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薄暮时分,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保护分区,一头岩羊高高跃起超过障碍。
新华社 费茂华 摄
“零零后”非遗传承人的蜡染梦
4月25日,王欣颖在蜡染体验店内整理自己制作的蜡染作品。
21岁的王欣颖是贵州丹寨县人,6岁开始打仗蜡染,19岁被评为丹寨县蜡染非遗传承人。
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的大力推进,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培植起来,约请了大批非遗传承人入驻,给予补贴和免租报酬。王欣颖也和家人一起在小镇上开设了蜡染体验店,带领游客一起体验蜡染制作技艺。除了蜡染体验店,王欣颖还和家人一起在当地开设了蜡染制作车间,专门从事苗族蜡染产品的制作、研发和发卖。
新华社 欧东衢 摄
贵州台江:欢度苗族姊妹节
4月25日,苗族群众在参加“2021中国台江苗族姊妹节”艳服巡游。
4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迎来一年一度的苗族姊妹节。姊妹节期间将举行苗族艳服游演、苗族民族歌舞演出、苗家长桌宴、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等系列活动。
新华社 杨楹 摄
合肥:外籍演员亮相海洋天下
4月27日,乌克兰演员在合肥海洋天下演出水中芭蕾。
五一假期将至,六位来自乌克兰的演员在合肥海洋天下正式开启花式跳水秀、水中芭蕾、美人鱼演出等节目,吸引游客前来不雅观赏他乡风情演出。
新华社 韩旭 摄
“赤色”工匠 奋斗“争光”——黑龙江大国重器企业一线共产党员影像志
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车齐车集团等大国重器企业生产一线的共产党员在岗位上生产作业(拼版照片,2021年4月摄)。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车齐车集团等一批大国重器企业在黑地皮上茁壮成长。他们曾创造出诸多“中国第一”,研发出多个冲破国外垄断、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产品。
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这些企业持续深化改革,推进自主创新,为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长新的动力。
大国重器接续打造,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不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赤色”工匠坚守义务,驾驭“金戈铁马”,于“稍纵即逝”中冲锋在前,让这些老牌国企抖擞出磅礴的青春力量。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聚焦这些奋斗在企业生产一线的“赤色”工匠。
新华社 王建威 摄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获胜利。
新华社 琚振华 摄
雪歌“远·方”新品发布会在青岛举行
4月24日,模特在展示雪歌2021年冬季新品时装。
4月24日,主题为“远·方”的XG21冬季新品发布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奥帆中央举行。
新华社 陈建力 摄
“有你在身旁,真好”
导盲犬“多多”把头放在祝爱叶腿上,祝爱叶一边抚摸着它的头一边和它说话(4月26日摄)。
在江苏南京,有四名盲人的生活由于导盲犬的到来,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这四名盲人中,祝爱叶住在南京市秦淮区,李静和吴虎刚居住在浦口区,三人同在推拿行业事情;陈冬梅是一名通讯公司的话务员,生活在建邺区。据四人先容,自从有了导盲犬相伴,他们可以更加独立地承担许多事情,生活上不再过多麻烦家人和朋友,干事也更加便利。导盲犬可以陪伴他们日常出行,还可以到更远的地方旅行,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很多温暖和快乐。
新华社发 (张梦 摄)
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纪念日
4月24日,清华大学1976级无线电专业的学生和班主任谢宏毅老师(左三)在一起。
4月25日,清华大学迎来了建校11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 邢广利 摄
贵州丹寨:流光溢彩绘小镇
4月24日,光绘爱好者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进行光绘创作。
新华社 欧东衢 摄
“3点半爷爷”自办“校外辅导站” 守护留守儿童12年
缪延相(右一)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上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拓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由。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改造成了一个小教室,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褒奖,越来越多的学生喜好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新华社 万象 摄
雪后祁连美如画
4月24日,羊群在位于祁连县的阿柔草原上活动。
附近立夏,位于祁连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迎来降雪,草原、森林、牦牛与羊群在白雪映衬下呈现出别样的美。
新华社 吴刚 摄
贵州台江:欢度苗族姊妹节
4月25日,苗族群众在参加“2021中国台江苗族姊妹节”艳服巡游。
4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迎来一年一度的苗族姊妹节。姊妹节期间将举行苗族艳服游演、苗族民族歌舞演出、苗家长桌宴、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等系列活动。
新华社 杨文斌 摄
千人夜战 沪蓉高铁一夜改道
4月27日凌晨,工人在引江济淮沪蓉高铁改建工程双线拨接现场施工。
4月27日清晨,经由千余人七小时连续作业,引江济淮沪蓉高铁改建工程顺利完成双线拨接,沪蓉高铁改道至新线运营。
4月26日晚,由中铁十局、中铁四局卖力施工的引江济淮沪蓉高铁改建工程双线拨接作业全面开工。千余名铁路工人利用夜间高铁停运七个小时的“天窗期”,将沪蓉高铁改道至新线运营,为引江济淮航道培植供应条件。据先容,这是海内首例高铁双线拨接工程,也是引江济淮工程全线重难点和掌握性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与淮河,是国家重大计策性水利培植项目,也是集供水、航运、生态为一体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新华社 黄博涵 摄
百里矿山生新绿——东北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蝶变”
健身爱好者在鹤岗市新一体育公园舞彩带龙(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谷雨已过,东北大地活气勃勃。沿着连绵起伏的矿山,走进曾经污染严重的辽宁本溪、吉林辽源、黑龙江鹤岗,在草木吐绿绽翠中谛听三座城市变“清”变“绿”的故事,目睹生态培植带给老工业城市的“蝶变”。
新华社 谢剑飞 摄
殷玉珍:我要把沙一贯治下去!
3月23日,殷玉珍挖土,查看松树根部的成长情形。
4月的毛乌素沙漠乍暖还寒,虽已到了树木抽芽吐绿的时令,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风过后,仍能让人感想熏染到阵阵寒意。
天刚蒙蒙亮,身着一袭缀花红袄的殷玉珍匆忙地将长辫子往脑后一盘,便敦促着尚在睡梦中的小儿子白国才要起身干活了。去年大学毕业的白国才,在母亲的极力奉劝下,回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毛乌素沙漠深处的井背塘,这是生养他的地方,但也是一贯以来他想离开的地方。
36年前,年仅19岁的殷玉珍从陕西老家嫁到了这里,放眼四望,一片沙海。每当沙尘暴来袭,沙漠就像一头出笼的猛兽,张牙舞爪、遮天蔽日,彷佛想吞噬天地。殷玉珍起誓要降服这头“沙老虎”,下定决心治沙造林,她曾经流着泪说:“我不想让娃娃们往后再受这号罪!
”。
可是这句话,儿子白国才已经很多年没再听母亲提起过了。多少个寒来暑往、昼夜更迭,殷玉珍用血汗泪把7万亩黄沙变成了绿洲,昔日为害一方的“沙老虎”也早已不知所踪。但让白国才不解的是,母亲治沙的劲头却丝毫没减退,自打他回到家里,这股劲反而更足了。每天披霜冒露、早出晚归,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仅3至4月间,母子俩领着十余个工人一口气在4000亩沙地上栽下了3万多棵松树苗。
今年以来,起源于蒙古国的多次沙尘景象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特殊是3月中旬涌现的强沙尘暴景象,被誉为“近10年最强沙尘景象”。看着新闻宣布中滚滚黄沙弥漫天涯的画面,殷玉珍不由得回忆起当年毛乌素沙漠那令人绝望的情景,而如今这片沙漠已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她对说:“我要把沙一贯治下去,将来还要去蒙古国治沙,把我半辈子的造林履历用到那里去!
”
新华社 彭源 摄
国宝“复活”记——真人版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是若何“炼”成的
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礼佛台演绎《文昭皇后礼佛图》(4月25日摄)。
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的礼佛台上,肃穆威仪的“北魏孝文帝”与端庄华贵的“文昭皇后”在侍从的随侍下垂垂而来,拈喷鼻香礼佛……一场真人演绎,仿佛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魏,生动再现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帝后礼佛图》浮雕上的盛景。
新华社李安摄
探秘“四丈宣纸”制作工艺
4月22日,在安徽宣城市泾县“四丈宣纸”生产车间,工人在进行捞纸作业。
“四丈宣纸”的抄制近日在宣纸产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一家纸业有限公司启动。50余名捞纸师傅操作巨型纸帘,同心协力,在纸槽旁进行捞纸作业,来回起落两次,动作整洁划一。随后工人们将纸帘吊起放至一边揭下,一张巨大的宣纸便捞制成功。经由晒、剪等工序后, 制发展13.2米、宽3.6米的巨型宣纸便是“四丈宣纸”。
新华社 黄博涵 摄
四代人 一份情
4月26日,在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曲家洞子村落,村落庄年夜夫张德庆(左)上门为村落民供应康健做事。
张德庆是山东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院东头村落卫生室的一名村落庄年夜夫。他们一家四代从医、三代老党员,扎根沂蒙山区,守护老区群众的康健70年。
张德庆的爷爷张道立曾是一名战地卫生员,战役结束后回到家乡沂水县院东头镇,事情之余,免费为周围群众治病送药。父亲张在吉18岁时成为一名乡医,为乡亲们把脉问诊,直至2015年退休。
1995年,张德庆临沂卫生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张家第三代乡医。
如今,张德庆的儿子张维峰已从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在济南的一家医院演习,并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女儿张维芝正在河北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业,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70多年来,张德庆一家四代人,衣钵相传,用一份至心守护着父老乡亲们的康健。
新华社 郭绪雷 摄
雪后祁连美如画
这是4月24日拍摄的祁连县境内雪景。
附近立夏,位于祁连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迎来降雪,草原、森林、牦牛与羊群在白雪映衬下呈现出别样的美。
新华社 费茂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