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防撞

A柱撞弯这样的设计放在7年前也弗成  第1张

双层冲压

拆掉前保险杠,能看到一根白色的行人保护泡沫,对付一辆老车来说,有行人保护泡沫还是比较难得的。
当年的车型大多不会配泡沫,缓冲材料多数是薄钢板或塑料壳。

前防撞梁为双层冲压钢板,厚度为1.63毫米,构造与其他马自达车型颇为相似,宽度能覆盖车头的62.15%。

防撞梁的下方有副吸能盒,但只有一个塑料支架,并没有防止行人卷入的副防撞梁,只起到应对40%碰撞测试的浸染,实际生活中基本没什么用,而新款的马自达3已经加装了。

这辆车显然没有针对25%偏置碰撞测试做优化,基本属于“硬抗”型,属于比较老式的设计。

前吸能盒也是马自达的传统设计,在方形的根本上增加了突出,并带有相应的溃缩打孔,能起到更好的吸能效果。

后防撞梁

双层冲压

后防撞梁依旧是双层冲压钢板,与其他马自达车型非常相似。
厚度为2.01毫米,能覆盖车尾部分的62.15%。

后吸能盒与前吸能盒保持高度同等,带有纵向加强和溃缩打孔,可以在撞击时,形成更好的溃缩吸能。

后防撞梁要凸出于后尾厢门,能在低速碰撞中,起到比较好的防护浸染。

碰撞测试

2013款的马自达CX-5在美国和欧洲都进行过碰撞测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美国的IIHS的25%偏置测试中表现不佳,仅仅拿到了“M”,从画面上也能看出,A柱有明显的弯折。

总结

生在了“好时期”

这辆7年前的马自达CX-5防撞梁工艺和现款的马自达3差不多,都是双层冲压钢板焊接而成,并没有什么太多改进。
这辆CX-5并没有针对25%碰撞测试做优化,日系车常见的勾引块,欧系常见的环抱式Shotgun统统没有,只是最低级的“硬抗”策略,以是在美国IIHS碰撞测试中,A柱撞弯也很正常。
只不过7年前大家对安全方面没有那么关注,自媒体和网络传播也不像现在那么发达。
比拟一下同样是碰撞测试中A柱弯折的大众帕萨特,马自达CX-5真该当感到光彩,自己生在了“好时期”。

那么这辆车的底盘情形如何?还请连续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
(本文及视频中的丈量数据结论不雅观点仅对此辆车卖力,丈量数据对公示的实验方法卖力。

2013款马自达CX-5防撞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