们这个发动机马力多少,很猛的。
光看功率是弗成的,这个车子虽然功率很高,但是车子重,可能开起来反而会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觉得。
和健身便是有点像的,我最近不是胖起来了吗?我也开始琢磨这种东西了。轻微科学一点的就叫做“BMI”指标,不能光看体重,还要看身高的,身高、体重。
汽车也有类似的“BMI”指标的,叫做“比功率”,大略说便是:最大功率除以车重。
爱卡汽车比拟功率有个分级的:0到40kW/T叫做“微弱”;40到60kW/T叫做“小马拉大车”。
60到80kW/T,适中;80到100kW/T,“大马拉小车”;100kW/T再往上,便是强劲、猛、牛、厉害,Anyway,反正便是猛。
比方说:1.3T的奔驰GLB 180,功率是100kW,车重1.62吨,算出来的比功率便是61.58kW/T,便是刚够到动力适中的这么个及格线。
但是这个发动机在1.4吨重的奔驰A 180L上面,比功率就达到了71.43kW/T,零百加速也快了1s多。
以是,不能光看发动机功率指标的,最好结合本身的车重算一下比功率,再做判断。
这个时候,各位朋友想想,用钢多还是用铝多?是不是动力性能都不一样,重量都有影响?
低扭性能除了功率之外,“发动机的最大扭矩转速”对用车还是会有影响的。
平常市区里面代步,不可能每个红绿灯都是油门踩到底,「哗」一拉「噢」这么冲出去的,7000转、7200转、7500转……不太会的。
要看它大概在什么情形下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扭矩,或者它的最大扭矩是几转来的,会影响到起步的觉得。土话便是“肉不肉、有没有劲”。
最大扭矩转速设置相比拟较低的,来得更早的,开起来,一踩就有劲,市区里面代步开起来也更轻快。
比如说:朗逸有2种发动机的,1.5L发动机,3900转,最大扭矩;1.4T的发动机,1750转就能达到最大扭矩了
日常驾驶的时候,最大扭矩转速越低,开起来相对也更爽一点。
油耗指标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东西,还有个要看切实其实定是油耗,对不对?
巨量引擎、中国汽车流利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里面有个消费者购车紧张考虑成分。
创造消费者紧张考虑的成分:外不雅观、安全、价格、配置等,对付油耗的关注只排在倒数第3位,占比2.1%。
实在大家买的时候不怎么看这个东西,但是买的时候是不怎么看,买之后,还真的很会看这个东西。
实际生活中,对付油耗的关注实在是不低的。
论坛上面各种去看,朋友之间聊这个车子,聊到后面:“油耗怎么样?百公里跑到多少?最近油价怎么样?”不都是聊这些东西的吗?
有车的实在会聊油价,买车之前一样平常还不看,以是说,这几个指标理解一下,很主要。
在几个车子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没开过,对不对?
看一下NEDC的油耗指标来进行比较,虽然NEDC的油耗指标我自己是没有信心把它开出来,开不出来的。
但是一样的,NEDC一个是6,一个是8,总是6比8省油吧?这么比比总行吧?
比如说:轩逸1.6L和朗逸1.5L,轩逸的NEDC,5.3L/100km;朗逸1.5L自动变速箱版本是5.5L/100km。
我们大概会知道朗逸有可能比轩逸轻微更费油一点,对不对?
实际油耗我们也去查了下:某车之家轩逸的口碑油耗是6.4L/100km;朗逸1.5L自动变速箱版本,口碑油耗是7.0L/100km。你看,轻微便是差那么一点点。
当然每个朋友开车习气也不同,我们没有办法做一个精准,但是做一个横向的比较还是做得到的。
看安全指标、发动机有关指标、油耗以是,总得来讲,买车之前,先看的最主要的安全指标,安全最主要,然后看车子的心脏:发动机有关的指标。
末了再考虑长期利用的本钱问题,油耗也不能不理解一下了。
买车是买低配、中配还是高配
买车除了看指标,实在还有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便是选配置。
要中杯呢?还是大杯呢?还是超大杯呢?还是中间的大杯呢?便是这种事情。
现在一台车子配置多的,有种车型有10多种配置了,选起来难免纠结。这里相差1个脚踏板;那里相差半片天窗,一个全景的,一个不是全景的……
那边说:“前面有4个雷达,后面有2个。”还有个说:“前面有4个,后面有4个雷达。”
“哎呦,有个倒车影像的。”“我倒车影像是前面、后面都有的。”
到底买哪一种嘛?我自己挑要怎么挑嘛?看着看着,最低配变成最高配了,中间那些配置都是干什么用的?
国产车就相对好一点。“你别多说什么,反正配置都给你拉满了,价格也是比较实惠,你看,买这个好了。”
现在国产车能不能买?现在国产车哪些车能买?哪些车不能买?国产车里面很能买的车子,质量和合伙车比,现在谁更厉害?
有没有创造一个问题:国产车越卖越贵,合伙车越卖越便宜,到底是为什么?
关键词:买车想知道这些很大略,关注「备胎说车」,回答关键词「买车」就可以了。
每天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笔墨、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好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C-IASI官网
[2] 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整体评价规程(2020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株式会社 中保研汽车技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3] 王鹏.25%正面小偏置碰撞下某车型车身构造和约束系统仿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4] 2019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巨量引擎-汽车数据策略研究院 中国汽车流利协会
[5] 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