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油村落麻栗山大寨寨门(熊轩昂 摄)
螺旋桨整流罩、齿轮……这些在中越边疆山区创造的飞机残骸,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历史——抗日战役期间,一架日寇飞机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山坠毁,飞机残骸的一些部件被当地村落民网络并保留。
近期,文史学者、当地干部群众通过查阅史料和深入研究,确认这些部件属于1942年“1·17”空战中被飞虎队击落的侵华日军飞机。
80多年来,超过大洋的中美“飞虎情意”经久弥新。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和飞虎队老兵们在中美两国传播飞虎队故事,越来越多美国青少年参与到“飞虎队友情学校和青少年领袖操持”中来,与飞虎队有关的故事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日前,赶赴麻栗山,寻访这段意义非凡的历史。
日机残骸印证空战史实
家喻户晓的“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美国翱翔教官陈纳德于1941年组建,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的外号来自其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
云南与飞虎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昆明是驼峰航线的出发点,也是当年飞虎队司令部的所在地。飞虎队成立后,很快就取得1941年“12·20”“12·23”“12·25”和1942年“1·17”四场空战的胜利。
个中,根据史料考证,1942年1月17日,日军3架97式重型轰炸机从越南河内机场出动空袭蒙自,并以3架战斗机担当护航。随后,飞虎队第3中队的9架P-40战斗机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迎敌。敌我双方的飞机在蒙自东北上空相遇,经由激烈征战,日机败退南逃,个中一架被飞虎队击落于麻栗坡,日机6名职员全部去世亡,尸体被当地村落民就地掩埋。
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查和寻访,1942年“1·17”空战的各种细节愈加清晰。特殊是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油村落创造的日机残骸部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日前,来到当地探访。在麻栗镇联络小学,看到该校保存的日军飞机螺旋桨整流罩(另有说法是未爆炸的航空炸弹弹头)呈圆锥形,底部直径约17厘米,重约6.6公斤。据联络小学校长李友林先容,该部件由当地村落民在日军飞机坠毁处找到,多年来一贯被麻栗山小学当做铁钟来敲。2012年当地履行撤点并校后,该物就收藏于联络小学保险箱中。
在南油村落麻栗山大寨,61岁的村落民韦美平保存了由铁丝串起的两块飞机齿轮,齿轮断裂面清晰。韦美平见告,这两块齿轮由其父辈创造,之后一贯保存在家中。
83岁的村落民韦美开曾听其父亲讲述日军飞机坠毁时的环境。飞机坠毁后,残骸从山坡上滚落,把他家院墙撞出了一个大洞。直到韦美开四五岁记事时,这个大洞仍旧存在。
59岁的村落民韦堂文的家就在日军飞机坠毁的山坡脚下。韦堂文向展示了父辈传承下来的日军手提公函包。棕褐色的公函包已经迂腐发霉,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0厘米,由厚实的牛皮制成,双扣,内有4个夹层。
此外,麻栗山大寨山坡上的6名日军机上职员被埋葬处依然清晰可辨,墓地长约4米、宽约2.5米,杂草丛生。
为飞虎队研究供应新素材
大量文史资料,印证着那场中美联合抗击日寇的激烈空战。长期从事干系研究的文山市城南中学西席李代祥先容,《麻栗坡文史资料汇编》《麻栗坡县志》等对此事宜均有记录。2000年出版的《麻栗坡县志》对这次日机坠毁的记载为“(1942年)冬,一架入侵日机坠毁于中央区麻栗山,附近城村落夫民往不雅观者众”。
李代祥曾长期在南油村落驻村落开展扶贫和村落庄振兴事情。据他先容,当地一些老人回顾说,日寇飞机坠毁时,当地聚拢的村落民较多,一些人出于好奇拿走部分散落物品,因此这些物证散见于村落民家中,当地对这次坠机事宜印象十分深刻。
据南油村落党委布告游国明、村落委会副主任张才坤先容,当地村落民还保存着用日机残骸上的铝合金部件制作的铝碗、铝饭勺等物件。此外,与南油村落隔山相望的西畴县柏林乡也可能有村落民保存飞机上的零部件。
曾专程到麻栗坡实地调查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唐学锋从我国台湾、日本和美国网络的多份资料也能印证这次空战。唐学锋先容,在云南省档案馆的全宗号为“1111”的《云南省防空情报处》的档案,以及《云南抗战文献史料选编——云南防空(下)》中,均对这次空战有记载。
唐学锋还收藏着一份陈纳德将军签署的关于“1·17”空战击落日机的证明文件。上面用英文写着空战记录以及四名飞虎队翱翔员的名字。
综合各方资料比拟确认,1942年1月17日在云南麻栗坡坠落的日军战机是在当天对我蒙自机场发动空袭中,被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在空中击中,坠毁于麻栗坡南油村落麻栗山。
一贯以来,各界对云南抗战的研究紧张聚焦于中国远征军、滇缅公路所在的缅北滇西沙场,对飞虎队的关注也更多集中其在保卫滇缅公路、阻敌怒江等业绩。如今,在麻栗坡创造的飞虎队击落日机残骸,将为飞虎队研究供应新的素材和研究方向。
今年3月,参加“未来5年约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互换学习”活动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生到访昆明,参不雅观飞虎队纪念馆,中美“飞虎情意”再次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唐学锋、李代祥等认为,麻栗坡县南油村落保存的日军飞机残骸是“1·17”空战的直接物证,也是飞虎队队员与中国军民在反法西斯战役中不畏捐躯、共同战斗、携手争取和平的象征之一。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东南部,与越南河江省接壤,自古以来便是商旅通道、军事重镇。当地村落民对发掘飞虎队抗击日军历史,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互助精神意愿强烈。2019年3月,李代祥便开始将对日机残骸的调查情形记录整理,并撰写《关于寻访和调查麻栗坡南油村落委会麻栗山二战日本敌机坠毁遗址的情形报告》一文。
麻栗坡地处中越边疆,爱国主义传统历来深厚。走进麻栗山大寨,寨门旁边石柱刻着的对联引人瞩目——“昔日拦截敌机扬眉吐气,目前发展家当村落庄振兴”。在南油村落麻栗山大寨的路边,飞虎队击落日机这段历史以及考证过程被喷绘打印张贴出来,不少来访者容身不雅观看。
干系文史学者、当地干部群众认为,可在麻栗坡进一步搜集日机残骸、整理史料,培植飞虎队主题干系的展览馆。此举既有助于边陲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爱国主义教诲,也有利于弘扬中美两国公民友情。( 吉哲鹏 吴俊宁 熊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