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到底在哪里?
我特地准备了4款价格品牌都不同的雨刷
希望通过以下4个测试,找到它们的利害好坏
博士雨刷,单价144元,这款雨刷所有零配件入口自比利时,由中国工厂组装,但还是属于入口。
逸卡雨刷,单价59元,这款雨刷的橡胶来自于越南的大金杯,钢条原材料是来自于比利时贝卡尔特钢铁厂,但它的加工成型都是在中国厦门完成,所以是中国制造。
双层胶条雨刷,单价45元,这款雨刷早在十几年前很多面包车和货车上就已经在利用了,只是最近几年才又开始向家用车遍及。
PDD便宜雨刷,9.9元包邮,由于便宜,连包装都没有...
首先我把4副雨刷在全新状态下的刮水效果记录了下来。
由于都是新雨刷,乍一看刮水效果都不错,但仔细看会创造一些差异。雨刷排水量比较大的明显是逸卡雨刷,其余三款的排水量都差不多。
而刮水范围最大的是博士雨刷,刮水范围最小的是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但是博士雨刷在刮水的过程中,涌现了明显的雨刷抖动的情形,不知道是为什么,双层胶条雨刷刮的时候也有跳动,但是不是很明显。
但是逸卡和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在刮水时的还没有怎么抖动。
「刮“鸟屎”测试」
我在挡风玻璃的同一个位置上,滴上大小差不多的人工“鸟粪”,然后记录每款雨刷须要刮多少下,才能把这坨巧克力加沙子调配的人工鸟粪给彻底擦除干净,这里我直接喷玻璃水合营雨刷刮,这样和真实的情形会更为靠近。
博士雨刷:滴上鸟粪后,仅仅只刮了3下,鸟粪就彻底被刮掉了,雨刷胶条上也没有鸟粪的残留。
逸卡雨刷:滴上鸟粪后,同样只用了3下,就把鸟粪给彻底刮擦干净了,胶条上也非常的干净,没有残留。
双层胶条雨刷:滴上鸟粪后,足足用了8下才彻底把人工鸟粪给刮干净。这个结果却出乎我的猜想。而且在两根胶条的内侧创造了一点点鸟粪的残留。当然这一点也是双层胶条的老毛病之一,便是两侧胶条之间会卡小石子以及泥沙。
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虽然便宜,但还是非常不错的,仅仅只用了4下就刮干净了鸟粪,并且胶条上也没有任何的残留。
「紫外线照射测试」
我用紫外线灯持续48个小时照射这4款胶条,然后再来比拟照射前后它们胶条表面的老化情形和刮水效果有什么不同。
由于对胶条毁坏最大的便是太阳光里光波较短的紫外线,它会直接引起橡胶分子链的断裂,加速氧化链的反应过程,就会逐渐让雨刷的刮水效果越来越差。以是雨刷的耐久度就和它采取的橡胶和抗紫外线的能力息息相关。
紫外线照射前微距特写:
可以很明显看出,博士和逸卡雨刷胶条表面的颗粒度是比较均匀的,而双层雨刷和某多多便宜货的雨刷胶条表面,看起来就不是很均匀了,乃至有一些纤维化的粗糙感,特殊是某多多便宜货上还能看到一些小小的坑洼不平的痕迹。
产生这种差别的缘故原由,紧张还是雨刷胶条在生产过程中,用开炼机挤压的次数差异,以及硫化橡胶过程中采取的添加剂身分不同导致的。
紫外线照射后微距特写:
博士雨刷:在30倍放大的微距摄像镜头之下,没有太大的变革,看起来和之前完备一样,表面的橡胶颗粒还是非常的均匀。
逸卡雨刷:橡胶表面也没有创造任何的变革。
双层胶条雨刷:表面也是和之前一样,橡胶不宁靖均,能够明显看得出橡胶纤维的觉得,但是也没有老化的痕迹。
但某多多9.9包邮雨刷: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变革,能看到非常明显的龟缝隙迹,这解释胶条已经开始老化了,果真还是要一分钱一分货啊!
紫外线照射后刮水效果:
博士雨刷:刮水却抖动变严重了,而且非常明显,乃至已经开始有明显的抖动异响了。不过刮水效果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以为涌现这种情形还是和它的刮水面积最大有关,并且它的重量是四款雨刷里面最轻的。
逸卡雨刷:刮水效果和照射紫外线灯之前险些没有差异,刮的时候没有什么抖动,我以为这和它一体成型的外壳设计以及内部支撑钢条的硬度比较高有关。
双层胶条雨刷:按道理来说双层胶条该当是刮水更加彻底,但令我意外的是在上刮时,主驾驶这方的雨刷条后方很明显涌现了一条水印,非常的长,而在副驾驶雨刷条的后方同样也涌现了漏水的情形,看来紫外线还是对它产生了影响。
某多多9.9包邮雨刷:刮的时候抖动非常明显。
结论:
受紫外线照射影响最小的逸卡雨刷,其次是博士和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受影响最大的是双层胶条雨刷,它的刮水效果已经明显涌现低落。
「高温炙烤测试」我直接用了一个冬天用的取暖和器,持续照射这4款雨刷胶条的正面48个小时,也便是雨刷安装到车上后对着天空的那个面。让这4款雨刷一贯保持在70~80摄氏度之间,来仿照雨刷在车上会经历的高温情形。
炙烤前后微距特写比拟:
博士雨刷:胶条表面和全新状态下一样,依然没有任何差异。
逸卡雨刷:胶条表面和全新状态下也没有太大差异。
双层胶条雨刷:胶条表面已经涌现明显的胶条起皮情形,这个便是范例的胶条受到高温影响之后会涌现的老化状态。
某多多9.9包邮雨刷:胶条表面的起皮状态就更明显了。
炙烤后刮水效果:
博士雨刷:雨刷下刮时,副驾驶的雨刷每次下刮时都会涌现漏水的情形,并且雨刷抖动的问题依然存在。
逸卡雨刷:同样是不才刮的时候,副驾驶的雨刷涌现了漏水的情形,不过这个漏水情形在全新的状态下也涌现过一次,但刮第二下的时候就消逝了。
双层胶条雨刷:也是下刮的时候,副驾驶的雨刷条涌现了漏水的情形,并且每次下刮的时候都会漏水,看来高温确实对它产生了一些影响。
某多多9.9包邮雨刷:和前面的情形一样,也是有明显的漏水情形,并且这种漏水其实在新雨刷状态下就有,经历了紫外线照射和高温炙烤后就更明显了,涌现了至少三道水痕,并且每一道水痕还非常的长,险些延伸到了挡风玻璃的底端。
结论:
经由高温炙烤测试后,4款雨刷都涌现了副驾驶雨刷下刮漏水的情形,以是博士、逸卡、双层胶条雨刷,我以为都可以勉强给两颗星,虽然漏水了,但都不是特殊严重。
而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一言难尽,我以为这个测试给它一颗星都是多的....
「耐冰冻测试」我直接把4款雨刷一起放进我家里-20度的冰箱里,然后喷上水,冷冻24个小时后直接暴力解冻,再来看看胶条的表面和刮水效果会涌现什么变革。
冰冻前后微距特写比拟:
博士雨刷:表面依然和全新时千篇一律,都是很均匀的橡胶颗粒。
逸卡雨刷:也是和全新时一样,表面没有任何变革。
双层胶条雨刷:表面已经能够明显看到一些裂纹了,这些裂纹是之前两个测试结束后都没有涌现的。
某多多9.9包邮雨刷:表面裂纹更加明显,乃至还能看到两条伤痕,或者说是爆裂起皮。这该当便是我把雨刷从冰箱里拿出来后暴力解冻造成的。
冰冻后刮水效果:
到这个测试时所有的雨刷已经经历了紫外线照射、高温炙烤、冰冻24小时的测试,以是末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刮水效果有什么变革!
博士雨刷:最大的问题便是刮水时一贯抖动,而且越来越夸年夜,在车内都能够觉得到玻璃在震撼,但是刮得还算是比较干净,除了下刮时副驾驶会有一些水痕之外,就没有其它漏水的情形了。
逸卡雨刷:整体刮水效果还算不错,水刮得都很干净,但还是不才刮时,主副驾驶雨刷都涌现了少许的漏水情形,形成了水痕。
双层胶条雨刷:也是主副驾驶的雨刷中间,下刮时涌现了漏水的情形,而且漏水比较严重,上刮时主驾驶雨刷的上沿也涌现了漏水的情形,形成了多余的水痕,并且还挺长。而且刮的时候噪音也很大。
某多多9.9包邮雨刷:这个雨刷该当是耐久力最差的了,玻璃上的水已经刮不干净了,刮过后依然残留了大面积的水斑。
结论:
这一轮测试中雨刷漏水最严重的是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我只能给他一颗星。
双层胶条雨刷和逸卡雨刷,单从抗冻能力上来看,我可以给他们两颗星。
而博士雨刷虽说刮起来时抖动和噪音都很大,但它只有副驾驶的胶条在漏水,而主驾驶还能刮得很干净的,至少保持了驾驶员的清晰视野,这一点就要比其余三款都要强,以是我给他两颗半星的评价。
在经由紫外线照射、高温炙烤、冰冻测试后,再来测试下刮鸟屎效果有没有低落!
我依然还是在挡风玻璃同样的位置上滴上相同的人工鸟粪,然后利用玻璃水合营四款雨刷分别来刮擦。
结果很明显,博士雨刷刮了25下,逸卡刮了24下,双层胶条雨刷刮了26下,某多多9.9包邮雨刷刮了27下。4款雨刷的刮鸟屎效果都非常靠近,以是看来无论是什么价位的雨刷,在老化之后,情形实在都差不多。
测试总结:
双层胶条雨刷:双层胶条并不一定比单层要刮得更加干净,由于就末了的刮水测试结论来说,单层的逸卡和博士雨刷都要比它刮得干净,并且双层胶条中间还随意马虎夹杂玻璃上刮下来的灰尘和颗粒,反而更随意马虎刮伤玻璃,这也是多年前就被淘汰的缘故原由。
逸卡雨刷:整体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虽然经由几轮暴力测试后也涌现了漏水的情形,但是它的抖动和噪音是掌握的最好的一款,这也是一体化成型外壳的上风所在。
博士雨刷:说实话它确实是刮得最干净的,但问题也是最大的,抖动厉害噪音也大!
其余三款都没有抖动这么严重,而且也没有噪音。
但我创造有趣的是,喷雨刷精刮玻璃时,博士雨刷刮的时候完备不抖,我往玻璃上喷水时就又开始抖了....以是我就非常的迷惑。
我以为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和雨刷内部用来支撑的钢条的硬度和材质有关,以是我还特地把4款雨刷全部拆散,然后比拟它们内部钢条的厚度和宽度。
博士雨刷:单个钢条厚度是0.86mm,宽度是7.15mm。
逸卡雨刷:钢条厚度为1mm整,宽度为10.06mm。
双层胶条雨刷;单个钢条的厚度是0.83mm,宽度是6.80mm。
某多多9.9包邮的雨刷:单个钢条的厚度最薄,仅为0.72mm,宽度为6.72mm。
以是从这个大略的比拟就能看出,雨刷无论是单层钢条还是两个钢条,真正能抑制抖动的,可能还是钢条的厚度,由于作为抖动一贯做得最好的逸卡,它的钢条的厚度是这4款里面最厚的!
如果这个视频对你选购雨刷有所帮助,那么请把它转发一下给你的朋友,并且帮我点个赞。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DIY汽车养护知识,或者看到我做更多的汽车用品方面的测评,那么关注如车师兄每周三,周五更新,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