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受姓开山祖师是曹叔振铎。
这里““曹”是姓,“叔”是排行,“振铎”是名。
亦可称“曹振铎”或“振铎”。

曹叔振铎

维扬东乡六家庄曹氏族谱扬州江都大年夜桥镇  第1张

振铎,为周文王姬昌之十三子,是文王与太姒所生的第六子,与周武王姬发是同母弟兄。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政权,实施了分封制,将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建立曹国(今山东荷泽,曹县,立陶一带),都于陶丘。
于是,人们便称他为曹叔振铎。
公元前487年,曹国为宋所灭。
其子孙便以先人立国“曹”为姓。

出于姬姓的这一支曹氏,自受业以来,历周秦汉代,代有闻人。
因居于谯郡,以是,曹氏便以醮都为郡望。

在姬姓这支曹氏一族中,汉有曹参,为西汉开国元勋,责为相国。
宋有曹彬,为北宋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被尊为太师,尚书令,鲁王。
去世后谥为“武惠王”。

扬州东乡六家庄曹家河曹氏奉曹彬为开山祖师。
曹彬,字国华。
原居河北灵寿县。
但是,随着北宋消亡,靖康元年(1126)赵构南逃杭州建立南宋之时,曹彬一族四支十八房也不得不被迫南迁。
先是在淮河泗水流域,后至江浙一带。

扬州东乡家庄曹家河曹氏始迁祖为曹鼎。
曹鼎,字国华。
(其祖名亨,父为曹进,字士来。
)为曹彬二十二世孙。
“因靖兵之乱,由苏州而至维扬。
见风尚淳厚,灵人地杰,有赵王马史范五姓皆来,合而言之六家庄。
各居其地,各名其河”。

当时,赵王史马范诸家族,早已搬家在此,分族而居,均以河为名,己无空地。
他们曹氏只得在史氏与王氏两大家族之间的狭长地带临河流的地方安顿下来,是为曹家河,合称为六家庄(后为六河村落),至今己繁衍十七世。

鼎公定居波斯六家庄曹家河后,先后生有六子。
故有曹氏六房之说。
后子孙繁衍,其后代又分别迁往镇江,金坛,瓜洲,仪征以及附近杨家桥,口岸,磨盘沙等地。
这便是说,这些地方的曹氏应与曹家河曹氏为一脉。
其辈份字派为:元士成嘉,万邦友德,善惟玉宝,书本良田。
堂名为“武惠堂”。

大桥波斯六家庄曹家河曹氏,族谱初修于顺治元年〈1644),二修予康熙癸亥(1683),三修于嘉庆二年(1797),四修于道光十五年(1835),五修于咸丰十一年(1861),六修于光绪三年(1877),七修于光绪十九年(1893),八修于民国七年(1918),九修于民国廿六年(1937),十修于2019年。

曹家河曹氏谱训为:谨祖茔,整祠宇,正名分,孝父母,敬长上,友兄弟,和蔼族,教子孙,力田亩,务农桑,重婚姻,端闺范,毋为讼,禁赌钱。

各族所当义举者四:孝敬祖宗,服从长者,安分守己,苦节励行。

各族当戒勉者六:孝弟,耕读,勤俭,厚道,名节,亲贤。

族禁者六:不得拖欠钱粮,违例放债,债淮田宅,谋买方园,酗酒生事,淫乱邪盗。

这支曹氏族人一贯遵照族规与人处事,持家创业,使家族逐渐茂盛发达起来。

如必恒公一辈,“虽作田舍翁,而尤光明磊落,一君子人也。
克效先人之法度,经营生理,起身立业,手创门楣,闾里成奉为规戒”。

嘉魁公一辈,“教训子弟,如日方升。
尤好勤俭,布衣疏食,早起迟眠。
义然后取礼,行无偏无党。
凡遇公事,踊跃争先。

松坡公一辈:“资质出众,欣然读书,投习染艺,初创同泰染业,使家道日隆。
后又至杨成做生意,披霜冒露,门庭步步高”。

成崙公一辈:“内心正派,秉性纯良,周急济贫,存仁种德”等。

以是,曹氏在乡里口碑甚好,得到六家庄庄邻的同等好评!

(殷泽利,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