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是他们演唱前齐刷刷卷起衣袖的那一刻,真的很有少年气!
”“不论年轻年长,对生命的热爱永久动人”……网友纷纭留言。
当日晚会上,艺术团献演《同一个少年》串烧合唱,在前半部分《同一首歌》片段演唱完毕后,团员们纷纭挽起白衬衫袖口,整洁划一又灵动活泼地演绎了盛行歌曲《少年》,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对付连日来的“走红”,团员们有何感想熏染?台前幕后还有哪些趣事?拨通了艺术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刘西拉的电话,听他逐一道来。
刘西拉说,之以是选择《少年》这首歌,一是由于大家初听就都以为挺好听,二是这种充满青春觉得的曲调也符合大家想向不雅观众通报的意思,便是对待生活要乐不雅观、向上,永久不要失落去激情。
《少年》歌词中,有句“Never,never give up,like a fire”,刘西拉特殊喜好。“我的中学语文教材上有关于苏联卫国英雄古丽雅的故事,有一句形容她的话是‘让生命燃烧’,当时看得我们热血沸腾,这也契合了《少年》的歌词。原来,不管什么年代的年轻人喜好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刘西拉说。
↑20世纪50年代,刘西拉参加了清华大学学生乐队。
今年80岁的刘西拉是清华大学1957级土木工程系学生,爱人陈陈是他的清华校友。这对燃情岁月里的才子佳人,有着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坚持,不论是培植祖国西南、共同公派留学,还是在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国教书育人,音乐都是勉励他们人生不断提高的宝贵食粮。2008年,夫妻俩在荣休后参与组建了“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
↑在上海交通大学讲台上的刘西拉。
这是当之无愧的“学霸”艺术团。团里最年长的“老大哥”程时时,是我国第一代大飞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和大飞机C919的专家组成员。朱凤蓉和张利兴是团里的一对夫妻,大学时一起进入清华,毕业后,张利兴奔赴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朱凤蓉选择追随爱人,直到退休几年后,这对把全部青春奉献大漠的夫妻才得以返回上海故乡……
“我们心里都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公民,由于爱,我们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平,由于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本日,我们聚在一起唱歌,也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的。”刘西拉说。
艺术团成立至今,这群“乘风破浪的爷爷奶奶”实际已经多次登台,“刷屏”单曲有《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
那晚,演唱完《少年》后,紧随着的是一首《祖国不会忘却》——“不须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却我……”
这也是团员们的心声。“我们努力了一辈子,希望祖国不会忘却我们。”刘西拉说。
皓首少年心,不负当年情。掌声散去,仍有网友感慨:“同他们比较,我们身处的时期日月牙异,享有的条件更加优胜,他们的‘燃’却再一次引人思考,何谓不负青春、不忘初心,若何才叫‘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