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站乐队由Florian Schneider和 Ralf Hütter于1970年组建,阵容几经改变,末了这支德国著名的乐队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四人为Ralf Hütter,Florian Schneider-Esleben,Wolfgang Flür和Karl Bartos。

这支传奇乐队从组建起到现在,一贯影响着很多音乐人,大众普遍认为发电站乐队启示了Techno、Synth-Pop、Hip-Hop和Post-Punk等多种曲风的发展,是对盛行音告成长影响最大的乐队之一,如1977年,大卫·鲍威就曾创作一首名为《V-2 Schneider》的曲子,该曲是一首向乐队创始人Florian Schneider致敬的曲目。

电子乐前驱走了他创立的乐队影响了潮流音乐与男装 休闲娱乐

从左至右为发电站乐队的Karl Bartos, Ralph Hutter, Wolfgang Flur ,前方的是 Florian Schneider。
图/视觉中国

仿照机器人化的演出,是发电站乐队演出中的一大特色,电音节中如今非常火爆的Techno观点也是由发电站乐队首次利用到公演中。
据悉,乐队原来在今年还有巡演操持,但受疫情影响取消。
只管Florian Schneider于2008年就退出了乐队,但乐迷仍旧酸心于他去世的。

在上世纪,发电站乐队的创为难刁难环球乐坛影响深远,除催生了多种曲风外,当今一线歌手中不少歌曲都受到了发电站乐队的影响。

乐队现场演出


Coldplay《Talk》

Coldplay的歌曲《Talk》是受发电站乐队作品《Computer Love》的启示创作而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脑还未遍及,computer只是个观点,但发电站乐队的这首《Computer Love》却先锋性地表达了未来人们的生活乃至爱情依赖于电脑这类人工智能的不雅观点,Coldplay受此影响写出了《Talk》。

乐队专辑《Computer World》封面

Miley Cyrus《Dooo It》

麦莉·赛勒斯(Miley Cyrus)的《Dooo It》这首歌采样了发电站乐队1975年氛围音乐的单曲《Radioland》。
《Dooo It》是麦莉实验音乐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嘻哈的节奏混搭迷幻摇滚的氛围,这个基调可以说受了发电站乐队的影响。

乐队专辑《The Catalogue》封面

Dr. Dre feat. Jay-Z《Under Pressure》

Dr. Dre向发电站乐队致敬,在2010年发行了单曲《Under Pressure》,并将其收录到了自己预备已久的专辑《Detox》中。
Dr. Dre在这首歌中互助了Jay-Z,创作采样自1977年发电站乐队的单曲《Trans-Europe Express》。

乐队专辑《Music & Art 》封面

The Chemical Brothers《Leave Home》

化学兄弟乐团1995年发行的首张专辑《Exit Planet Dust》在当年引起轰动,它将电子与摇滚乐的界线冲破,让人线人一新,而这张专辑中的第一首单曲《Leave Home》便是在向电子乐先驱致敬。
这首歌采样了发电站乐队收录在1975年黑胶唱片中的《Ohm Sweet Ohm》,整首歌能感想熏染到发电站乐队思考的办法。

New Order《Blue Monday》

1983年发行的《Blue Monday》是当现代界上最常青的舞曲之一,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乃至在《头号玩家》等电影里都利用了这首歌。
但可以说,如果没有发电站乐队,就没有这首经典曲目。
歌曲中的“aaah”直接来自于1975年发电站乐队的单曲《Uranium》,New Order把这段简短又弥漫着焦躁不安气息的和声加入到了这首经典舞曲里,涌现了迷人的效果。

Ciara《Promise》

发电站乐队的电子乐并不总是弥漫着机器人质感的硬冷,偶尔他们也会让旋律慢起来且充满着蒸汽感。
歌手Ciara2006年的单曲《Promise》中充满了令人沉醉的节奏和蔼氛,而这首歌采样自发电站乐队1983年的《Tour De France》。

还有许多歌手的歌受发电站乐队的影响,不一一列举,除此之外,乐队的封面设计以及视觉也影响了时尚领域,乐队形象风格乃至影响了如今的潮流男装。

《The Man-Machine》专辑封面,这也是乐队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1970年乐队同名专辑及1974年专辑《Autobahn》的封面。
在此后一些艺术作品中能看到这张唱片封面的影子。

1986年专辑《Electric Cafe》封面。

1995年专辑《The Very Best》封面。

1995年专辑《Toccata Electronica》封面

通过这一组唱片的封面设计,可以知道这支乐队为何对当现代界文艺圈如此主要,而如今,亲手组建它的人已拜别。

新京报编辑 田偲妮 校正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