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启新水泥厂察看只喝了杯白开水

周恩来第一次来唐山察看是1955年9月21日。
1954年毛泽东察看唐山启新水泥厂之后,这个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为了及时节制合营后的生产和工人生活状况,周恩来于1955年9月21日又专程来唐山启新水泥厂察看。
这天,唐山启新水泥厂党委布告赵光、第二布告刘耀光、总工程师茹誉鳌和中共唐山市委布告刘汉生等到唐山火车站迎候。

周恩来五次不雅察唐山 拒绝警务车为他开道 汽车知识

下午3时30分,周恩来一行乘坐的专列驶进火车站。
周恩来健步走下火车,邓颖超跟在身后。
他们上前和欢迎他们的中共唐山市委和启新水泥厂的卖力人逐一握手后,周恩来说:“颖超同道要去妇联,就不去启新了,我去启新,咱们兵分两路。
”赵光、刘耀光等陪同周恩来乘上去启新的汽车。
路上,周恩来亲切地问赵光:“你什么时候进厂,现担当什么职务?”赵光回答:“我1948年12月12日随部队进城的,现任厂党委布告。
”周恩来又问:“全厂有多少职工?老工人多不多?最高人为与最低人为差别有多大?工人生活好吗?”赵光逐一作了回答。
“解放后你们厂生产水平如何?没有减产吧?”赵光回答:“已经大大超过理解放前的水平!”“那好。
公私合营往后呢?还保持着增长水平吗?”赵光回答:“公私合营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周恩来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颜。

在周恩来与赵光的亲切交谈中,汽车驶进了厂里。
周恩来一下汽车,就哀求莅临盆车间,参不雅观全体工艺流程。
他在唐山市委和启新水泥厂卖力同道陪同下察看了全体厂区。

在启新水泥厂,周恩来还问起工厂的福利奇迹,他听完申报请示还当即指示:“一定要办理、关心工人生活。
”赵光听了赶紧申报请示说:“这些我们已经做了,建了工房。
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的小院,还算可以。
”周恩来听后高兴地说:“好啊。
盖了多少?有多少工人住了工房?”赵光一时回答不上来。
市委布告刘汉生便解围说:“全市启新福利办得最好,工房也属他们办理得好!”周恩来听后边笑边指着刘汉生对赵光说:“不是吹牛,是真的?”在一片笑声中,周恩来一行走进了启新水泥厂小会议室。
这时,周恩来提出要见私方副经理。
不一会陈达有、汪公勤、娄育后三位副经理全都来了。
周恩来详细讯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形,和他们谈了良久。
在发言中,周恩来问陈达有:“老陈,你有多少股票?”陈达有很永劫光没有答上来。
周恩来又笑着对他说:“不要紧,我不没收。
”一句话,解开了陈达有的顾虑,陈达有详细地申报请示起来,周恩来听后很是满意。
与3位副经理发言结束时,几次再三叮嘱他们,努力事情,好好学习,为国家着力。

在启新水泥厂,周恩来由于说话太多,已口干舌燥,以是他溘然对赵光说:“老赵,你也不给我找点水喝?”赵光听后深感腼腆,立即起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暖壶和茶缸,倒了一杯白开水递给总理。
周恩来端起茶杯持续喝了几口。
在场的人都看得出,周恩来喝了水很高兴,大家也都很欣慰。
但赵光心里很不安,作为大国确当局首脑,我们的国务院总理来到了启新水泥厂,连杯茶水都没有喝上,只喝了杯白开水,由于来不及找新茶具,还是用的旧茶缸,心里过意不去,显得心情很沉重。
这时,公安部警卫局一位局长对赵光说:“总理事先嘱咐过,饮水就用你的暖壶、茶缸,这已经是他的老习气了。
”周恩来身边的事情职员也对赵光说:“总理怕别人搞不必要的接待,摧残浪费蹂躏钱,以是嘱咐不要备茶、备酒等。
总理总叮嘱我们必须严格遵守。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高尚风致和他严谨之作风不但深深冲动了赵光也深深冲动了全厂职工,被唐山公民传为佳话。

他到唐山钢厂察看谢绝警务车为他开道

周恩来第二次来唐山察看是1956年6月8日。
6月7日上午,唐山钢厂厂长戴明予溘然接到重工业部副部长赖际发打来的长途电话。
说周总理将于来日诰日(8日)上午乘飞机来唐钢察看,要他立即向市委报告并作好准备。

6月8日10时,戴明予和市委布告刘汉生、市长冀华一起乘车去唐山机场欢迎。
不久,天空传来马达的轰鸣声,一架直升飞机从空中向机场垂垂降落。
周恩来及赖际发等随行职员下飞机与迎候职员逐一握手后。
随即乘车去市交际处。
经由短韶光的安歇,市领导请周恩来、赖际发等人吃中午饭。
虽说准备的饭菜很一样平常,并不丰硕,但周恩来一走近餐桌阁下,便严明地对市委布告刘汉生说:“随便吃顿饭就可以了,你们准备这么多菜,我往后就不敢再来了。
”刘汉生、冀华等不好多说,乃至连已经准备好的酒也未敢打开,默默地吃完了这顿饭。

午饭后不久,戴明予陪同周恩来,刘汉生,冀华陪同赖际发等乘车前去唐钢。
车刚刚走出交际处大门,紧接着两三辆开道警车从周恩来乘坐的车旁飞驰而过。
周恩来见状很生气地让司机立即停车,并指示市委领导说:“见告他们,不要开道车。
解放这么多年,怎么还这样不相信群众。
让他们立即回去,不然,我就不去了。
”待开道警务车停驶后,周恩来才叫司机连续开车去了唐钢。

在唐山钢厂厂长会客室,戴明予向周恩来和重工业部、市委领导申报请示唐钢“一五”操持实行情形和今后事情展望,回答了周恩来提出的问题。
然后周恩来和其他领导察看了炼钢、铸钢、轧钢、机修车间。
接着,根据周恩来发起,又乘车去东工房工人家属宿舍访问。
途中周恩来问戴明予市场上猪肉、鸡蛋、青菜的价钱若何。
戴明予对副食价格一无所知,回答不上来,周恩来严明地批评他说:“你们这些人只知道抓生产,不知道市场副食供应情形,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广大职工生活,对此不理解、不关心是很不对的。

汽车行驶到东工房,周恩来走进一个老工人家庭。
他亲切地向家中的老太太问寒问暖,讯问她一家的生活情形,搜聚她对政府的见地。
由于老太太性情爽朗,十分健谈,对周恩来的提问对答如流,绝不拘束。
等到周恩来离开往后,别人见告她刚才和你发言的是周总理时,她大吃一惊地说:“他待人那么亲切、随和,完备和普通人一样,我做梦也没想到周总理竟到了我家。

他到开滦井下察看将自己吃的西瓜送给了矿工

周恩来第三次来唐山察看是1958年9月1日。
这天,他与刘少奇一起从北戴河来到开滦唐家庄矿察看水力采煤。
水力化采煤是当时国际上较前辈的采煤方法。
这种用高压水枪切割烧煤层的采煤办法,具有采煤本钱低、产量高档特点,用水采煤,用水运转,减少工序,节省电力。
1958年,河北省在天津举行工业展览会,毛泽东在展览会上仔细不雅观看了开滦唐家庄矿水力采煤模型。
毛泽东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开滦煤矿这一重大改造成果。

1958年9月1日下午,中共中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中共中心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又一同来到开滦唐家庄矿察看水力采煤。
他们在中共河北省委第一布告林铁、中共唐山地委第一布告刘汉生、中共唐山市委第一布告杨远的陪同下,在参不雅观井口培植时,周恩来看到一列煤车,从车皮缝隙中渗出来的水点滴嗒嗒地溅落在地上。
他对开滦唐家庄矿卖力同道说:“煤车和沉淀池冬天要冻吧?”开滦唐家庄矿矿长李书乐立即回答:“是啊。
我们正研究,这还是个问题。
”周恩来又说:“对。
是个问题,要赶紧研究办理。
给它盖个屋子怎么样?”李书乐回答说:“可以。

参不雅观唐家庄矿井上举动步伐后,周恩来与刘少奇在矿办公室稍事安歇,便换衣到井下察看。
下午3时30分,他们乘罐笼来到井下,当走到水力采煤事情面上时,水枪司机杨广顺正在聚精会神地开着水枪采煤。
溘然,几束灯光照进了事情面,杨广顺扭头一看:“啊!这不是刘少奇和周恩来吗?”

水枪停下来了。
周恩来走过去和他握手后,又屈身扳动那水枪,像水枪司机那样转了几下。
问杨广顺,煤层有多厚?每天产量有多少?开采时用不用爆破?水枪压力有多大?杨广顺逐一作了回答。
对水采深感兴趣的领袖们,要杨广顺再演出一次水枪采煤。
杨广顺虽重新握紧水枪,见周总理正站在他的身旁,怕不屈安。
周恩来彷佛识破了他的心思,连连摆手说:“不怕,不怕。
”水枪才吼叫起来,煤流箭一样平常飞泻而下。
陪同察看的林铁等几次再三劝周恩来、刘少奇早上井,可他们却执意要看完水采的全过程。

周恩来、刘少奇走一起,问一起,并与矿工们亲切交谈。
在开滦卖力同道的几次再三发起下,终于赞许安歇了。
在顺槽里,大家和领袖聚拢着坐在一起。
“吃点西瓜吧,”周恩来拿起一块西瓜,他环顾四周,见同道们都拿起了西瓜。
他刚要吃,溘然创造稍远处一位拍照还没有西瓜,关心地说:“那位摄影的同道很累,这块西瓜先给他!”《开滦矿工报》方艺,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接过周恩来递过的这块西瓜……

晚6时许,周恩来与刘少奇又来到电车房,准备乘矿车返回了。
电车司机李树贵只知道本日接送首长,可究竟是谁却不知道。
溘然,他见有人向他走来。
来人一把握住他的手问道:“车是你开进来的吧?”这时李树贵才看清楚:“啊,是周总理!”这时,自己的双手已被周恩来的双手牢牢地握住了。

晚7时30分,他们才由井下上来。
放工的工人们都没有走,排在井上路边期待领袖们的到来。
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周恩来与刘少奇同开滦唐家庄矿劳动模范和矿领导合影留念,给开滦矿工留下永久的纪念。

9月2日,周恩来与刘少奇一起又察看了唐山钢厂和唐山铁道学院。

他到遵化西铺村落察看时和农人一起就餐

周恩来第四次来唐山察看是1966年4月29日。
这天,春光妖冶,风和日丽,遵化县沙石峪、西铺两个村落落红旗飘荡,锣鼓喧天,全体山区一片沸腾。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及代表团成员,参不雅观访问遵化县沙石峪村落后,又乘直升飞机来到西铺村落察看。

在西铺村落史馆里参不雅观展览时,全国人大代表、建明公社社长、西铺大队党支部布告王国藩向周恩来、陈毅和阿尔巴尼亚嘉宾先容,只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在集体化道路上,厉行勤俭经营,坚持“从山上取来,降服重重困难,发展生产”的情形。

参不雅观西铺村落史馆后,外宾才得知反响西铺办社履历的《布告动手,全党办社》和《勤俭办社》两篇文章分别当选入中共中心办公厅主编的《中国屯子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分别为这两篇文章写下著名的按语,并把两铺“穷棒子”社视为全体国家的形象。
走出村落史馆,阿尔巴尼亚的嘉宾们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与欢迎的人群见了面。
周恩来兴致勃勃地走进群众之中,站到高台阶上,亲自指挥,和大家唱起《游击队之鹰》。
欢腾的歌潮激荡,男女老少笑逐颜开,村落里热闹非凡。

周恩来察看西铺这天,唐山地委、遵化县委果卖力同道可真为总理一行安歇和用饭发了愁。
年近七旬的周恩来不顾旅途劳累,午间又不安歇,陪同职员想把午饭安排得好一点,本想从唐山交际处请厨师,可是周恩来特意指示一定要和当地群众一样,外宾也表示赞许。
没办法,只好由西铺村落用小米饭、玉米面饼子、豆腐脑儿等田舍便饭招待,同时还做了些白面花卷、烙饼端到桌上。
用饭前,周恩来叫随行职员把西铺村落解放前靠要饭为生的王生、王荣请来一块儿就餐。
周恩来高兴地拿起玉米面饼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把细粮做的面食夹给王生、王荣兄弟俩,几次再三劝他们多吃点。

饭后,周恩来跟陈毅商量,要到扛活讨饭出身的王生家里去看看。
陈毅及其夫人张茜都很附和。

周恩来在王生家整整坐了将近两个小时。
外宾在新居和院子里跟王荣和王家后代人交谈。
临别时,周恩来发起,在王生的新居前,同王生、王荣兄弟俩百口留一张纪念合影。
周恩来特意派自己的司机开车,专程去距西铺20华里的陡岭子村落,接回王生、王荣年迈的老母亲。
拍照时,周恩来恭请老人坐在前排正中间,让王生、王荣老哥俩儿分别挨着她。
等支配停当临按快门时,他才站到末了排左侧。
这小小的举动充分表示了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尊重公民、热爱公民的崇高品质。
这张照片一贯陈设在西铺村落史馆,悬挂在王生、王荣家里,成了西铺人永久的纪念。

他到遵化沙石峪察看时与农人在田间和炕头促膝谈心

周恩来第五次来唐山察看是1967年2月9日。
这天,他紧张是陪外宾访问遵化县沙石峪。
这已是他第二次到沙石峪村落察看了。
第一次是1966年4月29日,本文将周恩来两次察看沙石峪的情形都放在这一部分阐述。

遵化县沙石峪是继王国藩农业生产互助社范例之后呈现出的又一个农业战线上的前辈范例,1962年6月27日,《公民日报》揭橥长篇宣布《看愚公若何移山――沙石峪村落党支部领导群众艰巨奋斗十年间》。
并揭橥了社论。
从此,沙石峪有名于中外,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壁红旗。

1966年4月29日中午12点10分,一架直升机在遵化县沙石峪村落前降落。
周恩来、陈毅同前来访问的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率领的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成员,一起步出机舱。
他们笑颜满面,不断地向欢迎的人群招手存问。
沙石峪村落民愉快地挥舞中阿两国国旗和各色彩旗。
村落民用唢呐奏起的《社会主义好》的乐曲。
周恩来亲切地同沙石峪大队党支部布告张贵顺等村落干部逐一握手。
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谢胡、副团长卡博和他们激情亲切拥抱。
随后,他们在张贵顺等人勾引下,兴致勃勃地沿着公路往北进了村落。

到了北山坡,周恩来一行参不雅观沙石峪的“万里千担一亩田”工程。
张贵顺向他申报请示了沙石峪艰巨创业的业绩。
沙石峪是一个山多地少的穷山沟,解放后他们组织起来开荒造田,从1957年12月18日开始,党支部成员率领80多名男女青年,开始了艰巨的移山造田工程。
经由一个冬季的奋战削平了两座山头,造出3.2亩地皮,又挑来黄土垫在上面,当年种的粮食就得到了丰收,此后沙石峪人连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使荒山改变了面貌。

周恩来听后称颂道:“老张,你的功劳可不小哇!”张贵顺急忙说:“我有啥本事?大字认不了几个。
奇迹都是大伙儿干的。
我只不过按照毛主席、党中心的指示,给大伙儿带带路。
”周恩来满意地笑了。
围着“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巍巍石碑,大家惊叹不已。
按照周恩来的发起,大家向一起靠拢,以“万里千担一亩田”和纪念碑为背景,摄下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进一步节制农业的命脉,1965年尾月,沙石峪村落民在北山外脚下,打成直径11米的大口机井,铺设1300多米管道,3级扬程,纵跨山梁,把长流不断的泉水注入蓄池塘。
这工程跟“万里千担一亩田”一样被阿尔巴尼亚嘉宾们夸奖为奇迹。
谢胡动情地对周恩来说:“本日我们访问的地方是一所大学,这是你们送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
我想让阿尔巴尼亚人都来这里参不雅观学习!”周恩来对谢胡说:“这里也是我们的大学。
你们若是都来这里,得多么大的开支啊!这样吧,我们把沙石峪拍成电影,送给你们,你们就可以都看到了。
”谢胡又说:“从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已转化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
我们作为同道,从心里热爱你们。

张贵顺见两国领导人谈兴正浓,把大红枣捧到他们面前,请他们边品尝,边发言。
末了,张贵顺还委托周恩来给邓颖超捎回去些红枣。

……

1967年2月9日,周恩来陪同外宾第二次察看遵化县沙石峪时,也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期间,周恩来身穿绿色军大衣,眼神透出忧虑,再也没听到他豁达的笑声。
亘古未有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年夜难,连这个地处遵化县大山深处,在唐山专区及遵化县舆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山村落也未能幸免。
沙石峪大队党支部布告张贵顺被都城红卫兵当作“走成本主义道路确当权派”揪了出来,建造沙石峪“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也成了他“欺骗党中心”的罪状……周恩来在关键时候亲临沙石峪察看,张贵顺得到总理的关怀和保护,才得以重新站出来,再一次擎好沙石峪的大旗。

周恩来生前两次察看遵化县沙石峪,同沙石峪公民结下深厚的友情,当然与沙石峪的领头人张贵顺感情更深。
第一次察看沙石峪时,周恩来就来到张贵顺家,坐上热炕头,嘘寒问暖。

张贵顺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二大的代表,曾任中共遵化县委副布告等职。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公民大会堂召开。
张贵顺作为党的“十一大”代表出席这次会议,会议期间,在公民大会堂正巧遇见邓颖超。
张贵顺激动地说:“邓大姐您不认识我吧,我是遵化县沙石峪的,叫张贵顺。
”邓颖超立即握住张贵顺的手说:“怎么会不认识?你不是让恩来给我带来沙石峪的大红枣吗?永久也忘不了啊!”

(《党史博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