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雀斑,把脸上的褐斑比作带斑点的麻雀蛋,说得过去,况且脸也叫脸蛋;而福州话却说“蜅蝇屎”,彷佛苍蝇拉在脸上的屎,太难听了。

3.小学时,同班同学有得腮腺炎,腮帮肿胀得厉害,不知用什么药,涂得腮帮蓝蓝的,福州话叫“猪头瘴”。
这有点取笑人的病,不厚道。

福州后生囝福州话里的那些病你听过吗笑抽 汽车知识

4.眼睛长个“麦粒肿”,怕光,像针刺一样,俗称“针眼”。
福州话叫“抛奶”。
“抛奶”是一栽种物的果实,像芒果一样,青青的皮,挤出的奶,很黏,可以粘知了。

5.“鸡眼”福州话叫“骹奶”。
以前汤池店有修脚的,沰的全身发红,脚底的硬皮变软,躺在竹椅上,把鸡眼就给修了。

6.“疣”,也叫“瘊子”,福州话叫“老鼠奶”。
彷佛听说是老鼠的尿撒在那儿,就长了这赘肉。

7.中学时玩双杆,没撑住,手腕扭了,福州话叫“疭”,方言读qùn。
用捣烂的草药涂敷,不久就好了。
还有脱臼,福州话叫“脱轮”。
那时,武术大师万籁声在东街医院,一伸一屈,那胳膊就对上了,分文不收。
不像现在医院进去先拍片,费钱不说,先痛你个半去世。

8.我还长过“风瘼”。
“瘼”是隆起的疙瘩,红红的一块,痒得很,医学上叫“风疹”。
有的风瘼是过敏,比如有人吃了“花鳢姆”(一种鱼)就会长风瘼。

9.“缠腰龙”是带状疱疹,刺激神经的痛,故很痛楚。

10.冬天有人会生冻疮,严重的会溃烂,福州话叫“冻子”。
民间有个单方,用晒干的橘壳熬汤洗。

11.福州人说哮喘是“猫吼”。
哮喘的病因很繁芜,扯上猫,没有什么说服力。

12.夏天中暑,福州话叫“着痧”。
有了“痧”就可以“刮痧”,或用手指,或用瓷碗片,沿后背刮和捏,皮肤泛红有紫玄色血斑显出。

13.妻子得过甲沟炎,指头红肿发亮,老人说,这很危险,叫“蛇头”。
这种无名肿毒,非得找福州名医萧治安看。

14.斗殴,一拳打在眼眶上,打成了熊猫脸,便是乌青一片,福州话叫“青垢”

15.吃完饭不擦嘴巴,大人说会得“羊须溜”,便是羊胡子。
医学上认为长在口周的丘疹是真菌病。

16.上山下乡时得的疟疾,福州话叫“拍腹寒”。
先是寒,寒得颤动;后大热,热得发烫。

17.麻疹叫“出猛”。
那时孩子彷佛大家都要过这一险关。
自有疫苗接种,“出猛”才少了。

(作者:朱天骐老师)

-------------------------------------

其余:这两天如果手戳烂了都没抢到几元红包的各位亲们,可以加

-------------------------------------

▍综合编辑: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大福州

更多精彩请关注大福州微信公众年夜众号:bigfuzhou

订阅与联系:

❶更多精彩详见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大福州(←长按可复制)

❷点击下面的“订阅”即可订阅大福州今日头条(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