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只要走进艺术的百花园,就能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一次古琴的演奏会上,我偶然听到了我最爱的《高山》《流水》。(古琴与古筝样子不大相同,曲子也不一样;古琴小而灵巧,就只有七根弦;古筝又大又笨,弦又多,拿起来不方便。古筝的《高山流水》是一曲;而古琴,早在几百年前,曲子一分为二,变成了《高山》《流水》两曲。我这次听到的就是两曲。)
先弹的是《流水》。《流水》一曲,充分运用了“泛音、佛,绰,注”等各种指法,描绘了流水的许多形态,栩栩如生;起初,旋律不断跳跃,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接着,如歌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令我想到了“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细听,愉悦。虽美,但剧场过大,即使不出声,也体现不出更多的感觉。再后来,音声激越高亢,犹如滔滔流水,奔腾澎湃,滚滚而来,有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更有“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山群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之感。最后,音声弱,旋律平缓。又“复起”一次,再弱,曲终。
后弹《高山》。《高山》一开始,音色便十分低沉、浑浊,气势雄伟。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着高山的样子;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巍峨挺拔,崇山峻岭之间怪石嶙峋,在高山之巅,忽有几座山直插云霄,气势磅礴令人望而生畏。目光远眺,除了山,还是山,全都挺拔险峻,透着股阳刚之气。曲终,意犹未尽。
艺术很远,因为毫不在意;艺术又很近,只为你的侧耳细听……
篇二:琴韵书香
闲拨一曲《高山流水》,随翻一页唐诗宋词,隐隐地,便觉身旁萦绕着上古文人士子拂袖间留下的淡淡的兰的香气。
——题记
也许,是因为偏爱筝那二十一根素弦上升起又飘散的袅袅余音;也许,是因为“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的幽幽意境;闭上眼,仿佛就会有涓涓细流般的琴音,沁入渐渐平和的心。
听一曲《月儿高》,似乎望见浩瀚的海上,一轮圆月披着皎洁的纱衣冉冉升起;那高挑的月影,是嫦娥在凡人“高处不胜寒”的琼楼玉宇翩翩起舞吧?品一首《渔舟唱晚》,在夕阳里想象晚霞的余晖一笔一画渲染澄清的水面;那晚归的渔船里,一定载满了一天的收获吧?传世的古音,在琴头,在琴码上携着蝉翼般透薄而清亮的余韵浅吟低唱。倦了,便倚在素弦上,做一回千百年前嵇康和《广陵散》那遥远的梦……
曾在午后的暖阳下读过“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逸;曾在和煦的东风里看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艳,却不明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忧愁。也见过“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的柔弱;也看过“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潺潺蔽人家”的纤细,却想不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怎样的豪情。难道是我太愚钝了罢?嗅不到手中书卷的香?可我也懂得“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的不舍;也懂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忧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知古时的墨客是否也像我这么想?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才子的心血聚成的“清水”,才盛出唐诗宋词这朵“天然去雕饰”的芙蓉,纵使你嗅不倒它淡雅的香,也应该将它传递给懂它爱它欣赏它的人,才会使它更加清雅脱俗,独树一帜。
琴韵,书香,千百年来未曾湮灭的它们,浅浅地,在时间的长河里,不住地,悠扬的唱……
篇三:琴韵
午后的阳光零零碎碎地洒进窗内,泛着铜光的香炉里袅袅白烟徐徐回旋上升,淡淡的沉香萦绕鼻尖,红木圈椅放置在方桌两侧,板栗色的书架上,三三两两的书本或立或躺,倒也别有一番错落有致的美感。
屋子中间的一大块空地上,两台书案相对而放,案上铺着的雪白绒毯和漆着生漆的黑色古琴形成鲜明对比,却又赏心悦目,不显冲突。不远处,明黄色的屏风立在方桌后面,我自屏风后方绕进来,只觉恍若隔世,误入了谁家小姐的闺阁。
许是为了迎合此刻的氛围,已坐在案前的女子身着长裙,头发也盘了起来,倒显得此刻身穿T恤牛仔裤的我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来啦?”案前的老师笑吟吟的转过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愉悦:“看,我布置的古琴教室,很有味道吧?你初次上古琴课,就在我新装好的教室,啧啧……”我听了忍不住笑着说:“老师,幸亏这里有空调,不然我以为回到古代了。”
老师笑着递给我一本书,让我把前面关于古琴的介绍看看,手中却是不停左手中指轻点古琴第九徽,右手拇指扶在食指关节末,合成近圆圈状,中指搭在第三弦,四五指微翘,手腕悬空,然后拇指推动食指向外,“铮”的一声,我抬起头,看到古琴上摇晃的弦,亦对上老师含笑的眼。
“小姑娘不错,真有眼光,选了古琴这拥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老师笑道,让我坐在她对面,“古琴声音不像古筝那般明快,但弹出来的曲子很富有韵味。”说罢,抬手拈来一曲《秋风词》。
老师的手本就修长白净,又灵巧纤细,与泛着银光的琴弦相衬,显得更加好看。
古琴只有七弦,弹出的曲子音色却不单调,这得归功左手,上九徽,无名指按弦,搯起……左手在弦上行走得愈来愈快,或滑或按,轻盈蹁跹得宛若一只蝴蝶婆娑起舞;右手配合着熟练地挑、勾、抹……这首曲子节奏较慢,右手弹得到不快,衬得老师的左手益发灵巧。
我支着手在案上撑着脑袋,也不再看书,细细聆听着这天籁,心中阵阵感叹,同时也对以后的学习越发期待。
老师弹完了最后一个音,琴室内久久没有声响,老师看着我笑着说:“欣赏到古琴的韵味了吧?那我们就开始正式上课吧——”袅袅白烟浮在空中,开始了我的古琴学习。
以上就是琴韵作文-关于琴韵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六年级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