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中旬,汽车维修高等技师李志军刚结束一线车间事情,就匆匆摘下手套,走上新能源汽车技能的培训讲台。面对38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结合多年积累的实操履历、经典故障案例,生动深入地讲解了整整8个晚上。
享受国务院分外津贴、全国技能好手、江苏工匠、江苏企业首席技师、江苏技能大师事情室领办人……集数十个国家、省、市名誉及专业头衔于一身,可以说,李志军已经触摸到一名工匠所能达到的顶峰,但他却说,这不是终点。“向更多年轻人播撒所学,才是我愿终生以之的奇迹。”
21岁那年,由于包袱不起2980元大学学费,李志军放弃绘画,从老家盐城来到无锡,成为一名汽修学徒工。第一次站在汽车前,李志军脑中一片空缺。“连自行车都不会修!
更别说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了。” 卯着“干一行,专一行”的劲头,白天,他泡在车间,踏踏实实跟师傅学修车,下了班,就赶去夜校上课。回到宿舍,不管多晚都要把事情中碰着的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维修履历、自己的思考写进日记里。从最初的“流水账”到后来精心记录的疑难案例,十几本日记本演化成电脑等分类规整的文件夹,李志军逐渐发展为一家汽修公司的技能总监。
在从事汽修行业的第四年,一辆入口雷诺轿车在312国道因发动机线路自燃,同行们束手无策,车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拖到了李志军所在的汽修厂。车子一到,李志军立即进入“作战状态”。他说:“当时就像是找到了愉快点,脑筋里只有一个动机,便是要把它修睦。”由于是入口车线束,当时海内没货,国外入口韶光又太长,李志军凭借积累的丰富履历,自己购置电线和连接头,连续奋战3天3夜,累了倒头就睡,每天安歇两三个小时,终于低廉甜头完成了全套线路。
经由多年积累,从电路到油路,从钣金到发动机,从故障排查到上手维修,可以说,没有李志军不精通的。传统汽车修理技能“门清”后,追求极致的李志军又打起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张。 “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思考我们可以在哪里做得更好。”2015年,李志军参加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外洋培训,赴德国学习汽车高新技能。仅用一个多月,他就节制了大众、宝马等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能,成为当时省内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家。2016年1月,李志军组织申办了无锡市汽车后市场发展论坛,还把在德国学到的前辈理念做成PPT,公益转训。2019年10月,他奔赴柬埔寨,帮助当地的技能工人和院校师生进行技能培训,把中国的师道仁心、工匠精神播撒到一带一起沿线国家。
学习期间,他对国外自动洗车系统、美容保养等细节把稳不雅观察,看到车主末了要手动擦干车辆,他就想:能不能有全自动洗车线呢?仔细不雅观察,勤加思考,精良的品质为他“挣”得十多项发明专利。输液吊瓶加温器、后视镜照明装置,结合无锡降雨实际,李志军还发明了手机显示车库积水的报警装置。他时常对学生说,要多看多想多积累,用发散性思维看待汽车维修。
“学无止境,只有多学一点,才有可能走到前面。”为此,李志军投入相称一部分精力到新型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上,举办了工匠精神进校园、进教室、进企业等系列活动。一场50人的公益培训,不到3小时就能报满,最多一场有600多人参加。截至目前,李志军为汽修行业累计培养近20000名人才,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超过5000名维修技能人才,高徒遍布全国汽修行业,他的事情室因此被业内称为汽修界的“黄埔军校”。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全体行业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李志军认为,这正是传道授业的意义所在。去年年初,江苏省教诲厅、人社厅、科学技能厅等6部门聘任李志军为高职院校家当教授,无锡职业技能学院为加强高技能人才军队培植,携手李志军技能大师事情室,同向发力,致力于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技师和品牌专业。李志军希望,在学院和政府的鼓励与培养下,早日将省级技能大师事情室申办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事情室。 交汇点 房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