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天下上最美好的东西。
现实,则或多或少有些许乏味。
当希望成为现实的霎那,是最美的一瞬间,但也是它失落去原来诱人魔力的一瞬间。
好的,鸡汤到此结束。

关于为什么“面对用户时要吊胃口”,先来看看当期待成真时,人们的变革吧:

学会吊胃口别急着知足用户 休闲娱乐

刚进入事情的果粉,辛劳几个月攒出了一台苹果手机。
在他选择型号、在线抢购、等待到货、开箱触摸过程中,那种强烈的愉快感,这天后每天利用这台手机时,再也无法体验到的;放假前夕,人们对假期充满了无限遐想和期待。
当假期真正到来的时候,也无非是躺在床上无趣的刷动手机,然后计算着还有几天就得上班了;结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也时有抱怨对方没有当初婚前对自己好;用户永久会垂涎你给出的补贴褒奖,但当褒奖已经得手后,用户多数翻脸比翻书还快,下号、删除、取关,样样精通。

翻脸无情,并不是个例,而是人类的本能。
我们每每会用很多办法,挑起用户的兴致,引发用户的关注。
无论是用各种补贴褒奖,还是通过改进功能来知足用户的期许。

但用户的希望是无限的,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让用户过早、过度知足,总有一天,我们能够供应给用户的东西,无法再挑起用户的任何兴趣。

若想让用户的愉快感坚持更久,就绝对不要太早知足他们的期待。

一、从商业角度看“知足”

产品是用来知足用户需求的,换个方向来看,用户为了得到知足,而利用产品。

按照基本的商业逻辑来讲,产品供应给用户能够得到知足的路子。
而用户在追求知足的过程中,则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与产品方进行交流。

用户所付出的金钱,是产品方可以直接得到的商业回报。
而用户的其他一些隐性付出,例如韶光、精力、感情等,虽然不如金钱直接,但在产品方的运作下,也可以终极转化成商业回报。

例如:拼多多0元砍价,让用户付出精力和人脉关系,而非金钱。
产品则通过转化后获取额外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那么合乎逻辑。

1. 褒奖与功能

用户为了得到知足,持续利用产品。
既可以由于能持续用到功能,也可以由于能持续得到褒奖。

但对付产品而言,持续供应褒奖,显然是一件高本钱的事情,远高于持续供应功能。
因此,供应褒奖,无非是一种阶段性手段。

常日来说,用户流失落和留存的概率,经由打算都能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然而,补贴战的激烈、不完善的KPI、羊毛党等成分,都有可能造成大量无效用户只为褒奖而来,当你无法供应新鲜褒奖时,就直接消逝。

2. 代价是否支付

从古至今的商业活动中,“先钱后货”还是“先货后钱”,一贯都是一个很有趣的博弈。

后交付的一方有利,先交付的一方则要承担风险。
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制约下,这种交易风险可以降落。

但当付费购买用户行为的交易本色,以补贴、褒奖等名义涌现时,却不再受到什么保护。
在急于求成、追逐片面数据指标、过于相信用户等情形下,难免涌现一种尴尬的情形:

用户直接拿到了褒奖,得到了知足,却还没有付出代价。
而当用户已经知足,且认定你不能再供应更多褒奖时,你还有机会问他们要到代价吗?

Well……反正在十多年前,我听的第一堂营销、管理类课程上,老师教给我的是:人之初,性本恶。

二、从人性角度看“期待”

“期待、渴望、欲求、期许、希望、需求……”请体谅我不专一的用词,在这篇文章中,他们都表达着同一个意思:人类趋利的本能。

人类总有新的渴望产生,并怀有强烈的意愿想要它们能够实现,也便是追求着知足。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强烈的愉快感随之而来。

然而,一个很有趣的征象就涌现了:人在得到知足时,所产生的愉快感非常短暂。
相反,在追逐希望、追求知足过程中,所产生的愉快感却很持久。

1. 愉快感与多巴胺

人类的统统希望、统统可能上瘾的行为,都与高浓度多巴胺有关。
例如:赌钱、电子游戏、吸烟、浏览社交媒体等行为,都伴随着多巴胺的大量分泌。

而一些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习气也不例外,如用饭、喝水、社交等。
科学家通过监测多巴胺分泌,来判断人们在希望达成前后的愉快感情况。
创造“希望知足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多巴胺分泌的分界点,而不是最强烈的爆发点。

也便是说,每当你预测能有一个机会得到知足时,你体内的多巴胺,就会随着这种预期而大幅提升。
而当得到知足之后,多巴胺的增长却很有限,且坚持韶光很短。

例如,赌徒不才注之前,体内多巴胺的浓度会激增。
而在真的赌赢后,体内多巴胺浓度却没有超过下注时的水平。

2. 渴望与知足

之以是“你的渴望”比“你所渴望的事物”本身更令人愉快,是由于人的大脑中,有更多的神经回路被分配给了“渴求褒奖”,而不是“享受褒奖”。

“渴求褒奖”能够同时激活脑干、伏隔核、VTA、纹状体、杏仁核、部分前额叶皮层等浩瀚脑内区域,比较而言,“享受褒奖”只能一小部分。
这也就意味着:“渴望”比“知足”,更能令我们愉快和愉悦。

这是人类在数百万年景长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反馈机制。
之以是有更多的脑回路分配给渴求褒奖,是为了让我们在追逐猎物、追寻水源、追求配偶时更为愉快、投入更多精力,为生存和繁衍不断努力。

而不是在得到一些知足后,就开始沉浸于此,止步不前。

因此,不要急于把用户想要的都给他们。
学会吊胃口,才能让用户产生更持久的愉快和愉悦。

三、充分激活愉快感1. 少而多

没有什么办法,能通过一次性的努力,让用户一贯感想熏染到愉快和愉悦。
对付一样平常大众来说,纵然是买房、买车、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在得到知足后,其愉快感也仅仅只能坚持一小段韶光而已。

就像前文中所阐述的那样,更多的愉快感,都已经爆发在追求知足过程中了。

比较而言,你能给出的褒奖,切实其实是微不足道,绝不可能让用户一贯回味、感激。
有的人喜好搞大事宜,用一次性的超大褒奖,吸引大量用户的把稳力。

确实,这样的办法短期内具备很好的吸引力。
然而,从长期角度来看,如果为了这次的大褒奖,而捐躯了未来的褒奖力度、褒奖频次,那便是得不偿失落的。

毕竟,拉新做的再好,也须要留存和匆匆活来维系成果。
用户绝不会由于之前拿过大额褒奖就心怀感激,只有未实现的知足,才能让他们动心。
纵然这个期待要比他们曾经拿过的褒奖小。

因此,在同样的总本钱条件下,支配它们去做高频次的小褒奖,才是更为划算的一件事情。
永久能给予用户期待,纵然期待很小,也足以让大部分用户总保持愉快和愉悦。

就像多数赌徒一样,虽然一次暴富的牌局固然会使他们动心。
但守在老虎机前,一贯玩一个硬币的游戏,也能让他们愉快一整天啊。

2、忍得住

“见面先甩一脸钱”,做过这种事的产品,市情上绝对不少,不过他们常日也都尝到了羊毛党的厉害。

乃至无需羊毛党,一些普通用户,创造拿到褒奖的过程中并不须要付出什么,也会见告亲朋好友,一起客串临时的羊毛党,用力的薅一把。

大概,这些情形已经在你的打算之中,加上这些不算意外的丢失,你也能得到空想当中的数据。

然而,过于迫切的让用户得到知足,并没有将利益最大化。
实际上,比较你来说,在看到褒奖后,想要得到知足的顾客,才是更为迫切的人。

这个中当然有“多大褒奖能吸引哪个群体”的问题,但只要被褒奖所吸引的人,就会有一定的急迫感,这是多巴胺分泌后一定的本能。

所在,在终极把褒奖送到用户手上、让用户真正得到知足前,一定要充分利用用户最为愉快的阶段,一来是让用户愉快的韶光保持更久,二来是让用户在这个阶段投入更多的韶光、精力、人脉等无形财务。

2块钱的红包,既可以让人在集五福中生动一个月,也可能仅仅说服一个顾客点击一次页面。
虽然这个中的差异与产品本身的公信力有关,但也足以看到小额褒奖在操作得当后的可能性。

有趣的一点就来了:集了一个月的五福,终极拿到2块钱的红包,你可能会充满失落望。
但在这过程中的愉快感,实在让你对产品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在集五福的过程中,产品的其他功能你也快用了个遍。

而那个轻轻松松就送给你2元红包的产品呢?两天之后,你可能都不记得它的名字了。

当资源持握在自己手上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不症结怕用户不中计。
如果没有用户中计,你还可以改变策略去玩新花样,进行不断的考试测验。
如果你轻易就把手里的资源撒出去,的确是讨到了用户的欢心,但也仅仅只有那么一瞬间。

就像是钓鱼:拿着鱼杆半天钓不到一条鱼,索性直接把所有鱼饵扔到了水面上。
瞬间,一大群鱼从水下钻了出来,纷纭吞食着鱼饵,场面非常壮不雅观。
可惜的是,被它们吃掉的鱼饵上,没有挂着鱼钩啊。

3. 不愿定

褒奖的不愿定性,能增加多巴胺分泌。
而这毫无疑问会让用户更为愉快,且更努力的去追求知足。
在趋利本能的敦促下,面对不愿定褒奖时,人会自然而然的神往那个最高褒奖,并为之而愉快。

“必拿2块钱”和“有可能拿100万”比较,哪个更实在?该当是前者。
但哪个更能匆匆生多巴胺分泌?毫无疑问是后者。

这也是为什么赌钱随意马虎让人沉迷,为什么五福可以花一个月来集。
多巴胺未必能完备旁边理智,但却一定能影响理智。
有时候,不仅是多变的褒奖让人愉快,乃至连失落望,都是有益的。

每每面对同样的褒奖,人们很可能会涌现神经元脱敏的征象。
便是大脑为了避免多巴胺一直分泌,而采纳的一种节好手段。

而当褒奖变得多样化后,由于每次面对的结果可能不同,大脑无法用大略归类的办法进行处理,以是没办法进行一样平常化节能,因此把稳力会更为集中,感想熏染性也就变得更强。

而前次失落望与下次知足之间的峰谷差,又可以让已经涌现神经元脱敏状态的用户,重新感想熏染到愉快。

4. 许空头

对结果的失落望,并不代表过程中的愉快就没有发生过。
事实上,就像前文中所谈到的那样,得到知足后,愉快感也难以持续良久。
而从宏不雅观角度看来,有时候失落望也是有代价的。

以是说,结果如何,有时候并不主要。

就像2020年硬件圈的各种耍猴,从NVIDIA到AMD,从华为到苹果,从摄影机到PS5。

无数空头支票让关注着愉快了足够长的韶光,在这段韶光里,借助人们的愉快度,各家产品都得到了足够的曝光和出圈。

但看实际拿得手的东西,NV显卡有200%的提升吗?显然是没有的。
按理来说,这该当属于失落望,没有得到知足。

但多数人已经关注过了、愉快过了,当结果让他们感想熏染到失落落时,多巴胺从原来飞腾的状态开始低落,他们反而也就没有太多的兴致去谈论失落望的部分。

至于今年耍猴大戏中,人们想买却买不到的现状,我只能说,在买到它们之前,多巴胺会生动更永劫光的。
事实上,无数任的某国总统,就最爱玩这样的套路。

任何一次的竞选中,都有无数伟大的愿景被提出来:我上任后,会急速改进XXX;我就职后,不会让XXX再涌现。

OK,支持这部分决议的选民就愉快了,纷纭投票。
结果呢,真正改进的部分能有多少?有哪个总统的诺言全部兑现了?但又有几个总统,由于许诺的内容没兑现,而被人们赶下台?

以是说,有时候不症结怕给用户许下一些空头支票。
无论是一些被言辞上浮夸的褒奖,或是一些狂霸酷拽炫的全新功能,这绝对能让用户们愉快良久。

如果能兑现那自然更好,纵然未能兑现,或只能兑现一部分,多数时候的终极停止,也远比你想象中要好很多。

四、写在末了

有句歌词唱的好:“得不到的永久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给予用户俏丽的期待,远比给予他们切实的知足,更具诱惑力。
而正好是,给予期待的本钱,要比给予知足的本钱,低很多。

#专栏作家#

墨饕,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生理咨询师。
善于消费者行为学、笔墨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