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李河海在一家网络电子产品店的直播带货间,看中一款旗子暗记滋扰器,想装在自家工厂屏蔽旗子暗记用。
可当他点击购买时,客服却奉告此款产品缺货。
他随口问了句:“哪里还有货?”客服立时推了一个陌生微信给他,他加了微信后,支付了4600元购买,可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有收到货,客服也玩起了“失落踪”,每次讯问,回答他的都是预设好的自动回答!

“查一下微信所在地!
”一旁宁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分局的事情职员提醒说,他们创造微信上显示所在地为“广东”,须要跨省投诉,而且该微信系个人注册,不属于注册商家,维权的性子也发生了改变。

事后维权若何做 汽车知识

近年来,电商直播风起云涌,浩瀚明星、网络红人通过直播推举商品,消费者“一键下单”,冲破了地域限定,也加大了后期售后维权时核实取证等难度,因此售后成了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坑位之一。
宁波不久前公布的2020年宁波消费投诉举报报告显示,去年,宁波共受理网红推举或直播带货投诉36件,反响直播承诺的优惠未兑现、后续运费争议、流传宣传现货限量抢购而一贯不发货等售后问题突出。

我们翻阅了李河海供应的一系列咨询与购买的谈天截屏,创造是李河海主动索要其他购买方法,无法证明主播或客服勾引其“场外”买货。
“这意味着即便找到直播带货的店家,也很难定责维权。
” 宁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分局局长王鹏剖析道。

在王鹏手上,这几年经手了好几起直播带货售后投诉,像李河海这样场外“踢球”的并非个案。
他说,直播带货下单时牢记不要随意点击网页、手机中的不明链接和弹窗,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

“很多时候,消费者对卖家一无所知,是我们受理很多网红推举或直播带货售后维权,以及调查时碰着的最大难题。
”王鹏登录事情系统,找出了一位王女士的投诉记录,我们在记录上看到,王女士的电话显示省外,她在某一网络平台的直播带货中购买了一件女式衣服,支付了140元,半个月未见发货,便查找了当时直播店家“丽丽服装”的信息,显示注册在宁海,便打电话投诉到宁波12315平台。

王鹏还记得,当时接到投诉,他们第一韶光组织职员去查找,结果根本没有王女士所说的那家店铺。
“也便是说,店家注册了虚假信息,而终极查无此人,实在连受理条件都不符合,即便事后创造做了封号惩罚,也可以很快换个号卷土重来,而平台为了确保流量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而,王鹏提醒,直播带货“避坑”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去哪里买”问题,消费者一定要选择经营资质完好、规模大、信誉度高的自营商城、网店和第三方购物平台。

作者:陈醉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