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沂派出所位于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探沂镇,辖区面积10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落居,常住人口5万余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辖区企业3000余家,每天前往户籍室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很多。
早上8点30分,一名群众推门走了进来,和他一起进门的还有门外瑟瑟的寒风。他走到做事窗口处讯问户籍民警:“我要挂失落补办身份证,须要哪些材料啊?”
每天一开门,户籍室全体事情职员就变身为“满电的智能机器”,对群众,答疑解惑、先容政策、勾引群众走流程、操作户籍系统业务;空隙时,整理材料、采录电脑、完善资料、联系群众补充资料......
警民交谈声、敲击键盘声、纸张翻页声声声入耳,让小屋里更加热闹。
穿梭劳碌在单调繁杂的事务中,是户籍室的日常。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了呆板,对户籍民警来说,须要的不但是耐心。
“对群众业务需求,需得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竭尽全力好好办。纵然暂时不能办理,群众也会回报以微笑。”这是探沂派出所户籍民警彭东在户籍室事情总结出来的切身感想熏染,也是她一贯奉行的事情准则。
2022年11月的一天,一位衣着褴褛、腿有残疾的大爷来到窗口乞助。原来,30多年前,大爷由于和家里人闹抵牾离家出走,一贯在河北流浪打工,和家里也没有联系,几经周转回到家乡。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打工赢利,被人送到了救助站。在河北唐山一救助站待了几个月,......刚被送回来,我一贯没有身份证,我想办一张身份证。”
彭东受理后创造,这位大爷的户口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被村落委上报注销。
“大爷,您的户口被注销了,得重新规复户口,这样我和您村落委果干部联系一下,调查核实之后给您规复了再给您办身份证。”
大爷的耳朵不好使,听不明白民警在说什么,只知道本日身份证办不成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哭。背井离乡30年回来早已物是人非,父亲去世,年轻壮实的母亲也已白发苍苍疾病缠身,身份象征的证件无法办法,大爷显得孤苦无助。
“大爷,您腿脚不好,我找人送您回去。我立时联系您的村落干部,一起帮您想办法尽快找回您的户口。”
“我能理解他那种想要落叶归根的迫切心情。”细细记下大爷的情形后,彭东在请示上级业务部门后,迅速查找原始户籍档案,及时联系村落干部到村落里调查核实情形。在大爷家幸运的翻找到他们家30年前的蓝印户口本,从大爷的母亲的陈述中得知,户口本便是儿子留在家里唯一的念想,只要有户口本儿子就还在世......。
两天的调查核实,大爷的户口得到规复。
彭东打电话给大爷的侄子见告他,大爷落户已包办妥,可以来办身份证了。“太好了!
我们可以给他申请穷苦救助了......”电话那头的侄子一扫原来的发急,语气轻松地向彭东表达了谢意。
门开了,一名群众进来:“警官,我想把户口迁过来,你看下我的材料。”
门又开了,又有群众进来:“我的身份证没磁了,可以给我加磁吗?”
为群众做事,让群众满意,便是户籍民警坚守的意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纪伟 通讯员 彭东 杨晓红 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