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改革开放40年专题组稿之三
沧桑巨变话交通——夏河县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纪实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是上世纪90年代往后,夏河县公路交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逐步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兴、百业兴”的发展理念,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经由40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 夏河公路呈现了“加速度”的发展趋势,得到了“洗手不干”的变革。公路培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路总量大幅度增加,通畅能力和通达深度明显提高,基本上办理了公路等级低、通畅能力差、晴雨通车里程少、做事水平不高、有路难行等突出问题。基本上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骨架、屯子公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络。
劈山填沟 铺路架桥 造福于民
结束不通公路历史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形地貌嵬峨繁芜,景象高寒阴湿,自然、人文景不雅观,壮不雅观俏丽,物产丰饶,是甘肃省紧张牧业县之一。然而,夏河县的交通困扰着该县各项奇迹的大力发展和对外大门的打开。自古以来,县内通畅均沿用古道而行。从50年代初开通的完尕滩至拉卜楞镇的一条便道公路,坎坷波折,大夏河又无航运之利,自古商旅殊感不便,境内运输办法主要是原始的人背畜驮。
夏河县在解放后,党和公民政府把民族地区的交通培植作为发展经济的打破口来抓,国家每年拿出大批资金劈山填沟,铺路架桥,造福于公民,在党的领导下,经由各族公民共同努力与奋斗,先后修通了兰浪公路(完夏段)、岷夏公路等紧张干线公路,结束了夏河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打通了甘、青、川的交通要道,开辟了南“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辐射路段的新纪元。其后,陆续修通了夏同、夏阿、博碌、合冶、麦麻公路等干线公路以及县域内部分州里通乡公路,到改革开放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只有360.92公里(个中博碌公路21公里、夏同公路36.94公里、合冶公路54.48公里、夏阿公路61.6公里、麦麻公路51.9公里、兰浪公路夏河段135公里),均为大略单纯公路,运输能力很差。那时候,夏河县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零零散散,大多是解放牌汽车。在屯子,马车、人力车是最紧张的交通工具,手扶拖沓机、自行车还是罕有之物。
抢抓机遇 通力协作 苦干实干
公路培植硕果累累
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的改革开放时期号角,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交通等根本举动步伐培植的投资支持力度。趁着国家履行西部大开拓和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机遇,该县坚持把交通培植置于根本性、先导性的位置,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对屯子公路的投入,依托穷苦县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通乡油路、屯子公路通达通畅、撤并建制村落等项目的履行,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培植。经由40年的努力,夏河县公路培植涌现了前所未有的勃勃活气,在县乡公路培植方面重点打通了部分断头路,增加了公路迂回能力,使原来的牧道变成了人行小道,羊肠险路变成了通途大道。40年后,在夏河大地上,一条条土路变成油路和水泥路,逐渐成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缩短着时空间隔;夏河民用机场航线散射到全国各地。交通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公民的生产生活办法,成为夏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2004年,夏河县王格尔塘至桑科达久滩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个中王格尔塘——桑科47.23公里为二级公路,桑科至达久滩56.32公里为三级公路,夏河有了第一条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随后通乡油路夏河至青海赛尔隆公路、互助至扎油公路、黑力宁巴至牙利吉公路以及博拉至吉仓公路陆续建成;自2003年夏河县村落村落通公路培植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通达(砂石路)51条448公里,通畅(水泥路)67条,694.2公里村落道培植任务,总投资为33354.9万元;2013年8月19日,总投资为72157万元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个通航民用机场夏河机场建成通航;2014年,全长69.8公里夏河至阿木去乎机场二级公路建成;2016年10月6日,投资为4.2亿元的夏河至青海同仁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该项目全长为39.98公里。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共建成各种桥梁74座,(个中大桥1座143.32米,中桥8座259.8米,小桥65座859.4米)。
目前,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骨架、屯子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截至2017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347.7公里,个中临合高速公路在该县过境55公里,二级公路262.112公里,三级公路57公里,县乡公路149.76公里、屯子硬化公路823.806公里,100%的州里通油路,100%的行政村落通沥青(水泥)路。全县基本形成以“二纵二横”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干、以屯子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
趁势而上 扩大规模 提高运力
公路运输发达发展
夏河县的运输业在50年代以前尚属空缺,自古以来因道路波折,不通舟车,运输业十分掉队,民间运输紧张靠人背畜驮来承担,在主干线附近的农牧村落客货运输通过农牧便道紧张以小型客车和拖沓机农用三轮车为主,而在偏远的农牧村落,距主干线很远的地方,客运紧张以乘马骑骡为主,货运也只能以牛骡背驮的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养护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供应了必要的条件。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计策格局,不断扩大运输网络的覆盖面,优先发展通乡、通村落客运班线,公路运输取得了打破性进展。自此,夏河县的运输业才逐渐发展起来,截至201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47.7公里,现有营运线路17条,个中跨省的4条,跨区的2条,跨县的4条,县内营运线路7条,拥有营运性客货车辆408辆,个中客车298辆(包括班线客车30辆、客运出租114辆,城域出租154辆),货车110辆,全县道路运输行业从业职员1278人;道路容货运输持续增长,仅2017年底,夏河县完玉成社会公路客运量和乘客周转量34.56万人和4863.58万人公里,同比上升18.21%;完玉成社会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89.65万吨和623.58万吨公里,同比上升18.16%;夏河县州里汽车站辐盖率达到了100%,全县行政村落通车率达92%。同时站场举动步伐培植取得打破性发展,按照站场方案,全面完成了夏河县14个具有民族特色州里汽车站的培植任务,使夏河县州里汽车站覆盖率达到了100%,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目前全县拥有1个二级客运站,拥有行政村落候车亭44个,12个州里汽车站,站场规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州前列;经由40年的努力,四通八达,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近年来,夏河县出租汽车发展迅猛,仅在几年韶光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到现在的114辆,已成为道路客运的一支主要力量,对改进城区交通条件发挥了十分主要的浸染,目前夏河县已形成以拉卜楞为中央、沟通城乡、相连毗邻各地的公路运输网络。屯子公路网的全面方案和培植,使夏河县所有的行政村落道和国省道、县乡道形成了一个弘大的公路网络,较好的办理了农牧村落群众的行路难、过河难的问题,也相应地办理了部分农牧村落的客货运输问题,对农牧村落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浸染。
改革开放以来,夏河县对道路运输业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以开放市场,强化做事,改进管理手段和办法为重点,积极勾引运输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动了道路客货运输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进一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和欺行霸市等违章活动,提高了运输做事水平,使道路运输市场向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全体国民经济。夏河交通发展极大改进了夏河发展环境,拉近了夏河与全省各地的间隔,为夏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2017年,夏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亿元,农牧和颜悦色均纯收入达到7804元,城镇居和颜悦色均纯收入达到23154元。交通奇迹的迅速发展正在勉励着夏河各族公民走上培植更加富余文明和谐俏丽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