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微信的时候,看到了冯小刚要上映的新片《芳华》,故事定格在了越战期间,在文工团发生的爱情故事。打开预报片,隔着屏幕都能觉得出来满屏绿军装在阳光下发亮的气息,以及阳光穿透玻璃窗,舞蹈排练教室散发出来的微微汗味。
满屏的绿、文工团、舞蹈教室、以及主演黄轩,让我有种恍惚的穿越感,仿佛看到了几年前崔健的处女作《蓝色骨头》。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同,但是同样的色调、怀旧的故事以及分外年代下爱欲与系统编制的冲突,都像是在讲述一个主题:人性。
可能是纯挚地生于80年代,对70~80年代的色彩和故事格外好奇,崔健的《蓝色骨头》虽然穿插着讲述当代与80年代的故事,但凡是看过影片的都不得不承认是被过去的故事所吸引。
由于和首长的儿子谈恋爱,被下放随处所文工团,虽然在地方但仍未浇灭心中对音乐和自由的追求,在两男一女的情绪纠葛中,创作出了一首《迷失落的时令》。由于歌词大胆私人化,被组织定义为反革命歌曲,三人终极都被流放,再无联结。虽然当代故事是与父辈的情绪一脉相承,但我不想过多累赘,由于全体电影吸引我的便是那一片飞舞的绿色。
人,内心再强大,终极也拗不过时期的命运。施堰萍、陈东、孙洪三人情感纠结难缠,他爱着他,他爱着她,她爱着他,由于这繁芜的感情关系,才产生了那首《迷失落的时令》,个中当陈东伴奏、施堰萍演唱、孙洪舞蹈的场景经由剪辑、拼接、乃至是放大的时候,我已经掌握不住眼中的内水,这段集音乐舞蹈和拍照剪辑于一体的影像段落是我这几年看过最动听最震荡的才华之作,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崔健处女作的作品,但也同时验证了杜可风大师的拍摄和剪辑手腕的纯熟与博识。
之以是泪奔和鼓掌,是由于在这个中我们感想熏染到了再历史的巨大年夜水中,人以及人的情绪是多了微小和无力。如果一个人和一个时期斗争,结果只能是全身疮痍,施堰萍,这个与时期扞格难入、中国最早一批嬉皮士的代表人物,末了却只能在村落庄河边用手枪一次次重创自己的额头,为了是让自己复苏,也为了是让自己麻木。
做不成时期的宠儿,只能是远走他乡,施堰萍去了异域,可能也曾经历过一段流浪,也曾试图将歌曲改编成外文,不知道她有没有去斯德哥尔摩,去听听那红极一时的“摇摆乐”。我只知道,末了她和缺失落父权角色的小女儿拉着行李箱归乡,在摇摆不定的架桥走向了一座具有回顾和伤口的小镇。
而陈东和孙洪呢?
我在猜想,他们可能被放到了乡下,陈东可能去小学做了音乐老师,每天蜗居在狭小但整洁的学校宿舍里,除了教孩子们学习乐谱之外,可能还会参加一些村落庄的基本教诲事情,只是他再也听不到关于“摇摆乐”的任何,可能在多少年后的某一天,听到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盛行乐,到时候只能是唏嘘和感叹,生命力曾有那么一个人教会过他一些不可能的事。
孙洪呢?他可能真的就不再舞蹈了,提着行李离开火车站的时候,政委满眼都是惋惜和不舍,但对孙洪来讲,这可能也是一种解脱。从他的性情来讲,分开舞蹈和艺术的魔掌,真正回归现实生活大概会更好一些,回到老家的他,可能就被安排相亲、结婚、生子,在现实的担子面前见见抬不起身子,大概心里也曾默默念叨过那一双舞鞋,但是真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这便是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同样的故事也一如既往地发生在当代人身上,只不过定义我们背叛的不再是一首大略的“摇摆乐”,而是根深蒂固洗也洗不掉色的那根“蓝色骨头”。
PS:本文的作者小树也有个"大众年夜众号,喜好他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遍又一遍”
想和龙叔直接互动,请按住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添加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或手动搜索微旗子暗记lbdhdy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QQ群
想让你的影评&影视干系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请将作品+姓名+联系办法(QQ&电话)发送至3095935919@qq.com
点击“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