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钢铁行业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船舶行业紧抓全面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骨干船企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构造持续优化,紧张经济指标降幅不断收窄。
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革,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造船用钢供需抵牾凸显。

资料图 来自financialtribune.com

年关总结说说我国造船用钢市场的喜与忧 汽车知识

造船用钢市场生产情形

(一)造船板产量止跌回升,家当集中度稳步提高

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接船舶订单开始止跌回升;2018年,我国船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连续保持增长。
受开工船舶逐步增多的影响,海内钢铁企业造船板产量结束了3年低落态势,涌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造船板产量为818万吨,同比增长27.8%;高强度船板产量为450万吨,同比增长46%。
钢铁行业家当集中度稳步提高,前10家造船板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7%;前10家造高强度船板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6%,比2017年分别提高1个和5个百分点。

(二)造船板和高强度船板产量同频年夜幅增长

2018年,在新船订单和开工船舶逐步增多的带动下,骨干钢企造船板产量均涌现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和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年造船板产量均超过100万吨,湘钢的高强度板产量超过100万吨且为近5年的最大量;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造船板和高强度船板产量同比增幅最大,分别达到48.7%和149%;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高强度船板占比达到96.3%。

(三)高端船舶海洋用钢研制不断取得打破

2018年,我国骨干钢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高端船舶和海洋用钢研发、制造不断取得打破。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分外钢有限公司多批次交付各种牌号液化天然气(LNG)船及储罐用9Ni钢板镍基合金焊接材料;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成功研制大线能量焊接海洋工程用钢(EH420);马钢特钢公司成功试制深海采油树接头用不锈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交付天下第一流级船用双相不锈钢板;鞍钢交付自主研发新型非标40号对称球扁钢;宝钢股份成为海内首家批量供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低温钢板的企业,一举冲破以往此船型低温钢被国外钢厂垄断的局势,实现低温船板入口替代。

(四)造船板价格高位盘整,向下颠簸空间有限

2018年,受益于供给侧构造性改革,钢企经营效益持续改进,钢材价格持续上涨。
2018年6月尾,6毫米和20毫米船板全国价格一度打破5500元/吨和5000元/吨,月均价格为5330元/吨和4850元/吨,达到近2年新高。
随着钢铁行业整体回调的影响,2018年年底,6毫米船板全国月均价格为4780元/吨,20毫米船板全国月均价格为4300元/吨,与2018年年初价格基本持平,造船板价格高位盘整,向下调度的空间有限。

我国造船用钢市场需求情形

(一)船舶用钢总量同比小幅增长

受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新船订单大幅减少的影响,我国船企造船用钢量持续低落。
随着2017年下半年新船订单的大幅增长以及2018年开工船舶增多,我国造船用钢总量同比小幅回升,但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据初步统计,2018年,我国用钢总量约850万吨,同比增长6.3%,个中板材700万吨,同比增长7.7%;型材77万吨,同比增长10%;其他品种73万吨,同比增长12.3%。

(二)船舶行业家当集中度不断提高

2018年,国际新造船市场竞争激烈,但需求不敷和产能过剩的抵牾仍旧存在,在市场倒逼机制和政策勾引的共同浸染下,我国过剩产能进一步压减,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吞并重组加快推进,上风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的特点更加明显,船舶行业家当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全国前10家企业造船落成量占全国总量的69.8%,比2017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总量的76.8%,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骨干船企竞争上风明显,各有5家企业进入天下造船落成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名。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外洋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时期造船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任务相对饱满,骨干造船企业仍是钢材需求的主体。

(三)船舶产品构造持续优化

2018年,我国骨干船企紧跟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构造,连续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等领域发挥上风,批量承接绿色环保型矿砂船和支线集装箱船订单。
同时,骨干船企还积极承接高技能、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在2500客位豪华客滚船、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8.4万立方米VLGC、1.86万立方米LNG加注船、4.8万吨半潜重吊船、极地探险邮轮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这些船舶的建造将对高强度板和小品种钢材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造船发展的紧张区域

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方案(2006~2015年)》明确发展的三大造船基地,其造船产量约占全国比例的95%以上。
随着近年来国际船舶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我国船舶产品构造和家当构造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革。
按产量统计,长三角地区船企三大造船指标占全国比例已超过65%,特殊是江苏省三大造船指标占全国比例已超过40%,是我国造船用钢的紧张需求来源。

造船用钢市场存在的新情形

(一)船企造船板保供问题突出

2018年,钢材价格持续上涨,钢厂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一方面,钢企主动调度产品构造,将利润率较高的螺纹钢等价格高、制作易的产品优先排产,将造船板等价格低、制作难的产品推后排产,造成造船板产能不敷;另一方面,钢企超负荷接单,设备故障率大幅提升,生产任务难以按时完成。
造船板需求的回升与螺纹钢价格的上涨导致船企造船板保供问题突出。
2018年年初以来,造船板条约均匀到货率仅为80%,有的企业乃至低于80%,远远低于均匀到货率85%的水平。
钢企未能按条约如约,给船企生产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二)钢企尾板不能按批次、按时配齐问题普遍存在

2018年,除了造船板条约均匀到货率较往年有所低落之外,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船企预订的尾板不能按批次、按韶光配齐。
船舶生产有着严格的进度哀求,尾板是否能够正常到货将影响到整船的交付。
我国建造的船舶中,90%以上都是出口船订单,大多数都是国外船东,对交付周期有着严格的规定,超过交付期,船企将不得不支付违约金,这对本来就处于低谷期的船企而言是更为严重的侵害。

(三)国际新标准、新规范的履行对造船用钢提出更高哀求

当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和海上安全的新标准、新规范。
这些条约的履行将对造船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钢企提出了更高的哀求。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高强度钢的哀求会越来越多,并且对钢材表面质量的“光洁度”和公差提出了新的哀求。
钢企现有的一些生产模式已不能知足船检的哀求,船企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额外的工时,也增加了生产本钱。

(四)分外规格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知足船厂生产需求

随着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船企相继批量承接了一些高附加值船舶,对分外规格/品种的用钢需求逐步增多,特殊是薄板。
鉴于目前钢材价格行情走好,而薄板生产制作工序繁芜,很多有能力生产薄板的钢企限定接单,导致市场分外品种板材资源紧张。
情状相同的还有型钢和钢管直供企业,目前海内能够全覆盖船厂规格的型钢、船用钢管、焊管的企业较少,这导致产品价格较高并且无法担保交货期,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形下,很多船企只能从日本和韩国钢企购买,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本钱,也不利于我国钢企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造船用钢市场展望

(一)船舶行业用钢总量保持平稳

2019年,环球新造船市场面临的环境依旧错综繁芜,机遇与寻衅并存。
特殊是国际环保新规即将进入密集生效期,部分老旧船舶大概率因经济性较差被迫提前拆解,有望给船企带来订单,但新造船市场也面临诸多寻衅。
初步估量,2018年,我国船舶用钢总量将保持平稳颠簸,但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将连续保持高位震荡

在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的根本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连续保持稳定增长。
估量2019年,钢铁工业将连续保持平稳发展,支撑钢不贰价钱的要素材料难以涌现大幅低落,但随着造船业需求放缓,船板价格连续上行的空间也很有限,估量船板等钢材产品的价格将保持高位震荡。

(三)高端船型用钢占比将会逐步增多

IMO出台的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新标准、新规范、新公约的履行对我国船企提出了更高的哀求,也对造船板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船舶产品的大型化、多样化和繁芜化将带动高强度钢的需求,2018年,高强度船板占造船板比例已达到55%,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化已步入后期发展阶段,未来对铁矿石的需求将会逐步减少,废钢在钢铁家傍边的占比将会逐步增多,散货船特殊是对矿砂船的需求将可能涌现趋势性的变革。
此外,加大高端船型的承接和建造力度也是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须要。
随着加快培植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我国船舶工业高端船型用钢占比会逐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