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李凤双、管建涛、王建

谷雨莫等闲,春耕到面前。

豪车北斗C位出道这里的春耕为啥这么牛 汽车知识

时下,东北春耕备耕正酣,春播渐忙。
上百万元的“豪车”驰骋黑地皮,北斗导航利用到农业生产,家庭农场和农人互助社快速发展……连续十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的黑龙江,正高质量开展农业生产,为今年再夺农业丰收打下根本。

机器化:上百万元的“豪车”驰骋黑地皮

近日,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株式会社友情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台精密播种机正在播种玉米,同时进行弹压作业,确保一次性播种保全苗。
今年,友情分公司玉米播种面积将达68万亩。

再过几天,北大荒集团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栽种大户袁志欣200多万元的播种机,就要开始下地干活。
像这样的播种机他有两台,还有一台代价400多万元的收割机。

今年袁志欣准备栽种大豆、玉米共计5800亩。
“两台播种机一个白天就能种1500亩,4天就能把地种完。
”袁志欣说。

从人拉肩扛到小四轮,再到如今上百万元的“豪车”,背后是农业机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解放了劳动生产力,还推动了规模化经营。

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当代农机互助社今年估量播种面积达15万亩。
一台台大型农业机器“威武雄壮”,互助社理事长李富强指着一台大型拖沓机说,这台入口拖沓机代价100多万元,再过几天就开始播种,这么多地,多亏了这些“大家伙”。

“我这15万亩地,10多天就能全种上,大型农机作业效率高、质量高,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李富强说,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支持下,目前互助社拥有代价4500万元共计150多台(套)的大型农机具。

截至2020年,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775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器化水平达98%。

智能化:北斗助春耕种田更轻松

眼下正是水稻秧苗成长的关键期,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水稻栽种农人专业互助社的育秧大棚里绿油油一片。
这家互助社装有北斗导航设备的37辆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都已检修睦。

“从去年利用效果看,不仅插秧质量高,而且节省了劳动力。
”该互助社理事长李玉成说,去年只有2辆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今年插秧机全部用上了北斗导航。

针对前几天低温冷害征象,黑龙江北大荒农业株式会社江滨分公司勾引栽种户采纳压实大棚、棚内三膜覆盖等方法来减轻影响。
这个分公司还通过互联网自动监控育秧大棚温度湿度等方法,确保育出壮秧。

黑龙江省今年水稻播种面积约6000万亩,5月初水稻插秧事情将全面展开。

黑龙江省逊克县丰禾当代农机互助社理事长侯宝柱登上一台大型农机,演示北斗导航卫星定位功能。

他说:“播种间隔18厘米,前后间隔绝对差不了,还可以实现24小时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去年以来,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共培植了6个“无人化农场”示范点,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智能化叶龄诊断等运用。
当地的农业技能职员正在加快数字农业、聪慧农业培植,为春耕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目前,黑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3%,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

职业化:黑地皮呈现“新农夫”

这几天,黑龙江省通河县众禾水稻农人专业互助社理事长屈耀明正忙着水稻育秧,今年该互助社栽种水稻1.8万亩。
虽是“80后”,但屈耀明却是种地“老把式”,被评比为2020年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大王”。

不仅“种得好”,屈耀明还越来越重视“卖得好”,发展绿色栽种。
去年他拿出200亩地做私人定制,今年估量发展到1000亩。

不久前,桦川县玉成水稻栽种农人专业互助社副理事长赵德山在线上谈妥了一笔200万元大米订单。
50岁的赵德山原来是桦川县悦来镇双兴村落的“粮贩子”,后来转行,加入互助社。

“以前只知道如何种,现在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
”赵德山说,互助社目前经营1.2万亩水田,每年和一家企业签订7000亩水稻的订单,剩下的加工成大米,靠自有渠道发卖。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人奔波在黑地皮上,他们爱农业、懂技能、善经营。

近年来,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落农人孙斌,通过创办鼎丰水稻专业互助社,线上线下结合卖“孙斌大米”,打出了品牌。

孙斌还成立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拓集团,开拓多款大米深加工产品,形成育种、栽种、收储、加工、发卖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带领村落民脱贫致富。
今年这家互助社栽种8600亩水田,个中有机栽种4500亩。

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农人专业互助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已达44.5万个,带动全省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1.35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