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中的古琴,爱它那优美的声音,爱它那琴盒上美丽的花纹,爱它那散发的檀木的香味,更爱它给我带来的心灵洗涤。

  初识古琴,那是在一年级。那天下午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一张学习古琴的报名表。不知为什么,我对古琴一见钟情,一定要报名参加。

古琴作文-关于古琴的作文 知识百科

  经过妈妈同意,第二天一早,我就找到老师,将报名表交给了她。老师见我要参加古琴学习,显然大吃一惊,问了一句:“你确定要参加吗?”

  面对老师的疑问,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说:“对呀,怎么啦?”老师愣了几秒,还是将我的表格交给了培训班的老师。

  当天下午,我就去参加古琴培训班的入学测试,到了指定地点,轮到我大吃一惊了:来的都是女同学!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古琴不是男同学可以学习的乐器?

  最后我发现,吃惊的人,还有为我们测试的老师。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古琴学习,很少有男生的。虽然如此,出于对古琴的爱,我还是勇敢地面对测试老师,希望成为唯一的但是最优秀的一个。

  回到班级,同学们对我简直像稀有动物,各种疑问和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得我不知所措。幸好,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坚强的信念,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深深地爱上了古琴。

  转眼四年过去了,在很多人疑惑或者好奇的目光中,我已经是个小小演奏家,参加过不少比赛和表演,获得了不少奖励和掌声。现在再也没有人说男孩子不能学古琴了。

  我爱古琴,爱它给我带来快乐,给我带来自信。我跟爱它给我带来的启迪:坚持和坚信自己的选择。

  篇二:古琴铭_900字

  古琴铭

  ——永不败落的蔷薇

  琴阁外细雨空蒙,我借此良景,拔弦奏曲。曲罢,掌声入耳,是他,手里的蔷薇花开的正绚烂,阳光映照下,花瓣上的水珠如琉璃般透亮。

  他丰神俊朗,禁步走来,飘飘白衣映衬下,平添了些淡雅,唯一不和谐之处,便是流云袖口点点泥泞,想是为这朵花又爬了那垣墙。

  “花总是会败的。”我冲他笑笑,说道。“我自有使它常在的法子,”他拿出腰间佩刀,“只是得借你心爱的琴匣。”说罢,他一刀一刀仔细刻画,一朵灵动的蔷薇花便盛放在镂空檀木琴匣上,他俊秀且棱角分明的脸上没有一丝抱怨,也没有显露出对战争的担忧,他该知晓了我的身份……

  三年前,秦王诏书切峻,命我潜入楚营,与其里应外合,破齐楚合纵亲善之境况,解秦之困。前日我飞鸽传书与惠王,告其楚于三日后至黄河天险,此乃良机勿失。而今面前这如此真心待我的男子却令我动摇了。若我非秦国细作,他非楚国大将,秦楚不必相争该多好。但万事已成定局——一炷香之前,秦军烧了营中粮草,逼楚军就犯,将军命人将炊具一并砸了,誓与秦决一死战,试想身后是涛涛黄河水,眼前是豺狼般的秦军,就算我军将士英猛,以一当十,也无必胜之念……

  又是这样的明月夜,三年的沙场磨历让这个男子多了几分稳重,月光洒在他的甲胄上,稍异于三年前那般闪亮,而现在脚下这万里黄沙也不似三年前那般水草丰美。

  我含泪催他上马,“将军英武雄才,必能大胜敌军,定国安邦,我与着瑶琴同待将军凯旋,再秦天簌……”他拂了拂我的脸和手中紧抱的石琴,转身一跃跨上红鬃烈马,飞驰而去,热泪洒在枯萎的江柳和白杨。“将军若有不测,我定不苟活……。”

  不久,秦军破了营门,我拔下发髻上的花簪,刺入胸口,鲜红的血液顺着纤衣的文络流下,滴在镌刻的小花上,眼前漆黑,倒在案上……

  待我睁开眼,明月半墙,原来是场梦,桌上还有未写完的作文,还有那把古琴,如梦中那般,我将琴反过来,左上角刻了两行小字:“万簌萧萧,山虚水深。此生须臾,愿待来生。”琴匣上那永不败落的蔷薇花依旧盛放着。

  我轻拂琴,窗外灯火阑珊,我潸然泪下……

  篇三:最后的古琴

  不同的音乐形式通常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如果说巴洛克音乐是西方古典的象征,摇滚乐是快餐文化的产物,那么能代表中国五千年悠悠文化的恐怕只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古琴了。细听古琴琴弦拨动的声音,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立刻占据你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心灵在接受一次洗礼。

  几乎可以这么说:古琴身上所寄托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们不尽的古典文化。这种文化积淀,也决定了古琴的高雅。漫游于古琴的乐声中,你就仿佛听到了杏坛下孔子的声音、西关边老子的争辩、长江畔孙武的怒吼和咸阳内韩非的发号施令。一切如歌,却离不开古琴的伴奏。中国古文化就是在古琴的伴奏声中,一波三折地把歌唱到现在的。

  可是现在,这伴奏的歌声都听不到了。中国古文化的歌声已经同古琴的伴奏一起被掩埋在如潮水般涌来的其他各色音乐中了。说唱、摇滚、嘻哈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听觉领域,古琴那点微弱的声音已被淹没在遮天蔽日的外来音乐声中了。

  我选择留在回忆里继续与古文化的歌和古琴的伴奏共游。我也不时如范仲淹一样无奈地说一声“微斯人,吾谁与归?”可惜无人理睬。当耳机里古琴的声音被外面的音乐掩盖时,我会回到自己一手构造的古文化净土,回到古代的时光听古文化给我唱歌。当潮水般的讥讽、嘲笑扑面而来时,我也只得假借尼采的“走自己的路,别管他人说什么”聊以自慰。有个乡土作家说回忆有毒,事实也大概是如此吧——一个只能听古文化唱歌的我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最后的古琴,已经无力再为世人唱歌——它想唱,但被现实打得遍体鳞伤。也许古文化的歌已经随风而逝?抑或它已被大江东去的浪淘出了主流?还是它如即将西下的夕阳——最终只能将带血的美丽的余晖轻轻洒在地上,然后坠入深沉的黑暗?

  我不知道。但这支歌永远响在我的心中不会消逝,因为我同高傲的它一样,永不屈从于大流。

  最后的古琴,愿你还有机会重把自己的声音播种到世上,让它再次开花。

  篇四:我的古琴

  这个星期,我心心念念的古琴终于到了。

  它是用梧桐做的,上面的七根琴弦按粗细分别排列好,最粗的是“一”,最细的是“七”,它还有十三个“徽”,从右到左分别是徽一至十三,右手用“勾”的方法在古琴谱——简字谱上写作“勹”,“挑”的方法写作“乚”,左手大拇指按弦写作“大”,食指按弦写作“人”,中指按弦写作“中”,名指(无名指)按弦写作“夕”,像“人六勹三(简字谱电脑里打不出来)”就是指左手用食指按第六徽的位置上,右手用“勾”的方法勾第三弦。“夕十乚五”就是左手用名指按第十徽的位置,右手用“挑”的方法挑第五弦。

  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我终于弹会了《沧海一声笑》。这首曲本就是古琴曲,因为古琴中没有“4”、“7”这两个音,而它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觉得《沧海一声笑》很古风的原因。

  因为我的古琴老师“十一”国庆的时候没空,所以要“十一”之后才能教我,我现在还在自学阶段中。不过,还是欢迎大家来看看、弹弹我的古琴,没准儿你也被古琴那质朴的音色所熏陶,然后开始奋力学琴呢!

  篇五:古琴的制作

  琴,棋,书,画中琴指古琴,它是“四艺之首”。今天,我们来谈谈古琴的制作。

  一,选材。好的材料是古琴质量的关键。古琴有两大结构:琴面板,琴底板。面板大多用桐木制成,底板用梓木制成。其中,面板与底板的通音质要好。

  二,做面板。不同样式的古琴做工也不同。先用模具在板材上画出古琴的平面几何图,然后用刨子等工具挖腹槽,把面板加工成弧形,然后在明火上稍加烘烤。

  三,做底板。在底板挖两个传音孔,刻空轸池。

  四,粘合底板与面板。用特胶把底板与面板粘起来,晾一天左右。

  五,刮灰胎。用松楗油调配上瓦灰,鹿角霜后,均匀涂在古琴全身,晾个一周左右。然后用砂纸包上木头刮琴身。

  六,再次刮灰胎。方法同前。在此,要说明一下:用灰胎料只涂前一次刮灰胎时露出琴板的部分。

  七,安装附件。将轸子,承露,岳山,琴徽,冠角,龙龈,雁足安在制定位置。

  八,上漆。用松楗油调配上大漆,鹿角霜后,涂抹在古琴全身,晾个一周左右。

  九,上弦。将琴弦上在岳山上,再系到雁足上。

  十,校音。用音哨或古琴的泛音校弦,按仲吕调(正调)定弦。

  以上是古琴的制作过程,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古琴作文-关于古琴的作文的汇总,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一定的帮助哦!更多资讯信息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