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阿依河景区乘坐竹筏游览(8月13日摄)。
新华社 王全超 摄

“花不逢春不乱开哟,天上有雨哦又不落哟,娇阿依,是好是歹你说一句哦,叫我回去心里落……”

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乡愁 休闲娱乐

碧绿的阿依河上,青翠深幽的山间,一艘竹筏船在清亮动听的苗族民歌中悄悄前行。

阿依河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汇入长江主要支流乌江。
彭水县有近30万的苗族人口,苗族文化已经成为这里的一张特色名片。
作为苗族民歌的发源地,彭水县鞍子镇比较完全地保留了苗族民歌和苗寨文化。
鞍子苗歌2007年入选为重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以“苗族民歌”之名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古老的鞍子苗歌没有成文的歌词,以口口相传的办法流传千年,曲风高亢洪亮,在山水之间歌唱,也直接歌唱山水。
青笋、竹叶、海椒、花椒等植物都是苗歌中常见的意象,从屋中刺绣到田间劳动,苗歌可以“走到哪儿唱到哪儿,瞥见什么唱什么”。

51岁的何茂从小在鞍子镇终年夜,儿时的影象便是歌声飘满山间。
从小时候随着长辈们学唱,到后来和其他7人一起代表彭水自治县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得到金奖,再到她现在被评比为鞍子苗歌传承人,何茂与苗歌从未分离过。

不仅从未分离,现在她的歌声还有了新的意义。
和儿时一样,何茂仍旧在山水之间唱着歌。
不过,她已不在鞍子镇,而是在阿依河。

环绕“生态、民族、文化”三个重点做文章的阿依河景区,为了让游客充分感想熏染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特殊将善于唱苗歌的歌师们请到景区为游客唱歌。

景区内,有几十名像何茂这样能唱苗歌的歌师分散在峡谷、河流旁平分歧地方,让游客置身于奇丽风景的同时,也能感想熏染传统的苗族风情。

何茂平日里的事情便是和游客一起坐上竹筏,为游客带来最纯朴的苗族民歌。
她不只自己唱,也教游客唱,有时还和对面竹筏上的人对歌。
“有些游客唱得尽兴,还问能不能再坐一次竹筏,再和我们唱一次。
”何茂说。

“无论是专业的歌师,还是船工、保洁职员,都会唱苗歌。
我们白天在景区内有竹筏放歌、峡谷听音等项目,晚上还有篝火晚会,让乐意来的员工们为游客演出节目。
”阿依河景区卖力人冉涛说,每一位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体验纯洁的苗族文化,而精良的民族文化也能通过这种办法流传下来。

据何茂先容,他们每年都花上两周韶光走进中小学教室,教孩子们学唱苗歌。

同时,她和其他几位传承人还选出10名年轻人重点培养,这些年轻人白天是西席、公务员、农人……夜晚,他们都是热爱苗歌的人。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簇拥在篝火前欢唱,在高山流水间放歌,唱山唱水,唱着最美的乡愁。
就这样,苗歌也像阿依河水一样生生不息。

何茂说着,又唱了起来:“我的家乡哟有条河,她让人憧憬,俏丽的峡谷哟风光好,娇阿依哟在苗乡,令人难忘……”

51岁的阿依河景区事情职员何茂为乘坐竹筏游览的游客演唱苗歌(8月13日摄)。
新华社 王全超 摄

51岁的阿依河景区事情职员何茂(右)为乘坐竹筏游览的游客演唱苗歌(8月13日摄)。
新华社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阿依河景区乘坐竹筏游览(8月13日摄)。
新华社 王全超 摄

阿依河景区事情职员(左一)为乘坐竹筏游览的游客演唱苗歌(8月13日摄)。
新华社 王全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