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方案》(下称《方案》),提出面临新机遇新寻衅,广东要率先建成当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付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密织的路网意味着一个超大的城市群正在加速聚拢。

中山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央,如何把区位上风转换成交通上风?从2020年开始,中山打响了一场交通攻坚战,今年上半年,中山交通培植共完成投资151.09亿元,同比增长26.12%亿元,公路水路培植投资总额约占全省13%,位居全省第一。
内联外通,城镇一体,中山正在全面融入大湾区当代化交通体系,为实现重振虎威供应强力支撑。

深圳至中山或将谋划城际铁路 汽车知识

A

“十四五”方案中涉及中山的项目有14个

在国家计策支配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培植不断提速。
“十三五”期间,深中通道正式开工培植,中山被定位为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那么在广东“十四五”交通发展蓝图中,中山处于什么位置?

南都梳理发现,在2017年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方案》中,只有9处提及中山,而到了“十四五”,提到中山的频次为30次,是“十三五”的3倍多。
个中,“十四五”方案所列出的今后5年广东新建、续建重大交通根本举动步伐清单中,涉及中山的项目有14个,总投资2921.5亿元。
这从一个方面反响出中山在区域交通中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环绕深中通道这项重大工程,未来5年配套的集散道路将进一步完善。
比如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的培植,连接深中大桥直通粤西腹地;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将行改扩建(含外海至睦州支线),则将进一步提高东西向大动脉的交通运输能力。

放眼大湾区,“十四五”期间超过珠江口将有更多选择,也意味着东西两岸城市联通更加便捷。
《方案》明确:统筹珠江口两岸城市轨道、市政道路方案衔接,推动形成以公路、轨道交通、水上高速客运等多办法跨江通道格局。

在公路方面,加快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通道培植。
在轨道交通方面,研究论证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谋划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
在港口方面,优化两岸客运码头布局,支持发展珠江口水上高速客运,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在这次《方案》中被提及,这条轨道交通有望成为中山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又一大有力支撑。
实际上,珠江两岸城市都对此高度重视:今年4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方案》"大众年夜众咨询活动,方案提出加快深大城际培植,并预留深大城际西向跨江段条件。
而广州也一度公布过地铁18号线向东延长到深圳机场、向南延长到中山的方案。
未来几年,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项目敲定,将给两城领悟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B

连接周边交通枢纽,中山已准备就绪

在《方案》所描述的2025年“交通蓝图”中,广东将打造“一中央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个中广州、深圳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珠海被定位为“培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迈入新发展期间,广东对交通运输也提出更高哀求,《方案》中提到,未来5年的交通布局要适度超前、先行引领。

周边城市交通地位的提升,对付中山来说也是重大利好。
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央的中山,如何把周围的交通资源转换成中山上风?现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从航空来看,《方案》提出要培植天下级机场群,完善“3+4+8”运输机场布局,高标准培植广州-佛山、深圳等国际航空枢纽。
按照方案,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开工培植,目前选址佛山高明区。
从间隔上看,中山市中央城区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之间的直线间隔,与广州白云机场之间的间隔相称,让中隐士乘坐飞机又多一个选择。

依托快捷的铁路、高快速路及水运,中山能实现与周边城市共享区域航空举动步伐:方案培植深茂铁路可达深圳宝安机场;方案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可达广州白云机场;方案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海天客运码头水运航线可达喷鼻香港机场;方案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氹仔客运码头水运航线可达澳门机场。

从港口来看,《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培植珠三角天下级港口群,强化广州、深圳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带动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门、汕尾等周边港口加快发展。
根据方案,中山将积极利用公路、铁路、水路通道,加强与粤港澳各大深水港互助。
其余,通过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方案开通往周边客运码头的多条水运航线,包括往深圳机场福永客运码头航线、喷鼻香港中港城、喷鼻香港机场海天客运码头、澳门机场氹仔客运码头等客运航线。
至2025年和2030年,中山港新码头客运量估量将分别达到229万人次、255万人次。

从与周边城市枢纽衔接来看,中山前往广州南站,可以通过广珠城际、广珠西线—东新高速等通道衔接;前往深圳北站,可以通过深茂铁路、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广深高速—南坪快速等通道进行衔接;前往珠海站,可以通过广珠城际、广珠西线—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等通道进行衔接;前往南沙站,则可以通过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广澳高速—南沙港快速等通道进行衔接。

航空、港口、轨道交通多管齐下,在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下,中山已经准备就绪,全面融入大湾区当代化交通体系。

C

上半年交通培植任务同比增长26.12%

一张纵横交错的交通大网络已经越织越密。
联通周边城市交通枢纽,中山紧张还是依赖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了使得内外更加畅达,中山发起一场交通攻坚战。

高快速路曾经是中山市的交通短板。
截至去年初,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珠三角城市中仅排第8位,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强;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80公里,远低于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

2020年以来,中山市将打造大交通、大枢纽作为重振虎威的主要抓手,两次调度目标任务,交通培植完成投资额258.0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额占“十三五”完成投资额37.3%,总量排名全省第二。
当年全市在建高速公路达8个,为历史之最;深中通道桥梁隧道工程进入“快车道”,创造了一个月沉放一个管节的“深中速率”。

接力奋进,今年初,中山市政府事情报告又定下目标。
公路方面,加快构建“四纵五横”高速路网,推进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环高速、南中高速等项目培植,加快西环高速南延线前期事情。
轨道交通方面,争取动工培植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推进深江铁路培植,实现南沙港铁路通车,做好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前期事情,谋划对接深大城际和佛山地铁11号线。
这些项目和方案均列入广东省“十四五”方案发展蓝图中,符合未来的发展思路。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须要,2021年中山交通培植投资目标主动加压,“必达目标28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增长17%”。
从上半年表现来看,中山交通培植共完成投资151.09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韶光过半任务过半。
个中公路水路培植投资总额约占全省13%,位居全省第一。

交通培植是根本,全力推进交通根本举动步伐培植的背后,是中山对如何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能不能实现对东岸资源的有效承接,如何找准当代家当定位的更寻思考。

数说

上半年,中山交通培植共完成投资151.09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韶光过半任务过半。
个中公路水路培植投资总额约占全省13%,位居全省第一。

出品:珠中江政经不雅观察室 统筹、数据整理:南都 杨亮 吕婧 采写:南都 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