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开维修店时照片

3月8日,天津卫视《创业中国人》播出了一条四川人的创业故事。
主人公杨志1973年出生于安岳,12岁时由于脊椎疾病彻底失落去了双腿的行动能力,活动范围局限于一台轮椅。

须眉12岁时患病失落去双腿 轮椅上创业坐拥上百家店  第1张

但杨志自学电大课程,修过电器、卖过家电,开过移动业务厅,也开过茶楼,又毅然从零开始,投身餐饮行业,从一无所知到打造行业品牌,自主研发配方技能的米粉店,现在已有上百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瘫痪了

12岁开始自学 维修家电月赚数百元

12岁那年,杨志彻底走不动了。
“两三岁的时候,走路姿势就不正常了。
” 杨志说,检讨说是脊椎有问题, 年夜夫建议大一点才能做手术,但家里一贯拿不出这笔钱。

兄弟三人住的12平方米的小屋里有两张床,12岁到18岁,杨志险些没能出去过,用饭在床上,大小便也在床上,唯一能做的事,只剩看书。
在供销社上班的父亲陆续给杨志买了收音机、黑白电视机,靠着哥哥的教材和电视,杨志自学了从初中到电大的课程。
念过大专的父亲对电子技能感兴趣,以是家里有一些根本书本和工具,正是这些不多的书本,启蒙了杨志。

从拆电筒、闹钟、电熨斗等小家电开始,到拆电视、收音机,再到邻居们试探性地将电器给杨志修。
“常常被电打。
”杨志说,受伤是常有的,现在右手手背还有一块烙印伤疤。
18岁那年,父亲贷款给杨志租下了一个维修店,杨志也终于有了第一台用万向轮加椅子做成的“轮椅”,须要借助墙壁等助力,才能滑行。

离家100米的维修店的面积比家里大一倍,前面是店,后面是床,18岁到28岁,杨志的活动范围,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店铺。
“找我修电器的已经很多了。
”杨志说,由于自己是系统学习的电子学根本,只管没有学过修电视、洗衣机,但事理都相通,特殊是录像机、遥控电视、CD机这类当时的高档电器,别人不敢修,自己敢,还能修睦,哪怕要琢磨上10多天。
靠着修电器,杨志一个月能收入好几百元,那时父亲一个月的收入才几十元。
在这期间,杨志还收了8个徒弟。

也是由于修电视,杨志认识了同镇的姑娘冉毅琴,相识三个月,刚刚从外地打工回家的冉毅琴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杨志。
“他很聪明,也很善良。

来成都

从手机通讯转战餐饮行业

杨志说,结婚后,自己就有了“双腿”,无论去哪里,都是冉毅琴照顾自己。
2003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杨志开始从事家电经销,凭借着维修技能积累的口碑,买卖很不错。
长于琢磨的杨志说,维修只能办理家庭温饱,但不能奋斗出一番奇迹。
特殊是通过和那些外出打工的青年谈天,杨志创造,表面的天下很宽广。
四年后,杨志带着妻子到成都,开了一个移动业务厅。
杨志把从书上学到的营销知识,用到推广宣扬上,存话费送话费、存话费送冰箱电视……终极把业务厅的发卖额做到了武侯区C类业务厅前三名。

有一次,杨志把稳到贝森路附近一家茶楼要转让,租金格外便宜,立即把店铺盘了下来。
后来跟附近的餐馆老板摆龙门阵才创造,餐饮业正热。
杨志斟酌一下,以为可以开个串串店。

没有配方技能,杨志打出招牌找合资人,有人自称已有成熟技能和店铺要互助。
于是,店面重新装修、购买桌椅板凳,万事俱备,第二天就要开业了,合资人却说他不会技能,又怕杨志不跟自己互助,才出此下策。
开业那天凌晨2点,技能师傅才赶到,开业有惊无险。
“但我还是很佩服和感激他,如果不是他带我进餐饮行业,可能也没有本日。

开业后没多久,原来开在“冷街”的串串店“热”了,食客开始排队才能吃上了。
为啥?杨志说,除了味道确实不错,自己重点琢磨经营推广,推出“吃100送100”的营销活动,互助伙伴全部反对,说肯定会亏本,但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却把串串店成功地炒“火”了。

卖米粉

发展105家直营、加盟店

在餐饮行业干了一段韶光,杨志想开连锁餐饮店,但他认为,串串店肯定弗成,不可控的成分太多,不利于标准化复制和管理。
一次和家人去云南旅游时,杨志吃到了过桥米线。
“确实好吃,也有很多人排队。
”回来之后,杨志在网上搜索资料,天南地北地去吃米粉米线,贵阳、昆明、南充、绵阳……体验别人家的产品有什么特色?

为了调试得当的汤底,杨志记不清在锅边试验了多少次,反复筛选熬汤材料,做米粉要用什么样的米?羊肉要选什么产地的?乃至装米粉的碗,什么样的造型最适宜发挥出油和汤底的特色,都经由了打算和丈量。
试验性开起的早餐摊,一天业务额达到1000多元。

2015年,他的第一家米粉店开业了。
2016年,杨志转让了业务厅,注册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投身餐饮行业。
杨志先容说,截至3月11日,公司已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包括已签约)105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于遵素 拍照 王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