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狮子舞演出开始了!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独角虎”“麒麟”“母狮子”逐一上场。“母狮子”或踊或跃,乍动乍息,跻脚弹指,摇头弄目,把不雅观众带入一个独特的艺术天下。
春节前后,河南周口市沈丘县槐店回族镇里,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40多人带着演出的家伙什儿,走街串巷,演出民俗,喜添祥和。
演员安歇的间隙,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秘书长倪胜章先容起文狮子舞:“‘文狮子’不像‘武狮子’威猛。舞蹈动作以原生态为主,一丁点儿不夸年夜,也没有杂技。”
文狮子舞形式奇特,为全国独占。公元1229年,蒙古军强征波斯人及中亚人攻打金国。一名叫海鼻耳的波斯人被征从军,跟随蒙军将领来到沈丘槐店,后传教布道。为了感化元统治者少暴政、多仁政,海鼻耳沿承西域胡狮舞技,吸纳中原古图腾文化,编创了一套文狮子舞。到明代,狮舞融入独角虎、麒麟,形成了目前三兽共演的文狮子舞。
整套文狮子舞分三场。演出时,“独角虎”先出场,在重音大鼓声中,“转枝子连”“惊回顾”“猫掉尾”“探海喝水”“凌空打旋”“独角触”等动作,节奏威猛欢畅。圆笼绣是独角虎评判是非的一个象物。独角代表法律,能明判是非。它先围着圆笼绣不雅观察,迈、踩、闻,然后用独角触之,衔起来,末了剖断此象物有罪。
紧接着,麒麟出场。此时,圆笼绣代表外来者,溘然涌如今它面前。麒麟想除掉它,又觉卤莽,后一点点靠近,创造它是逃难的弱者,不忍侵害,与之亲吻拥抱,象征民族联络。
“‘母狮子’生‘小狮子’,是文狮子舞的压轴戏。”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怀良说,在这一环节,圆笼绣象征鸟的卵蛋。狮子围圆笼绣而舞,闻嗅、吻啃,然后吞笼绣入肚、怀胎。经由怀胎、分娩,小狮子缓缓生了出来。
倪胜章举起“母狮子”舞头说:“原来50斤的舞头,改进为纸质道具,只剩20多斤。即便这样,演出一阵子,演员还是大汗淋漓。”“母子狮”“麒麟”“独角虎”每个舞蹈单元由舞头、舞尾组成。7名演员同时上场,彩毛皮连接头尾,惟妙惟肖。
当天,小学生李佳豪扮演小狮子。母狮趴地、抖颤时,他装扮的小狮子缓缓从狮尾下爬出。小狮几次欲立不能,母狮上前舔小狮,抚爱哺育。小狮自主,终于站了起来,意在教诲人们善待子女,孝敬父母。
李佳豪所在的回民小学非常重视传统教诲。2013年起,学校引进“文狮子舞”,并列入体育课程。校长李传奇说:“学生对狮舞很感兴趣,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文艺活动。”
2008年,“文狮子舞”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人,市级4人。每逢春节,沈丘槐店热闹非凡,呈现“颍岸人如海,舞狮击鼓忙。楼前波涌月,华灯耀沈城”的壮不雅观场面。( 马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