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这两天忙得像个陀螺,在完成日常考古事情的同时,还要面对溘然涌来的各路关怀。
“没想到这次会受到那么多关注,大家看到的只是我们的高光时候。

马永嬴(左一)在考古现场。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汉陵考古队队长霸陵谜底揭开背后是考前人55年的接力  第1张

“我们的事情便是通过探寻大地,来补证历史。
”在马永嬴看来,这正是考古事情的意义所在,犹如霸陵考古队院里立着的那块刻字大石——“叩坤补史”。

从凤凰嘴到江村落大墓,千年的谬误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被改动?12月15日,新京报与马永嬴聊了聊霸陵往事。

霸陵位置何以成为千古之谜?

新京报:汉文帝霸陵选址白鹿原可能是什么缘故原由?

马永嬴:汉文帝已经逝去,没法再见告我们准确答案,统统都只能基于合理预测。

我与焦南峰老师曾合撰《西汉帝陵选址研究》一文,系统剖析了西汉帝陵选址受到诸如传统葬俗、风水思想、政治形势以及天子个人好恶等诸多成分的影响,在我们看来,汉文帝霸陵选址白鹿原,紧张有三个缘故原由:一是办理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二是政治须要,为了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三是文帝个人情绪成分的影响,囿于各类缘故原由,他本人可能并不肯望葬在父亲自边。

新京报:为什么凤凰嘴会被误认为是霸陵所在?

马永嬴:这个谬误有多方面的缘故原由。

范例的西汉帝陵封土一样平常都有30多米高,据测算,其土方量可达30多万立方米,须要动用大量劳动力。
汉文帝考虑到节俭民力,临终留下遗诏:“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
”这是什么意思呢?他希望入葬的陵墓,原始地貌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要人为封土。

朝代更迭,汉文帝霸陵因没有封土,后人很难找到。
但窦皇后陵有封土,位置很明确,有人预测汉文帝的霸陵也在附近。
而在其北边2000米的位置,刚好有一个凤凰嘴,从灞河谷地往上看,气势俱全。
后人就推测,汉文帝的霸陵就在凤凰嘴。

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提到,霸陵在白鹿原上面。
元代骆天骧在编纂的《类编长安志》中记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
”因此,后人认为凤凰嘴便是汉文帝霸陵的封土。

汉文帝霸陵如何现世?

新京报:起初江村落大墓是如何被创造的?

马永嬴:首先,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霸陵的文献,创造关于霸陵在凤凰嘴的记载未必准确。
其余,此前也曾进行过多次考古事情,1966年、1975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学理师长西席等对霸陵、南陵(薄太后陵)的从葬坑进行了抢救发掘;1980年代,刘庆柱、李毓芳师长西席对霸陵、南陵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丈量事情。

2006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创造了江村落大墓及其陪葬坑等,为确定霸陵的详细位置供应了主要线索。
当时,我们只能推断这是一个级别很高的陵墓,但无法确认墓主是谁。

探方航拍照。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1年到2013年,根据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事情操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带队对霸陵、南陵陵区展开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事情,大致探明了两座陵区遗存的分布范围与形制布局。
但我们还是缺少直接的证据证明这是汉文帝霸陵,例如写有“霸陵”二字的文物等。

2017年,关键性证据涌现了。
我们创造了窦皇后陵和江村落大墓的外围有更大范围的陵园园墙遗存,这解释江村落大墓与窦皇后陵处于一个大陵园中。
西汉的天子和皇后合葬利用的是“同茔异穴”的葬制,而同一个大陵园表示的便是“同茔”。

新京报:如何证明江村落大墓便是汉文帝霸陵?

马永嬴:紧张有四方面的证据。
第一,江村落大墓有4条墓道,呈“亞”字形。
在汉代,这是最高级别的墓葬形制,只有天子皇后可以利用;第二,在外藏坑创造了官印,比如“中司空印”等,这解释外藏坑象征地下官署机构,数量浩瀚的外藏坑环绕江村落大墓,它的墓主非天子莫属;第三,窦皇后陵和江村落大墓的外围有更大范围的陵园园墙遗存,这解释江村落大墓与窦皇后陵处于一个大陵园中,表示了“同茔异穴”的葬制;第四,对凤凰嘴进行考古勘察后,没有创造墓葬和干系文物。

江村落大墓出土的印章。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京报:这些考古创造有哪些主要意义?

马永嬴:确定江村落大墓是汉文帝霸陵,具有四层主要意义。

第一,有主要的学术意义。
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当时是西汉转型的过渡期间,国家的管理体系和政治思想都在发生改变,这些一定会反响在帝陵制度上。
霸陵位置的确定,以及陵园形制的节制,填补了西汉帝陵发展演化的关键环节,对西汉帝陵制度的考古学研究具有主要意义。

第二,有助于研究西汉政治制度发展演化。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环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涌现,表明了天子独尊、中心集权的西汉帝国政管理念的初步确立。

第三,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找到了真正的霸陵,这有利于后续对遗址本体的保护。

第四,南陵出土了较多带有动物形象的金银器,包括熊、狼、豹子等。
这些金银用具有范例草原文化风格,表示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互换,这也可能与汉文帝曾受封为代王的经历有关。

南陵出土的金饰小件。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汉文帝主墓暂时不会进行发掘”

新京报:考古队接下来有哪些操持?

马永嬴:首先把我们没做完的考古发掘事情连续做完,其余,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也要加快进度。

我们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任务,便是帮忙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霸陵、南陵的保护方案,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霸陵陵区航拍全景图。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京报:汉文帝的主墓会连续发掘吗?

马永嬴:不会。
有两方面的缘故原由,一是国家文物政谋划定,天子皇后级别的陵墓不能随便发掘;二是我们的文物保护事情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墓里可能会涌现大量薄弱质的物品,比如漆、木器、丝绸制品等,现在还没有有效的保护技能。

以是,我们把这笔财富留给后人,等到技能成熟、他们的研究须要,再连续发掘。
现在须要做的是,好好保护这些陵墓。

江村落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京报:如何看待这次考古成果引发的关注?

马永嬴:说实话,我没想到关注度会这么高。
现在,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关心了,公民本色也越来越高了。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想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也须要这样的关注度。

“我们通过探寻大地,来补证历史”

新京报:考古事情职员的日常是什么样的?

马永嬴:我们是一个考古科研项目,但又与其他的科研项目不一样,我们要到野外去做发掘事情。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是“挖坑的”。
考古事情者是通过文物、遗址来研究历史文化,须要实物进行研究。

在我们考古队的院里,立着一块石头,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师长西席给我们题写了“叩坤补史”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我们的事情性子——通过探寻大地,来补证历史。

霸陵考古队院内刻有“叩坤补史”字样的大石。
新京报 吴采倩 摄

新京报: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考古事情?

马永嬴:我本来学的是法律专业,但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考古单位。
一开始做的是行政事情,但我对历史很感兴趣,就跟领导申请去了业务科室,开始做考古事情。
1995年,我开始从事西汉帝陵的研究。

这次考古成果发布,是我们的高光时候。
高光散去,我们又回到田间地头,连续栉风沐雨地事情,晚上回来还要查阅史料,做研究事情,挺辛劳的。
但每当我们有所创造,或弄清楚一个问题时,就特殊有造诣感。

考古事情者在发掘文物。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以这次的考古项目为例,我们在南陵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创造了盗洞,没有抱太大希望。
没想到挖下去的时候,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彩绘陶俑。
当时太愉快了,觉得像是中了头彩。
每当发掘有所收成时,我们都会以为很有造诣感。

新京报:未来有哪些心愿吗?

马永嬴:希望能推动在这儿建一个遗址博物馆,用于保护和展示霸陵、南陵的发掘成果,也能让更多人理解到中华精良传统文化。

新京报 吴采倩 演习生 李欣然 孙卿悦

编辑 李彬彬 校正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