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

杜锦祥(左一)在员工食堂用餐。

进邵武杜氏木业采风竹木喷鼻香自奋斗来  第1张

陈学南(右二)向来宾先容生产工艺。

  □ 黄勇英

  杜锦祥这个名字,我早就耳熟能详,他是杜氏木业和锦祥木业的董事长。
一个熟习的朋友向我先容:杜总这个人不大略,企业做得大,而且热心社会公益奇迹,有企业家的社会任务感。

  听得多了,对这个人便充满了好奇。
几年前在邵武作家协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与他有过一壁之缘,只是他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互换。

  这次“沧浪诗社”组织进杜氏木业采风,党校的陈璋老师问我是否有空参与,我难得忙中偷闲,便欣然答应前往。

  走进杜氏木业,第一觉得是这里干净整洁,有条不紊。

  杜氏木业的布告陈学南知道我们要来采风,早就在企业门口期待我们的到来。
他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壁普通的冬衣,在寒冷的冬日,他温暖的笑颜让人感到很舒畅。
他向我们大略先容了一下杜氏企业的整体情形。
他说:“杜氏木业占地面积236亩,标准化厂房81400m2,现有员工1200多人,建立了“本木、本竹”两大产品体系,我们最有特色的是两大文化,即劳模文化和创新文化。

  陈布告的话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劳模文化和创新文化,这该当便是杜氏能够走向兴盛发展的秘笈吧?

  走进备料车间,我急速被张贴在门口的一张大海报所吸引,上面的标题是“实践精益方法,领悟精益精神、打造精益企业”。
扫了一眼,上面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把稳:“精益改进与创新活动是一个群策群力、全员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管理活动,是针对公司发展注入的一股强劲动力。
”陈布告向我阐明道:“我们杜总的管理理念是发动每一位杜氏人的主不雅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工人们在实际操作中肃清摧残浪费蹂躏和挖掘潜力,提出改进方案,这也是我们创新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备料车间整洁得堆放着从北欧、北美入口的橡木、樱桃木,这些木材年轮周详,成长期为100年旁边。
由于当地景象寒冷,这些树木只有三四个月在成长,寒冷的景象加上漫长的成长期,以是这些木材具有木质紧密强韧、木纹理清晰都雅的特点。
北欧、北美人人喜好利用这些树木做成的家具,耐用且木纹都雅,符合他们“轻奢、极简”的审美诉求。

  备料车间的工人将一根一根的木条粘和成板,然后截断,传送到砂光机砂光板材的正反两面。
陈布告带我们来到砂光机前,见告我们,原来每台砂光机都要一个人在机前送料,一人在机后接料。
砂光好正面再送砂反面的砂光机加工。
后来,工人在实际操作中创造,把二台砂光机调度得当高度,连在一起。
这样前机后面接料和后机送料工就省却了。
“工人不仅仅是专一干事,还要长于动脑,这样才可以做到创新发展,节省人力。
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只有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有出息。
”他补充道。

  他的话引起我的共鸣,记得宝洁前任董事长杜普利曾经说过“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修统统。
”对付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稳健发展,主要的是要有人,要有眼界高远的掌舵者,更要有爱岗敬业的创造者。

  走进精加工车间,我们看到车间有几十位工人正在专一事情。
他们忙着粘和木板、用胶刷补板材上的结疤,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专注。
他们并没有由于我们的到来而分散把稳力,对他们来说,手头的事情才是第一位的。
在车间的一角,陈布告饶有兴趣地带我们参不雅观了展示板上粘贴的档子组、层板组、涂装组、组装组、包装组员工提出的改进方案,这些产品线的亮点展示是一线员工聪慧的结晶。

  “你们看,这便是我前面对你们先容的砂光机利用的改进方案,这个方案的履行,使得原来须要四个人的砂光流程只须要两位工人,节省了两个劳动力。
”陈布告手指着展示板对我们先容到。

  创新引领发展,人才筑就成功。
对付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创新型人才,企业是做不大的。
杜氏企业从2006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
在这十三个年头里,企业从出身、发展到具备本日这样的规模,每一步都凝聚着广大员工的血汗和聪慧。

  陈布告说:“我们杜总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在公司,我们便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和我说,公司会尽力帮助你们。
’我们企业打造的是“家和文化”,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只有每个员工生活好、事情好,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和蔼,企业才会兴盛。

  在杜氏,你随便问一个职工,他都会自满地见告你:杜氏便是我的家!

  在精装修车间,我们还看到了竹板加工生产线。
闽北具有丰富的竹子资源,为了充分利用武夷山脉丰富、优质的竹材资源,打造自然、环保的本竹家具,杜氏木业在“本木”产品体系之外,特殊建立了“本竹”产品体系。
本竹家具吸湿、吸热性能比木材好,不易磨损变形,再加上竹纹细腻、光荣光滑,深得一些国外消费者的喜好。

  精修车间和UV生产线(油漆)车间第连在一起的,中间用彩钢瓦隔开。
由于韶光关系,我们大略看了一下,就离开车间前往办公大楼。

  在去往办公楼的路上,陈布告又滔滔不绝地对我赞颂起杜总。
他说:“杜总这个人之以是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大,是由于他这个人老实。
我们企业常常跟北欧、北美的消费者打交道,像德国、瑞典的消费者,他们就喜好老实、踏实的互助者,而我们的杜总正符合他们的哀求。
还有一点,便是他这个人很正派,一个人正派才有磁场,才能吸引许多精良的人联络在他的身边,这便是我们的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根源。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是啊,古人说:立德之本,莫尙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一个心正、身正的人,一定能够树立如参天算夜树般的厚德,德厚才可以吸引人才,就如梧桐才可吸引凤凰。

  在去往办公大楼的途中,我看到了直立在路旁的展示窗。
个中“企业文化创新”这一块吸引了我的把稳。
这一块的大标题是“福建杜氏木业召开精益改进推动会”,小标题是“小改进推动大创新杜氏全员改进进行时”。
“我们从2012年起,就将每年的9月29日设立为创新主体“杜氏节”。
2019年8月,公司高下各工厂、部门共取得改进项目521项、亮点数378项。
”陈布告负责地先容道。

  “我们杜总最喜好说的一句话便是‘通达成事之规律,方持不灭改进心’,他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用它来勉励企业员工。
”在转身离开的那一刻,陈布告又补充了一句。

  我查了一下,这句名言来自丰田制造系统紧张奠基人大野耐一。
精益像这个时期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要做到精益,就要有始终如一、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走进办公大楼,我一眼就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光荣榜”,上面张贴着一整版的劳模照片。
有“杜氏劳模”、“金牌劳模”173人,个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杜氏的技能副厂长,来自四川屯子的木匠杨龙平。
他带领的研发团队目前已经拥有100多项技能改造,个中小创造更是不计其数。
其技能改造项目,仅2008年一年就为企业增加产值1000多万元。

  “我们有杨龙平这样的创新技能领头人,还有一大批紧随其后的精良者,打造劳模文化和创新文化,是为了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和谐、奋发向上的劳动氛围。
”陈布告说道。

  我们来到杜氏木业的会议室,陈布告用PPT进一步向我们先容了杜氏木业这些年走过的不平凡的路程。
才先容了一半,表面有人说:“杜总来了。

  这时,只见从门外走进了一位身材高大,笑颜可掬的男士。
他一进门,就忙着道歉:“欢迎各位诗词爱好者前来采风,由于本日事务多,无法陪同,抱歉。

  他的谦和增加了我对他的好感。
一个身处高位的人,卓有成绩的人,最怕的是态度倨傲,口吐年夜言。
可是面前的杜总,却完备不是如此,他看上去跟公司一个普通的员工没有差别。

  落座之后,他对我们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史和他对木头的情绪。
他说:“我对木头有一种分外的情怀,这是我的根。
我做木业,已有40个年头。
之以是能够坚持下来,一是爱,我对木业有根性,从小就从母亲自上学到了勤奋的品质。
从早期租别人的工厂,到本日拥有锦祥木业有限公司和杜氏木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是由于我勤奋、吃苦。
我舍得费钱买设备,你别看我的办公室不怎么样,可是我的车间设备绝对是一流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接着说:“二是由单一思维到系统思维。
工业化是完全的,系统的,木业又与其他工业化不同,它是活的。
木头有生命性情,时令不同,它会有变革。
从原木到板的加工,没有节制好木头的属性,你就做不好。
作为企业的领头人,我深感任务重大,做企业,特殊是做木业,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

  专注于对木头的研究,杜总提出了“五度木语”的系统治木理念。
在他看来,木是一个别系,木有本、灵、活、韵、音。
木之本,木有自身繁芜的木质构造,其内在肌理散发出的温润、沉厚、朴实、芳香的生态气息,带给我们回归纯洁的享受;木之灵,木是有脾气的,只有深度节制木材的内在隐性肌理,才能办理其防腐性和耐候性,让木的可塑性得到充分展现;木之活,顺应它的性情,战胜它的毛病,可以使木质的气质展现出来;木之韵,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着色工艺,让木的肌理显性化,让木的生命得到延续;木之音,木饱含大自然生存的历练,授予人类生命的共鸣。
人类对它存心爱护与保养,可以让木的代价得以传承。

  杜总的“五度木语”理念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位爱木者的灵魂。
他是木的知音,他懂木,正由于懂,才会专注、勤奋,才会将木的最完美的特质呈现给同样爱木的消费者。

  匠心治木、痴心待木,这便是杜锦祥为我们呈现出的,一个成功的匠人的品质。

  2015年,杜氏承接了北京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室内实木主体装饰项目。
该项目采取榆木、白橡为主材,保持木的实质,利用当代前辈的集成工艺技能,创造了中国整体实木家装的先河,受到美国设计团队和苏世明师长西席的高度肯定。

  漫谈结束,杜总陪同我们一起到职工食堂用膳。
用饭的时候,他跟我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总。

  事实上,在很多成功者的身上,我们都会创造这种沉稳、朴实、谦和的特质。

  走出食堂的时候,我创造在大门阁下的墙上张贴了一幅巨大的画,标题是《大森林的畅想》:盘根错节的树根,像一双双粗大的手牢牢地抓着大地。
这时,我忽然想起杜总说的“根性”,这根性便是对地皮、对木的执着的爱,这爱深入骨髓,成为他永一直歇的生命源头!
(作者供职于邵一中)

来源:今日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