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7岁从河南老家外出打工,陈梦冉连续4年没有过生日。
2020年6月23日,傍晚7点多,工厂即将放工,广播忽然响起,里面是厂长的声音:「祝六七月出生的同事生日快乐!
」
陈梦冉意识到,个中也包括自己。即便她的名字没有直接涌现,那种忽然成为关注焦点的觉得,仍旧让她一阵错愕。
过不久,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即被送入车间,上层盖着皇冠,下层铺满水果,能干的裱字写着:巨蟹座生日快乐。旋即生日歌响起,布满银亮金属的工厂车间内,亮起暖柔的烛炬光。
时隔四年,21岁的服装女工陈梦冉终于重新过起生日。
在大城市的时髦互联网公司,为员工过生日只是平常福利,但在浩瀚蓝领工厂里,工人们却没有如此「精细」的报酬,陈梦冉辗转过不少工厂,没有一个地方会在车间里为工人们点燃生日烛炬。
但在阿里巴巴犀牛智造这家工厂里,陈梦冉过上了不一样的厂妹生活,现在她也可以调侃自己是「互联网社畜」,在生日这天收到蛋糕,听同事们拍手唱歌;她的事情也变得很酷,须要返工的衣服,再不用放进竹编箩筐再人工搬运,而只需点击缝纫机上「一键返工」的按钮;她也不再困于一眼望到边的职业围城,开始过上打怪升级的职场生活。
犀牛智造工厂不仅是关于生产的故事,它实在同时也是关于人的故事,在这里,效率的提升与工人的解放,可以同时发生。
文 | 王静怡
旧制造里的年轻人
陈梦冉来自河南屯子,99年出生,准00后,17岁读完高中去武汉做收银员,她脑筋灵光,收银用的电脑操作,没两天就节制。每个月人为2300,早上10点站到晚上10点,小腿和脚掌撑得生疼,腰酸得直不起来。
这份事情呆板,也累,但没办法,父母都在江浙打工,家里哥哥身体不好,弟弟刚上高中,她便是那根顶梁柱。
超市打工两年多,挣的钱大半寄回家,算上住宿用饭,留给自己的险些没有。同学说上海人为高,于是她离开武汉,在美容公司学做财务,人为涨了一倍,生活本钱也随着涨,仍是没有安歇,也没有钱。
23岁的万慧慧也来自屯子,江西人,是个腼腆的小伙子。初中毕业那年,由于家里困难,他只能放弃学业,去福建服装厂当学徒,学做夹克、雪纺、呢子大衣。
服装厂买卖好,加工订单源源不断,他从早到晚「定」在缝纫机前,匆匆用饭,少上洗手间,每天还是要忙到晚上12点,累得粘床就睡。
重复的生产工序,看不到尽头的加班,万慧慧以为自己就像一个被拧紧的发条人。工厂订单少时,他才有些安歇韶光,但也只是「物理上的」,心里总是绷着,害怕没活干、丢事情。在生理上,他仍是被鞭打着奔跑的状态,「必须找到下一家厂子,然后冒死干。」
5年间,辗转不同工厂,年纪轻轻的万慧慧却已身心俱疲,没有好奇心,很难表现得积极爽朗。他知道,要想不这么过日子,得换种活法,于是回到家乡省会南昌,想做房地中介,却很快铩羽而归——他天性内向,工厂流水线的几年,又总在专一干活,谈不上有什么交际能力。
同样是23岁的川妹子刘杰花,父亲早逝,母亲将她拉扯大,本来读书成绩好,能上好大学,却也因家里困窘,只能勉强念完初中,就到杭州投靠姐姐。她在服装工厂站过流水线,也搞过建材店。
她所在的服装流水线极其简陋,全靠一些缭乱的框子和板子撑起来,前道工序的人做完,把一批衣服摞到一起,装进塑料筐子,再推给下一道工序的人。衣服若要返工,则要等到质检环节,查出有什么问题,再返回对应工序拆掉重做,耗时久,效率低下。她和小姐妹时常加班,也是「责任」,事情之外,还是事情,生活不在别处,像不才辈子。
左为刘杰花,右为万慧慧,如今两人是同组同事
陈梦冉生活里的唯一亮色,是一把棕色吉他。在武汉时,她自学过吉他,空闲时喜好跟几个朋友在出租屋练习弹唱,梦想拥有更大舞台,过不一样的生活。但更多时候,吉他琴弦不会响起,总是孤零零立在房间角落,逐步积上灰。
在她眼里,上海跟武汉差不多,到处高楼大厦,车流喧哗,街上衣着光鲜的精英们总是昂着头,像来自另一个平行天下。陈梦冉则每天被怠倦拖垮,感到自己像穿行在这个城市的惨淡地下。
接到妈妈电话时,陈梦冉也没有太多惊喜。电话里,妈妈说得有些乱,用了一些好听的词,「阿里的工厂」、「新制造」、「交五险一金」。
然而,她知道那是若何的生活,母亲大半辈子都被「绑」在流水线上,早8点,晚11点,专一趴在缝纫机上,青春和汗水全耗在一条条裤腿上,得来的报偿却总不对称,辛劳大半辈子,不过换来「活着」二字。
从良久以前开始,陈梦冉就知道,想要的生活不是这样子,她在互联网上终年夜,也见过更大的天下,像所熟年轻人那样憧憬开阔而故意思的生活,工厂里,没有她想要的未来。
在她眼里,犀牛工厂不过是另一份流水线的事情,乐意接管,只是由于可以去杭州,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21岁的陈梦冉,安歇时喜好吃零食、弹吉他
效率的享用者及创造者
陈梦冉很快就会知道,她见过的天下,还是不足大。
到犀牛智造工厂口试当天,考官问的第一个问题,她就没能答上来:「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方案?」自从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摸爬滚打,多年来,她还是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
同样让她惊异的,还有口试官的态度,她早就习气被挑选,等待着被给予。但身前的口试官却让她以为,自己的背脊实在可以挺得更直些,口试官问了她很多需求,还详细先容工厂发展蓝图。
那是杭州北郊的一处安谧工厂,白色油漆粉刷的低矮大楼其貌不扬,但进入车间第一眼,陈梦冉即被面前景象震荡:运送物料的机器人行走在红线内,自动乘坐电梯高下楼;棋盘式的悬挂衣架,为工人送去待加工的衣服;缝纫机上摆着平板电脑,不同制作工艺程序已设定好,工人只需点击选择即可生产;灵巧的机器臂摆荡着,将色彩斑澜的布料吹起,夹住,旋转方向,放至指定区域…
刘杰花在入职当天也心生震荡,「没见过这么干净的厂子!
」她记得自己缓缓走入车间,地面干净得像面镜子,缝纫机边没有成堆的衣料,旋转衣架频繁迁徙改变,看上去眼花缭乱,运转结果有条不紊,她站在过道旁,紧张地看着机器人从身边经由,「原来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机器人」。
被分到裁剪小组后,刘杰花立即感想熏染到「高科技」的好处。蛛网式悬挂系统上的一个个衣架会主动把待生产的衣服送到她的工位上,再也用不上笨重的手推框,若是一两件衣服加工失落误,她只需按下智能缝纫机上的「一键改派」,把衣服挂上衣架,它就会自动返送至能够改动的工人事情台上。
她体会到「智能大脑」的威力,例如生产进度、物料成品率能被实时记录、剖析。要知道在以往,物料成品率只能靠人工估算,如今,加工出错的缘故原由、摧残浪费蹂躏的衣服件数、面料利用效率等,她都一览无余。
效率的提升也吹糠见米。刘杰花所在小组有20人,每天产出的短袖T恤,险些因此往传统流水线的一倍。
陈梦冉的事情是收发面料及辅料。她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效率发动机。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程序员成为互助者,她的差错名叫李明,是位90后程序员。
在陈梦冉这些工人到来之前,李明和团队曾用四个月韶光开拓「全自动立体仓」,它的紧张功能是聪慧机器人自动运送面料,缩短人工翻找面料韶光,同时为搬运重型面料的员工减轻包袱。
但这并不是科技的结束,李明还须要陈梦冉帮助完善系统,一年中,他有三分之一的韶光都泡在工厂,一有新产品上线,就须要跟工人们在一起打磨。在犀牛工厂,程序员不才沉,而工人们则触摸着最前沿的科技。
作为实际参与系统运转的工人,陈梦冉会提出类似这样的见地:智能缝纫机上的平板电脑有关于生产环节的供应功能,但陈梦冉创造,这些提示存在毛病,由于它只会奉告该生产任务进行到第几项工序,而不会显示更详细的信息,比如该工序须要走几针几线,「未便利我们一线员工操作。」
工人反馈的结果,是新制造「大脑」一每天变得聪明。陈梦冉刚入职时,找材料时,还须要在电脑上逐一核对。但在工人反馈下,一项名叫「影视化收发」的新技能随即被发明出来,只需在手机上输入订单号,她就能准确找到辅料。
订单排期环节也因工人的主动性而优化,电脑排单方案越来越风雅,比如裁剪小组和印花小组所需工期,订单交期韶光等细节,都会实时显示在数据大屏,而这些程序优化的结果,是相应流程数倍的效率提升。
程序员李明有个很深的感触,最初开拓的系统每每有些生硬,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不好用,体验差。但是工人们放在科技系统中,他们却能展现闪光的聪慧,李明对全自动系统的优化迭代,许多时候都受到工人们的启示。
在犀牛工厂,陈梦冉这样的工人,既是效率享用者,同时也是效率的创造者。
卡住瓶颈的木塞,蹦开了
陈梦冉所在事情环节,让她具有某种全能视角。她能打仗到各种衣饰生产所需的辅料和工序,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专才,无数材料的信息都存在头脑里。
操控电脑赞助订单排期也是她的事情。最初,她学得磕磕绊绊,看不懂智能系统的排单逻辑,导致后续在面料辅料的供应上算不准,时常做无用功,高下来回跑,乃至延误流水作业。在「硬骨头」面前,她的学习能力却被引发出来,长期请教老员工后,终于弄懂所谓人工智能。
跟陈梦冉一样,刘杰花也能感到,那个卡在职业瓶颈上的木塞子蹦开了。
由于犀牛智造工厂主打柔性快反的小订单,「100件起订,七天交货」,致使刘杰花的技能也因这一新的生产模式而全面打开。日常事情中,她打仗到印花、绣花等多样工艺,告别以往几个月生产同一款衣服的呆板感。每一天,她都在不断学习新东西新技能,希望能「像人工智能一样,不断进化自己」。
犀牛工厂改造的,不但是传统制造业的一线工人,还包括那些已经走出流水线的制造业管理者。
胡志军便是那群最先调换赛道的人,他今年34岁,曾在泉州某大型服装厂事情8年,做到副总裁,年纪轻轻,却成为别人眼里的「老厂长」。
虽然已经是领域内的实战专家,胡志军却仍有一种壮志未酬的觉得,服装制造的行业痛点已成多年积弊,他看在眼里:库存压力大,周转慢,效率低,工人苦…
在业内,所谓「柔性快返」模式已经谈论十年,但始终都在纸上谈兵,加入阿里新制造,胡志军真正成为这一空想的践行者,他现在的身份是犀牛智造工厂的厂长。
李燕受胡志军感召而来。她今年才31岁,却有着从一线女工成为厂长的传奇经历。只是她在工厂逐渐感到暮气,像漂在静止的河水上,不进不退,不升也不沉。
2018年夏,刚入职时的李燕
最初来杭州,李燕见到的犀牛智造工厂,还是一个位于北郊、尘土飞扬的大工地。他们只能另租一个大办公室,左边搁了几台缝纫机、几卷面料,搭起一条简陋的实验流水线;右边还没有办公桌,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把电脑放在纸箱上,自己盘腿坐在地上,一直地敲敲打打。
工厂草创期间,李燕是那个一马当先的女将。她培训新工人,接销量订单,磨合生产团队;没有行政部,采购拖把、线圈都靠自己;新人来工厂口试,看到场地黑黢黢的,以为进了传销组织……压力最大时,她一个人偷偷哭。2年多来,犀牛智造工厂步入正轨,李燕则踩在历史的潮头上。
摆在95后青年工人万慧慧面前的,是一条职场的升级打怪之路。根据犀牛智造工厂的员工发展方案,一线工人分为本位、低级、中级、高等、全能5个职级,不同级别报酬也不一样。
今年春节后加入的万慧慧,处于最根本的本位,事情任务是给衣服上领子。但他知道,只要努力、刻苦、自觉参与考级,就可以努力一级级往上跑,而且每上升一级,意味着人为也会相应增加。
等征服五个技能职级往后,万慧慧还将看到,自己依然有晋升空间。不同于技工的标准,接下来的晋升则带有一定管理属性,从小组长到教练,再到高等教练。晋升的过程,意味着一套内嵌于未来新制造的技能体系,当新制造的浪潮来临,他们便是那群「最先学会拍浮的人」。
今年3月入职以来,每天放工往后,万慧慧不再像从前那样玩很多游戏,他最近痴迷于读口才和管理,买了不少书在家里,每天咬着牙啃书。最近,他的小目标是从普通车工变成小组里的技能员。
2018年夏,犀牛智造工厂工人大合照
感到这个天下,前所未有的大
万慧慧是逐步才打开自己的。
进入犀牛智造工厂以前,他换过很多家服装工厂,回顾起来,过往经历都化成同一个词汇:怠倦。他在所有的地方沉默,苦干,整日两点一线,来回于工厂和宿舍之间。
这里很不一样。同事们乐不雅观爽朗,午休时常常找他说说话、分享趣事见闻,他逐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感知与关照。偶尔事情会出错,他得到的不再是责怪与嘲讽,而是小组长和同事们的耐心的帮助。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清晰流淌过一阵暖热。
于是万慧慧逐渐走出沉默。最初同事找来搭话时,他还有些不知所措。可看着同事努力探求话题,他愈发捕捉到背后蕴含的善意,过往的经历开始从自己的嘴里一字一字蹦出来了。
更好的是,他终于有法定的假期,有五险一金,可以牢牢握住生活的安全感了,能够心安理得地给自己放个假,有韶光就跟同事打卡杭州风景区,欣赏江南山水之美。
刘杰花对现状最满意的,也是多了空隙光阴。不用加班的夜晚,她有大把韶光陪伴孩子,还有犒劳自己——做做手工,搞搞创意,把这些当作未来创业的源头。
每年犀牛智造工厂都会组织员工创意大赛,鼓励全体工人参与。今年的比赛上,刘杰花、万慧慧和另一个同组同事组团参加。创作的过程是一场头脑风暴,三人拿出的成品包括,一条黑白荷叶边裙子,一个绘制红球鞋的白色帆布包。他们乃至还出了一张速写挂画,画上是伏案于缝纫机上的女孩背影,这这天常事情的真实写照。终极,小组捧回2个最高人气奖,1个最佳创意奖。
工厂创意大赛中,刘杰花、万慧慧小组制作的挂画,和其他工人做的犀牛造型笔筒
陈梦冉是今年大赛的报名组成员之一。她看到,身边同事实在都很有脑洞和设计想法。令她印象深刻的作品有——犀牛造型的笔筒,七彩玫瑰,以及一艘起航的帆船,寓意「一帆风顺、行走百年」。
放工后和周末,她也有韶光重新抱起吉他,坐在优柔的沙发上轻扫和弦,喜好的旋律时常萦绕在房间。
李燕也在连续她的「彪悍人生」,她将日常管理交给同事,成为连接工厂和智能化开拓的桥梁,对接产品经理,持续改进生产流程,将传统制造业痛点变成产品需求,从一名女工,变成智能方案供应者。她也正在读浙江工商大学的本科电子商务课程,一周要上三节网课。
陈梦冉受李燕影响,燃起上大学的动机,「想系统地学点东西」。报考宁波成人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后,除了弹吉他放松,陈梦冉都坚持看书、上网课,暂时告别刷手机追剧的欢愉。她希望,努力学,跳一跳,能发展为犀牛智造工厂的小组长。
外出务工4年后,在这里她才找到归属感和梦想感,不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是在这里,陈梦冉度过流落在外的第一个生日,还收到生日礼物,是一套精细的茶具,正符合她求静沉淀的心境。
她记得那天傍晚,生日蛋糕缓缓推进车间,所有同事停下手里的活,给巨蟹座的寿星们齐唱生日歌,「疯」了半个多小时。她笑了良久,脸都酸了,心里的觉得是,这个天下前所未有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