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定西了。
终于也要写写定西了。
两天半的行程紧张紧奏。虽属浮光掠影,走马不雅观花,但定西之行从根本上颠覆了之前对定西固有的认知。苦甲天下的定西,亿万年来不断皱起的山峦,横亘在天地间,像一个苦行僧的额头,万千苦难里藏着悲悯与大善。
数年前读到贾平凹的散文《定西条记》,定西印象就深深在心中扎了根。从贾的笔墨中,我看到了干旱荒凉,掉队苦焦,甚或有点愚蠢的定西。先入为主的笔墨带来的结果是直接导致我再未有去定西走走的动机。由于贾氏文章的误导,贫瘠掉队的定西早在我的脑海定格。看来,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文艺作品完备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对某地的认知,诚哉斯言。就像诸多人看了某有名导演拍摄的反响陕西黄地皮的电影,留给他们的印象始终便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真替陕人叫屈,也为某导演一叶障目地追求所谓的艺术而遗憾。假有良知,某些自诩为公民艺术家的电影电视艺术事情者们,再不要为了你的镜头措辞,把安塞腰鼓放在黄土高坡上拍摄,千万别故意让安塞腰鼓艺人在黄地皮上腾挪跳跃,扬起漫天的尘土渲染气氛了。这是在抹黑陕北,抹黑陕西,把不理解陕西的外地人朝阴沟里带。他们何曾知道,真正的陕西该当是:渭河平原富庶粮仓,中原文明源远流长。陕北高原飘喷鼻香瓜果,陕南瑶池鱼米之乡。
我要从其余一个角度写写定西,用笨拙的文笔写写不一样的定西。写写陇中这块地皮上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水,不一样的景致。
【02】定西结缘
定西之行缘起根在唐瑜。唐瑜乃大公函汇传媒集团西北新闻中央主任,我的石友。是辛丑六月的某天晚饭时分,唐瑜从甘肃定西打来电话。两句寒暄后,唐说我的半个老乡、定西市委常委、宣扬部长有话要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电话那头就有女声尊敬地叫殷老师,说正和唐主任用饭磋商宣扬定西打算,唐主任说你是海内广播剧大咖。我打小就爱听广播剧的,从省委宣扬部来定西当宣扬部长两年多了,本打算拍两部反响定西文化电影的,苦于资金短缺,剧本虽早就论证但到现在还没眉目。定西的引洮工程殷老师听过没有,它可是普惠陇中二百多万人的救命水,是定西统统发展的源头。唐主任说你爱人是甘肃人,您要帮帮我,帮帮我们定西的。定西财政紧张,文化方面投入捉襟见肘,但你一定要为定西做一部两部广播剧的。陈部长言辞诚恳,听得出是位有情怀有涵养有文化有想法有内涵官员。力邀我尽快安排到定西采风。我答,处理完手头琐事就过去走走。
陈部长当即加了微信,听我说近期事多暂时无法过去。陈说如果方便她可以带队来西安面见。那段韶光,丝路之声基地正在迁址,我委婉推辞暂别过来,过些日子我一定过去。陈部长很是愉快,说这样更好,只有亲自去定西走走,才能看到不一样的定西。她再次盛邀能早日西行,并肯定的说来定西一定不会让我失落望。
【03】一波三折定西行
事虽答允下来,我却没多么上心。那段日子,一方面忙于年度广播剧初评作品,一方面心急如焚督办基地布局。
陈部长是有心人,第三天,她便发过来引洮工程材料和媒体宣布。并客气地说让我先看看,近期若有韶光,一定来定西实地走走。浏览完材料,我为自己对引洮工程的孤陋寡闻而汗颜。午夜时分我回答,力争7月15号过来。我在想,如果15号过去,我得20号回来,由于7月23号浙江台州的评奖会议我不能缺席。
陈部长第一韶光回了信,说不巧她操持14号带队去青岛,要对接东西部城市协作事宜。陈的复书无异把我刚决定去定西的火花浇灭了。
仅仅过了一天,陈部长发信,原定青岛之行取消,问我能否过去。我回答周五有广播剧开机,后天省局领导来基地调研,23号去浙江台州开会。定西无法成行了,还是八月初来定西吧。
好事多磨。提前数天买了西安咸阳飞台州的机票,并把回程机场定在宁波,宁波的朋友定好要好生招待。哪知,东南沿海烟花捣乱,评奖会延迟一周举行。
退票。买票。五次三番折腾之后,我下定决心非去定西不可了。
车次是太原至兰州G2769,发车韶光为7月21日10点04分。那天起个大早,还没到八点,我就拉皮箱坐上地铁,九点安检进站。此时,定西来电话说陈部长让他定时接站。
不知哪根神经发生错乱。进站后在电子大屏看到检票口在B16,遂从容地到检票口附近的座椅坐下。韶光尚早,我打开手机开始续写一篇散文。猛举头,电子钟韶光吓我一跳,9点45分。赶忙收起花眼,拉上皮箱匆匆排队检票。到了检票口,事情职员说G2679不在这儿。听得此话,我一下慌了神,忙问事情职员在哪个口,得到的答复是自己去看。
老花眼镜装在包里一时掏不出来,眯着眼急急浏览电子大屏。真是越急越乱,越乱越急,便是不见G2679的踪迹。我开始有些慌乱,反身跑到B16检票口,大声问事情职员G2679检票口。许是被我的话惊到了,事情职员说是A10。
终于坐在G2679次列车上。不到三分钟,车开动了。此刻,我还听得见通通通的心跳。
【04】初到定西
高铁出西安北站向西奔驰。直到此时,我才真真切切感到这是真的要去定西了。终于要去为之纠结非常,一波三折的定西了。
民气真是奇怪,没来定西前,心中的定西是迢遥西北方一处贫瘠苦厄之地,可动车一旦飞奔起来,心里竟有了些许的期待。中午12点44分,列车准点到达定西北站。
定西,我来了。
蓝天白云渲染起伏的山峦,像极了珍藏心底陇南的一幅山水画。风凉的风儿迎面,像极了关中四月暮春的觉得。真不敢相信,仅仅两个半小时,我就从炼狱般、昼夜大汗淋漓的关中来到了清爽舒适的定西。真不敢相信,定西的天会这般蓝,眼见处竟是如此的绿意盎然。
第一印象不错,颇有种相见恨晚的觉得。
还没从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回过神来。有定西的电话进来,接站人已在车站出口期待了。
定西北站不大,但干净整洁。还没到站口,就有中年男士快步上前,激情亲切握手。来人是市委宣扬部张国胜副部长,电话中数次通过话的定西男人。一位美女不由分辨把拉杆箱抢了去,一味前面带路。张副部长先容,是宣扬部文产办主任。
定西人好激情亲切。
车在整洁的街道穿行十数分钟,停靠在天庆国际大酒店。
匆匆在房间洗把脸,赶到酒店三楼包间时,两位副部长和文艺科长早等待多时。
【05】有情怀的文化官员
楼道有清脆的女声。从声音判断是陈部长。进得门来,果真是位干练的美女官员,只是偏廋了点,神采中略显怠倦。想象得出,地市级的常委宣扬部长,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
还没坐下,陈部长歉意地说,本打算12点44分到站的,可市委果会12点50才结束。
到定西也就短短的半个时辰,让我最大的感想熏染是,许多时候,历史缺少的不是框架而是细节,在冰冷的历史之外,通过与定西人短暂的打仗互换,便体会到浓浓的定西的人文和定西精神的温度。原来,定西并非想象中的蛮荒,而是处处有温度,处处有活气,处处有绿意,处处有文化。从守望这片地皮的定西人身上,除了感想熏染到的岁月的风尘和世事沧桑,感知到历史变迁和时期进步,更多的是感悟到定西人生活的本真和朴实无华,一如沙漠中的绿意,戈壁上傲迎风霜耸立千年的胡杨。
定西的饭有特点:土豆奶汁,烤土豆,土豆凉粉、土豆煎饼、洋芋擦擦、洋芋搅团、洋芋糊糊、洋芋酸饭。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和纯奶配伍制成的土豆汁入口绵长回味无穷,削皮后的烤土豆竟如此味美绝伦。见我吃的津津有味,陈部长滔滔不绝地说:认识定西,要从土豆开始。定西的土豆早非过去的土豆,更不是过去的吃法。土豆虽是主食,但早洗手不干,定西人吃的是绿色、环保、康健,定西是中国的土豆之乡,年均匀气温只有7度。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强,景象冷凉,是土豆的适生区。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豆抗旱,块茎大,产量高,薯皮光滑,薯型整洁,干物质含量高,口感独特。定西人特殊爱吃土豆,吃法也特殊讲究。看得出,也感想熏染得到,陈是位对定西有感情,有担当,有想法,想干事,能干事的行家领导。
见我吃得愉快,听的高兴,陈部长滚滚不停先容到:定西是一个古代文化非常丰裕的地方,定西的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是全球有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是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是齐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交汇地,是全国主要的字画作品集散地,是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起始地。定西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渭河源景区,是天赐“凉”机,是最佳的消夏避暑度假旅游城市。定西有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赤色旅游景点,以及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陇西堂”等人文历史景不雅观。但定西人的五行里单缺一个水字,由于缺水,由于阳光的丰富,更因定西独特的地貌,定西人的个性体貌也颇具特性,一如定西高原,脸上仿佛也带有高古、厚道与沧桑。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完备感想熏染的到定西人乐不雅观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他们是把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没有一丝自怨自艾。
下午两点半去定西博物馆。陈部长让上她的车,说下午专程作陪,为的能时时在我耳边念叨定西、念叨定西的景致、历史和文化、定西的引洮工程。女部长开玩笑说,这是让我在有限韶光恶补对定西理解缺失落的最好方法。真是有心存心的文化官员。
看过博物馆序言才晓得,定西除深厚丰富的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还以马铃薯(土豆)之都,中华药材之都和中国西部草都有名。陈部长时时打断讲解员亲自科普:定西在甘肃中部,通称“陇中”,辖安定区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分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海拔1400—3900米,年降水少。但物产丰富,家当特色光鲜,是全国首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土豆的鲜食化、主食化、工业化、市场化、家当化、国际化“六化”并进。一方地皮养一方人,一个小小的土豆竟做成定西的支柱家当,真是大开眼界。
陈月芳部长果真三句话不离引洮。随时随地给我贯注灌注着“定西苦瘠甲天下”的前世今生。一行人驱车到圆梦广场,定西市水务局王工程师正在期待。广场有块巨大卧石上刻“圆梦广场”,工程师先容,这是定西市委市政府2015年为纪念引洮一期工程落成培植的纪念广场。广场中心有座木亭,木亭周有老年自乐班活动,古老的秦腔在他们口中吼出,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亭下有六棱石碑。碑上刻着当地有名书家撰写的引洮河水圆梦碑记,碑文626字。定西不定,甘肃难定。欲定定西,必以水定。水何取之,引洮入定。上善若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甲午马年,洮水贯通,泱泱洮水,穿山越岭,流芳百世,润泽陇东。引洮,曾是一个迢遥的梦,萦绕这方厚土年复一年,而本日,她已不再是一个梦,洮水流淌的脉动分明清晰而有力地叩击着凤城大地。当一个梦想,超过了世纪,就不大略只是梦想。
【06】开眼的引洮工程
在引洮工程培植管理局定西管理处,一部4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让我对这项润泽陇东的伟大水利工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引洮河水,解陇中渴,是甘肃公民一贯以来的梦想。这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是陇中群众盼了半个世纪的“圆梦工程”,是陇中公民的“生命线工程”。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陇中大地贫瘠的黄地皮,授予了墨客无限的渴望。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甘肃省就提出将黄河上游最大支流的洮河水引到中部地区的设想。1958年,引洮工程开工,全国各地派出工程技能职员、运送各种器材工具前来增援,一韶光车轮滚滚、人喊马嘶。但囿于当时经济实力与技能水平的限定,引洮工程于1961年全线歇工。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叮嘱当时主政甘肃的宋平同道要“办理水的问题”。历经多年研究探索,引洮工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得以重启。又经由几届省委、省政府的努力,2006年11月,引洮供水工程再上马。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水利培植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跨区域广、战线长、隧洞多、地质条件繁芜等多种成分,让引洮工程培植难度非常大。由于跨流域调水,引洮工程要穿越崇山峻岭,需开凿大量隧洞,架设诸多渡槽,总长约百里。在工程进入最困难的施工阶段,习近平总布告专程来到总干6号隧洞工地,实地稽核工程培植情形并作出主要指示:“引洮工程是造福甘肃中部干旱穷苦地区的一项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可办理甘肃六分之一人口长期饮水困难问题,工程的培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谨严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公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带着总布告的嘱托和数百万陇中群众的期盼,引洮培植者们扛叛逆务与担当。2014年12月28日,洮河上游九甸峡水库打水闸口缓缓开启,清澈的洮河水涌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在流经18座隧洞后抵达安定区,再经由3条干渠、18条支渠、2条城市专用输水管线,甘甜的救命之水流向陇西、通渭、渭源、临洮县及会宁县和榆中县。
引洮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水利培植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陇上“都江堰”。这个被几代人诉念的字眼,承载了旱塬儿女太多的梦想和情愫,它已然成为了一个时期的符号和影象。这条从西倾山奔涌而下、有着流珠异彩的俏丽河流,终于汩汩注入旱塬,用她的博大滋润津润这一方干涸已久的地皮,以及这里百万干渴的内心。在洮河水的滋润津润下,陇中大地家当活了,农人富了,日子甜了。引洮一期工程通水后,一池碧水,带来了入口的甘甜,带来了家当发展的发达活气,带来了群众增收的铿锵底气。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牛羊养殖场已具规模,一个个企业落地生根。
洮水来了,听见她跳跃的脚步伴随着隆隆机器的轰鸣。洮水来了,听见盼水的民气中花开的瞬间。洮水来了,听见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梦已圆……由于洮水的注入,定西的画卷上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洮济陇、盛世梦圆。得力于新时期经济的长足发展、技能飞速进步、公民艰巨奋斗、社会壮盛安康。引洮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它是一种理性科学精神的表示,更为主要的是彰显了一种大时期的国家实力和强国富民,发展情系苍生的情怀。
有一万个情由说,引洮工程,是树立在陇中大地上造诣万千民生期望的历史丰碑。引洮工程,是人与自然共生和合在陇中的写证。引洮工程,将幻化成陇中大地动人的故事,永久相传!
2015年,总投资73亿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工。千淘万漉虽辛劳,吹尽狂沙始到金。历时5年后,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总干渠全线贯通。它彻底办理甘肃六分之一人口饮水问题,从根本上办理甘肃省中部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夯实陇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人还是那群人,却换了“活法”,地还是那片地,却涨了“身价”,家当发展有了活力,圆梦的喜悦溢于言表。圆梦水、生命水、家当水、生态水……水润陇中,曾经缺水的陇中真正解了“渴”。
来到内官营镇引洮工程九号遂洞出口,定西区委宣扬部和水务局数位领导在期待,他们是前来陪同的几位领导。水务局同道先容说,九号隧道出口每秒20方的洮河水便是从一百公里外的九甸峡打水,一起穿山越岭蜿蜒而来。再从面前架在空中的密封渡槽流向城乡供水厂,经由水处理流入千家万户。
【07】定西晨印象
大夏天盖被子睡觉想想都舒畅的要去世,昨晚睡了数月来最舒畅的一个好觉。天麻亮,便在百鸟鸣叫中起床走出宾馆,久违的清爽的晓风拂在脸上,让人有种欲放开喉咙高喊的冲动。
宾馆在市中央,马路对面是运动场。场馆盖钢构造,异形,颇具艺术特色。场馆周围男男女女的市民在晨练,跑步、打球、健身、跳广场舞,不一而足。场馆前面广场是啤酒节的音响和五颜六色的彩旗。夏日定西的清晨充满了活气与活力。
【08】恍若两个天下
上午八点半,车出定西,上高速一起南行。路边山卯开始愈来愈绿,树也多起来。车到渭源收费站,与县委宣扬部吴胜军副部长问候几句,车子开始往九甸峡而去。
金黄的小麦正在收割,捆好的麦垛在山坡星罗棋布。野外里三三两两的农人收割油菜。此情此景,有种恍然隔世的觉得。想想也是,同在一个蓝天下,此时的关中平原正艳阳似火,两个月前关中的农事,在陇西正在上演。
面前的山岭坡地,绿得愈加厉害。逐渐地,树木葱茏,花儿遍野。小黄花,紫红花,小粉花,一片一片的点缀绿色当中。天蓝云白,洮河水清,座座水电站星罗棋布,一韶光恍惚到了江南。
【09】生命之水九甸峡
近了,近了。山是越来越陡峭,路是越来越波折。九甸峡大坝到了。九甸峡在卓尼县藏巴哇乡,以峡中九座峰巅得名,自古以来为甘川古道捷径。白石山和西边莲花山余脉将洮河夹在个中,使洮河水像脱缰野马奔驰咆哮其间。峡内河中巨石三五相叠,形如卧牛,惊涛呼啸,巨浪滔天。
站在不雅观景平台上放目,但见大坝高耸,高峡平湖,碧波万顷。两岸群峰霓秀,石壁耸立,苍松翠柏或高耸山巅,或倒峭壁头,其景美不胜收。定西区九号隧道滚滚流出的救命水便是从这里起步,可以想见工程培植者们是若何,舍生忘去世凭借勇气和聪慧打通了座座山岭,架起座座渡槽,不由生发无限感慨与敬佩之情。
【10】高高的元古堆
在会川镇,吃过颇具特色的田舍乐,太阳西斜时,我们开始了赤色村落庄之旅。车进元古堆村落,第一觉得此村落定有来历。然而,在村落史馆参不雅观后,元古堆刷新了我的思维。此村落确有历史,有故事。不过是元古堆曾经“贫瘠佳陇中”怪病连连的故事,是深度穷苦曾有一半王老五骗子的悲惨故事,更是习近平察看后天翻地覆的故事,是元古堆终于盼来洮河水新时期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元古堆位于渭源县南部,三面环山,高寒阴湿。因渭河发源于境内的鸟鼠山得名,是一处与大自然零间隔打仗的俏丽村落。盛夏时节,元古堆绿意浓浓,红瓦白墙,绿水青山,菜花飘喷鼻香,周边峰峦叠障,翠峰秀美、溪水潺潺。崭新的村落舍是座座小楼,一幢幢一排排与青山绿水搭配,风景如画。在潺潺的流水和醉人的花喷鼻香中,这里游人如织,你可以与花草树木喃喃细语,可以在草甸与梅花鹿零间隔打仗,体味世外桃源般的闲情文雅。
遍布山梁的光伏发电,一棚棚羊肚菌,各处的中药材栽种,家门口的中药材制药厂,戴德山乡旅游公司等等,让元古堆人钱袋鼓了,脑袋也活了。
村落使馆田舍信屋里,我看到一本报告文学《高高的元古堆》,翻看数页便被深深吸引。给村落文书讨要了一本。我突发奇思,让在座七人均在书上署名、押指模、合影。元古堆,此时此地,此景此人,此署名,此指模,此合影,此书世间仅此一本啊。
来到马岗故居,老人已经仙逝,北屋挂着习近平接见马岗老人的照片。照片上,坐在炕沿上的马岗老人满面笑颜,一双粗糙的手和习总布告牢牢握在一起。可以想见,马岗,这位祖祖辈辈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的老人该是多么的幸运、幸福,一定是笑着离开这个天下的。
【11】渭源县里有故事
君居谓水源,我居谓河尾。君在渭源县,我在渭水南。
韶光缘故原由,没敢去鸟鼠山一游。吴胜军部长先容,鸟鼠山是渭水源头。传说大禹治水,来到鸟鼠同穴山,惊动了密林中残害山民的猛兽和沟岔间大水漫延中挥翅击水的鳋鱼。治水大军中有一位叫伯益的人,懂得鸟兽措辞,他奉劝恶禽猛兽离开山林迁往别处。而野蛮成性的禽兽非但不听还发起了攻击。大禹和伯益便点燃了山林,熊熊大火烧得恶禽猛兽无处藏身,远远逃遁。得救的山民欢天喜地,帮助大禹疏通了河道,平息了水患。洪水平息后,鸟鼠山坳密林深处喷涌出三眼呈“品”字型的清泉,三泉汇流成河大禹将此河定名为渭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来此,曾用马鞭探其深浅,不慎鞭子掉进水中顷刻不见,待他回到长安时,马鞭竟不才游涌现。
当年的鸟鼠山森林茂密,隋炀帝西巡路经于此,写下《临渭源》一诗。诗中“长林啸百兽,云径想青牛”一句,惊叹了鸟鼠山一带的“长林”,并由西北疏朗的云天想起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乃至今日,很多游人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到鸟鼠山,他们很想知道鸟鼠同穴过的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很想在鸟鼠山领略一番渭水源头的景不雅观,谓之“探奇鸟鼠”。
沿着渭河岸边的公路下行,太阳将落山时,车子进了渭源县城。原以为直接去宾馆,没成想吴胜军部长一起领着来到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
据史料记载,古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朝大将徐达与元将李思齐在此激战。元军兵败移渭源城,为了阻断明军追赶,元军一不做二不休,拆掉渭河桥。当时正值暴雨连天,河水猛涨,明军无法过河,难以攻城。徐达焦急万分之际,一位谋士建议:在木笼中装石头投入河床,垒成桥墩,以此在河上建起一座大略单纯行军桥,方便渡河作战。
正是靠着这座大略单纯的行军桥,明军在渭源一举击败了元军,从而奠定了明军在甘肃一带的地位。后来,大将军徐达挥笔题写了“霸陵桥”几个大字,以感谢这座桥对付明军的帮助。
再后来,霸陵桥逐渐被写作“灞陵桥”。一晃眼,600多年过去了。虽然灞陵桥经历了数次大修,但依然耸立于渭河源头,成为渭源县乃至全体定西有名的景点。
灞陵桥是座悬臂木质构造廊桥,近看像弯刀,远看如彩虹,横卧渭河之上。这种木质古典握桥,海内罕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欣赏代价桥面呈三条阶梯状通道,中宽边窄,两侧配有木栏,桥廊上覆以青瓦,桥梁以每排十根粗壮圆木并列十一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升,支撑桥身飞挑,凌空横卧河上。桥身两端建有廊房,四角斗翘,脊耸檐飞,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南岸廊房东壁嵌有孙科题书“渭水长虹”石刻。南岸廊房挂有当代甘肃书法家裴建准题书的“霸陵桥” 和近代教诲家于右任题书的“大道之行” 两通匾额。
吃过晚饭,受张国盛副部长邀约出外走走。夜幕下的渭源县城少有车辆通畅,二人信步而行,谈天说地。天空飘起毛毛小雨,似有若无的雨丝飘在脸上,酥酥的,凉凉的,沁入心脾的爽快。
【12】千年药乡在定西
此日吃过早点,九点不到,我们已驱车数十公里来到定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集中药材采购发卖、现货交易、信息发布、仓储物流四大功能为一体,是国家中医药家当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交易市场人声鼎沸,药喷鼻香四溢,讨价还价不绝于耳。
定西自古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上风地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陇西、渭源农人尝到了甜头,从当初试着种药材到现在抢着种药材,身份也逐渐地变为药农。中药材栽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地级第一,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黄芪之乡”“当归之乡”“党参之乡”。 “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党参、甘肃扶正”被认定为中国驰名牌号。中药中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定西占97个。
据理解,定西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有5个,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已达到100万吨,年交易中药材85万吨,通过网络外销各种中药材产品3亿元。
【13】天下李氏出陇西
走进李氏宗祠,浓厚的历史秘闻让我收成颇丰,大开眼界。
“李家龙宫”又叫“李氏宗祠”,始建于唐初,为天下李氏族人敬拜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全球有名。
唐书世系表载:唐高祖封李世民为陇西郡王,唐太宗封李博义为陇西王,李宗为襄武王,唐高宗封李颖为南安王,均在陇西地域。唐贞关年间,陇西成为丝绸南路名城重镇,商贾云集,青鸟使、僧侣往来,物阜民殷,经济文化繁荣,公私仓廪,无不丰实。唐太宗修《氏族志》,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诏令天下李氏为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国姓——李姓。
唐天子重视在西陲"真龙落脉"的家园陇西建立宗祠庙,光显祖宗、威镇远方,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主祭堂高悬"陇西堂"金匾,堂内供奉李氏先祖圣像,唐高祖李渊画像牌位,侧墙上悬着《大唐边陲图》。李家龙宫的建筑,使昔日"渭州"陇西城日趋一日的喧赫起来,李氏的达官显贵前来祭祖,宫廷重臣常来边陲巡视,陇西一时成为西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央。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由于战乱、自然磨难、官职迁调、贬谪、游学、做生意、避仇等多种缘故原由,李姓人曾频繁地迁徙,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动,遍布天下各地。李氏儿女从远古走到本日,生生不息,便是由于有着对生活强烈的希望、企盼。
李氏文化,陇西情结。李氏与陇西的渊源、繁荣与演绎,正是一部中华民族大领悟、大发展和创造辉煌残酷文明史的缩影。
【14】到陕北根据地去
上午的行程很紧张。看过李氏宗祠,沿途参不雅观了两家受洮河水滋润津润富余起来的养殖户和大棚土豆栽种示范园区。等我们风尘仆仆赶到榜罗镇时,早已日头偏西。蒲正格馆长激情亲切呼唤进了职工食堂,等待年夜肠告小肠我们的是定西美食——酸菜搅团。
馆长亲自作陪讲解:榜罗会议意义非凡,它是决定中国出息命运的一次政治局常委会议,是确定党中心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根据地的一次会议,自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榜罗小学原址是中心红军进入甘肃,打破天险腊子口和渭水封锁线后,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办公之地。在这里,政治局常委看到了好多报纸和刊物。数日前在哈达铺期间,毛泽东从《山西日报》和《大公报》上初步节制了陕北有刘志丹的红26军,徐海东领导的红25军到达陕北的情形。在榜罗镇小学,毛泽东又对报纸进行了详细地阅读印证,进一步理解到了全国的形势和陕甘苏区的情形。9月27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心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根据新的情形,彻底改变了俄界会议作出的在靠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方针,正式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提出了“到陕北根据地去”的明确口号。
榜罗纪念馆前的打麦场还在,粗壮茂密大核桃树下,一组毛泽东和中心委员的雕像维妙维肖。1935年9月28日凌晨,小雨纷纭,连以上1000多名军政干部参加定时参会。毛泽东指出了日本侵略我国北方的严重性,先容了陕北根据地红军状况,提出要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迅速到达陕北集中,并向全军公开宣告: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并号召:同道们,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到抗日前哨上去。毛泽东的讲话引起与会干部强烈的共鸣。艰巨的长征终于有“家”可回了。只管秋雨淋湿了军衣,冷得令人颤动,但当毛泽东讲话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
榜罗镇会颠末议定定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不仅发布红一方面军长征进程即将结束,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个新的落脚点,使红军长征到哪里去这个一贯困扰着中共中心的问题得到了成功的办理。
全体榜罗镇街都在规复红军期间的风貌。参不雅观了党家堡红一军司令部及警卫员驻地和红军将帅住宿一条街后,更加佩服即将退休老馆长,他不只是为有担当有情怀有作为的基层干部,他早是把榜罗赤色小镇培植当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5】款款定西不了情
离开榜罗镇时,天开始下雨。
时断时续的雨中,车过通渭。通渭是著名的字画之乡,家家有挂字画的习俗,让国人称奇。一个陇西的小县,竟有三四十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蒙蒙小雨中,从车窗看到了榜罗会议后,而今是市民休闲的公园的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联欢晚会之地。看到了毛泽东年夜方冲动大方给红军先锋连朗诵《七律长征》的通渭文庙小学。
依依和馆长作别,冒雨检票进站。7月23日下午三时,我坐上了G2678返程。列车启动,愈来愈快,通渭很快从视野中消逝。此时我真切地意识到:两天半的行程,五个县区,纵横六百公里,走过十一处场所采风。虽紧张怠倦,浮光掠影,但内心却非常充足。两天半韶光,定西已在我的心目中打上了烙印,我的心已被定西的人深深的吸引,牢牢地顾虑,我的心永久留在了这块地处中国西北、神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朋友,再见。
定西,再见。
定西。朋友。一定会再见的。(文/尹鑫)
【2021年9月28日金玉轩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