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在伤感叹息的时候,天使就立马安慰;雏菊提出了要去一个没有同类的地方,天使也没有怎么犹豫,就将雏菊带到雏菊说的那种地方,可是最后雏菊却被园艺师给连根拔起了。那个天使是在帮雏菊还是在害它呢?
其实那一朵雏菊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天使就像一个关爱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雏菊伤心的时候安慰它,在雏菊提出要求的时候满足它,也不管要求过不过分,要求合不合理,将来对它的影响如何。
父母们往往就是这样对待孩子,心想只要孩子开心,做什么都行。殊不知这是在害他们的孩子,父母们没有想到孩子们现在开心了,可是孩子们以后会不会伤心呢?这是一种溺爱,这种畸形的爱会将孩子引向一条不归路。这难道是父母们所希望的吗?所以要适当的对孩子严厉一些,只要爱,不要溺爱。
篇二:溺爱筑成荆棘路
没有哪一朵温室的花可以经得起风吹日晒;没有哪一只雏鹰不经飞翔就可以搏击蔚蓝的天空。是自然无言的大爱教会了万物生生不息。而父母则多用“溺爱”为孩子铺成的却是一条荆棘路。我们90后没有自己的自主权,所有的事情都被他们安排着,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无法承受的负荷。
爱的暖巢并不能培训出冲天的羽翼。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几双有力的大手托着一个正在成长的嫩芽,手的旁边写着几个醒目的汉字“肥沃的土壤”。可是到了第二幅时,几双手没有了,嫩芽也枯萎了。如此简单的几笔,却勾画出社会普遍从在的现象,又怎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呢。父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安乐窝”,在哪里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可以肆意放纵,因为爱包容掩盖了一切。
有一天,我们的羽翼丰满了,向往广阔无垠的天空,当我们挣脱父母的翅膀,飞向天空时,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不能左右自己,只能默默的去承受孤独无助,你又能去向谁呻吟。
孩子被家人捧在掌心里,在许多关爱的目光中骄傲蛮横,目中无人,他眼中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到只能容纳自己,其实父母无意中为我们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我们无意识间跳了进去,不能自拔。原本父母的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可是,爱的绳索拉得太紧,风筝永远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溺爱,只能筑成一条艰辛的荆棘路。
篇三: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生活是温暖的,它处处充满着爱,但什么是爱?许多人无法给出答案,他们并不是不懂爱,只是不知道怎么去爱,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那绝对不是真正的爱。
佛列格从小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父母对佛列格很愧疚,便对他有求必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父母关爱的佛列格越来越骄纵,放肆。直至一次佛列格犯下大错,送去监狱,佛列格的父母才明白,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是他们自己亲手毁了佛列格。
其实从小生活在父母溺爱中的孩子,是不幸的,是悲哀的,现在的父母为了挣钱,忽视了孩子,而处于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便对孩子一呼百应,这种孩子是生活在极度不幸下的,他们的生活会笼罩着阴郁。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又对他的要求,能做的都做了,不管在不在理,这样会养成一种极端的性格。
孩子们渴望被父母关爱,当他们生活在,只有那所谓的爱——溺爱时,他们像黑暗中的人紧紧抓着那一缕阳光不放,生怕被黑暗湮没。当父母不对他们有求必应了,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仿佛只有这个可以证明父母爱他们了。在之后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他们只能在黑暗中沉沦,他们已经绝望了,甘于被毁灭在这尘世中……
王某,他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的母亲觉得亏欠他,在物质上,对王某有求必应。一次王某在网吧上网,没钱了,向母亲要钱,母亲已经没有钱了,没要到钱的王某在一怒之下捅伤母亲,并拿着从母亲身上拿到的一百块钱去上网……
网上,这样类似的案件比比皆是,一件件都触目惊心,我们不禁感叹:溺爱真的是爱吗?不是,这并不是爱,这是害,是一种罪恶的开端,溺是“爱”,也是害。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他是一种害,他是杀人于无行的恶。爱是从小事上去关心孩子,去爱孩子,去真正地为孩子着想,而不是一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篇四:请对溺爱说“不!”
“爱”这个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父母无微不至的疼爱,老师源源不断的喜爱,挚友默默无闻的关爱……但今天我并不会赞颂这份爱,而是要对这些溺爱说一句:“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这些画面都是熟视无睹了吧:妈妈在狭小的厨房为我们辛苦烹饪美味佳肴;爸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呼呼大睡;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满黑板的文字;亲朋好友在耳畔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承认,这一切的一切出发点都是源于一个字——爱!但这份爱在常年累月中早已形成了一份”慢性毒药“一点一点地吞噬着我们的美好前程!
父母怕我们在社会上吃苦受累,总在狂风暴雨之时为我们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使得我们失去了雄鹰的翅膀,即使在一望无际的蓝天都不知道怎么振翅翱翔;老师就是那默默无言的一颗颗鹅卵石,毫无怨言地为我们铺平了一条平坦、洁净的道路,但也使我们少了一双行走的腿,不是吗?在布满荆棘的坎坷、泥泞的小道上,我们竟忘记了怎么迈腿行走,真是可悲;朋友总会在我们失落、沮丧之时为我们送来春风拂面般的温柔鼓励,可这些也使我们失去了宝贵的那份”坚强“,没有忍受过寂寞,品悟过失败,在风雨中无法昂头挺胸,最终因找不到方向而头破血流……
这个发人深省的科学小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只普通的跳蚤在普通的生活环境下打磨自己。它可以跳得很高很高,其跳跃的高度是自身的数百倍!然而有一天,一位科学家将它束缚在一个安全的玻璃罩下,这只跳蚤原先也起跳,但越跳越矮,慢慢地,它不再跳跃了,整日慵懒地趴在玻璃罩的角落,慢慢的,这只跳蚤变成了一只”爬蚤“。为什么一只好好的跳蚤会变成一只颓废的”爬蚤“呢?原因很简单,它将那个玻璃罩当成了自己的避风港湾,以为在它的庇护下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于是它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不再追逐跳跃的欢快,遗失了自己宝贵的初心,甚至不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而酿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还是它——溺爱!就是因为这份溺爱,才让一只跳蚤活生生地变成了”爬蚤“。由此可见,溺爱真的不是一种爱,而是一步步将我们推向无底深渊啊!
所以,请大千世界的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就放手吧,让你的孩子独立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这些温室下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太阳“也该勇敢地迈出那第一步了!或许在自主、自强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弥漫着硝烟,有着无尽的艰险……但我们现在身上多打磨出一条伤疤,以后在人生路上便会多一片丰满的羽翼,不是吗?
所以,从现在、从此刻开始下定决心对身边的一切溺爱狠狠地说:“不!”吧!
篇五:溺爱不是爱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如何教育孩子”成了当今社会问题。当孩子,呱呱坠地的一刻起,父母便无私的给予爱。如一缕春光,照耀我们;如一泓清泉,滋润心田。
可是,不知何时,爱却变了味。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武器,父母,却沦为无声的杀手。扼杀一朵朵的祖国的花儿。那么父母该如何爱孩子呢?
爱孩子的不是听之任之。当今孩子,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嚣张跋扈,在学校不服管教。美国一个家庭就是如此:
梅西夫妇的独生子杰克,从小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掉了,要什么就给予什么。就是这样,使杰克产生了一个坏毛病,拿着新玩具在学校炫富,还四处结交“狐朋狗友”。三天一小请,五天一大宴后。来父母得知,一气之下再不疼爱杰克。他断去了经济的来源,便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看来父母对孩子的放纵,足能毁掉一生啊!如果父母不是过度溺爱杰克,他还可能成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
爱孩子,不是吃好穿好。爱,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世界的满足。有一位名人说:“穷人虽穷,可他是富有的;富人虽然富裕,可他是空虚的。是啊,无论物质多么丰富,那都是父母的恩赐,而不是自得。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学会坚强,从而走上人生的阳关大道……
爱孩子,不是多给零花钱。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多给零花钱,让他的生活更优越。言之差异,金钱买不来爱,只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精神的财富。
当今社会,唯有健康教育,才能培养祖国栋梁。巨龙腾飞,孩子们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篇六:过度宠爱等于溺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若每日接送便会让孩子的依赖性更强,父母终究会老。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独自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到时候孩子没有得到历练将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要这些公主、皇子在别人面前唯唯若若,挣钱养家,这可能性大么?
父母每日接送孩子,同时也让孩子的心理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因为有的孩子想给自己留一片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想在课后与同学聊聊天,开开玩笑以缓解学习压力。与朋友放学边走路边吃个小零食,增进一下同学情谊,而这些都被父母给压制了。心理便会对父母产生憎恶的情绪,也不愿与父母交心。
她第一天上高中,父亲老来得女,于是对他特别溺爱。父母今日如往常一样开着自家的宝马送她来学校,周围好多同学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眼神。宝马车呼啸而至,停在了她班级门口,昂起骄傲的头,走进教室,被迎面而来的男生撞了一下,摔倒在地。父母急忙跑过来问:“宝贝没事吧!“她二话不说,”哇“地一声便哭开了。父母不知所措,拉过那个男孩,便要求他道歉。谁知那个男孩也倔死,就是不肯认错。她便哭得更厉害了。父母没办法,便想打电话找男孩的父母。如果再不道歉他们便不客气了。男孩反而不畏惧拿起电话”喂,爸妈,我……“男孩的父母开着奔驰呼啸而来。大叫,谁敢欺负我家儿子。于是,便开始骂开来。土豪的气质显得淋漓尽致。结果两方都没落好,人人身上都挂彩,而她檫去脸上的泪珠缓缓地走进宝马车里。父母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
你像一个至宝,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而父母亲也许没有想过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将会害了孩子吧!
古时候有个人,家中生有十多个凤胎,却西下无子,心有不甘,便多娶了几房姨太太,终于产下一子名叫“留根”。留根玩心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摔打嬉闹,可是这个人对宝贝儿子爱护有加,每天跟在后面和他一起上学堂,生怕他有个闪失。自己连根都没得留。有一天留根和他的几个朋友在外面嬉闹,朋友把他摔伤了。第二天他爹到他朋友家闹事,所以当地的孩子都不敢再和他玩了。他每天郁郁寡欢,他爹想尽各种办法逗他开心,他都无动于衷。
对于父母接送孩子,我认为在孩子幼年时是一种保护孩子的手段。而待孩子长大了,便不应该这样做。否则,孩子可能失去自我保护能力,且难以在社会上l立足。所以,身为父母不要过度宠爱孩子了!
篇七:关爱与溺爱
“爱子之心,人之常情”这是古老的一句话。但是要看怎么样去关爱孩子。
材料一中的老翠鸟为了孩子的安全,把窝做得很低,结果却被捉走了。是的,这看似是爱子之心,可是如果它能够为小翠鸟考虑一下的话,也就不会造成最后的结局,如果它当时就把窝做的高一些,让小翠鸟练习飞行,尽管前面有多危险,但是这正是给小翠鸟的锻炼,让它以后能做一只真正强健的无须家人保护的鸟。
材料二中,老狐狸为了给孩子吃饱,不惜昌险去闯猎人设下的陷阱,因为当时的小狐狸来没有能照顾自己的能力;当它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老狐狸不惜把它们赶走,去锻炼它们独立生活的本领。难道老狐狸不爱自己的孩子们吗?不,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所以老狐狸才会那样做,这是老狐狸的用心良苦的爱的体现啊。
难道老翠鸟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只是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我们人类何尝也不是这样,据调查,现代的孩子自理能力很让人担忧,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家里人宠爱,惯着,使孩子产生许多不好的坏毛病。但是这些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还强词夺理地说:“我们小的时候没少吃过苦,现在生活好了,所以对他们就应该好,不让他们受罪。”噢,是吗/这是真正崇高的爱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爱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困难和风雨中让他们去接受磨炼。在这一方面,蒲公英堪称人类的榜样,蒲公英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万贯家私?是金银珠宝?不是,都不是,它留给孩子的只是一把远飞的伞。但是,可以说,这一把远飞的伞远远胜过金银珠宝,万贯家私。这把远飞的伞让孩子们在风雨中去克服挫折,最终健康的成长。
崇尚溺爱的家长们,放下雄辩,放下溺爱,像蒲公英母亲学习吧!让真正的爱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篇八:溺爱之害
一个“小胖墩”大摇大摆地走在公园的小路上。瞧,这阵势:爸爸在前,妈妈在后,爷爷在左,奶奶在右,俨然一副皇帝出宫的架势。
一个孩子因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挣扎,便剪开蛹壳。不想,这只蝴蝶身躯臃肿,双翅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
两个不相干的故事,却有着共同的主题——过分的爱,不合适的爱。进一步思考,我们还以看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护驾”到“臃肿”,直至因“臃肿”“干瘪”而“死去”。从中我们可以想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当下,很多父母不但自己纵容孩子,还不许别人“管”他们的孩子。他们怕他的孩子被“管”坏了。
中国自古以来都宣传“棍棒底下出孝子”,教科书里有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还有韩麦尔先生的铁戒尺,更有成语“面壁思过”。这些都蕴藏着教育从“严”之理念。“严”不是不爱,而是不溺爱。然不知何时,“精彩极了!”一类鼓励说、夸奖说进入了教育的范畴,渐渐地,教育的“严”慢慢丧失,鼓励与夸赞成了绝对的主流。不知何时,父母已经说不得子女,老师已经动不得学生。孩子,只能鼓励,哪怕孩子不对,你也要从不对中找出对来。
真理,逾越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是荒谬。
荒谬的后面是惨痛的代价。
无数的学生因为与父母不和离家出走了。
无数的学生因为说是忍受不了学业的压力而**了。
无数的学生因为不满家长或老师,纷纷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做起了“恶狼”了。
但是,无人会吸取荒谬之惨训,他们要么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以我只暂时荒谬,将来不谬的心态纵容着自己或别人。更有甚者,举起大旗反对那些不对“荒谬”让步之人。君不见,学校门前家长护子嚣?君不见,师被逼无奈成阶下?但是,纵然血案依然前行,街市是依然太平的。只要血的惨烈不伤及自身,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便永生不灭。
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真能躲过溺爱之害吗?未必。
那些溺爱者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后能生活得好一点,所以他们为孩子提前准别好了一切,只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过的不那么辛苦,看似帮助孩子,然而并不是。
他们不懂,鸟的羽翼唯有经历风雨方能欣赏蓝天的高贵。翅膀被束缚太久终将退化为鸡翅。父母过度的关心爱护,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以为一切都可以轻松获取,便不去努力,不去拼搏,懒懒散散地活着,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终有一天,他们将变成一只鸡,一只任人宰割的鸡。终有一天,他们将成为那个挂着大饼却因为懒得伸脖子饿死之人。
学会放手吧!家长。请松开抓住翅膀的手,让我们经受风雨的锤炼。我们需要挫折磨难,需要独立自主。你们现在能帮助我们,但是,你们总不能帮我们一辈子。如若不然,有一天我们大了,你们老了。谁能再帮助我?谁又能赡养你们?
请适当的关爱我们,多给我们一些自由和空间,让我们去拼,去闯吧。我们需要飞。
篇九:放手>溺爱
朋友,你是否赞叹过鹰翱翔天际的豪情?又是否被雄狮的力量与气势所震撼?
可你知道吗,鹰的豪情来自于一次次的练习,来自于一次次折断骨头后的领悟;雄狮的强大来自于一次次的受伤,来自于一次次孤独地舔舐伤口……老鹰与母狮的行为看似无情,却又何尝不是深深的爱呢?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起来,对儿女也越来越溺爱,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简直如同皇子与公主。而这样,真的好吗?
那天,为了让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学校让我们观看了个视频。让一些接孩子放学的父母戴上面具,躲在一旁,并让一个陌生人去“引诱”他们的孩子上车,说是他们的父母让自己来接他们回家。我原本以为无人会上当,可当看完视频时,我震惊了——无一孩子避免灾难,他们全上了车······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妈妈以他为荣,为了能让他考上好大学,从小学到高中,妈妈不让他干任何家务。甚至洗头,洗脚、内衣、内裤、袜子,全由妈妈来做,只为让他专心学习。后来他考上了一流的大学,妈妈又去陪读了四年,他的一切生活、作息全由妈妈安排。他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妈妈放心地回老家了。但是妈妈一走,他一切都乱了套,完全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洗衣服,甚至不知道要按时上课。最后,由于成绩不及格被学校要求退学了。
这些事例,很好地说明了上一个问题。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人犯的错——溺爱孩子。溺爱他们,将他们保护,这看似没错,可如果将他们保护的太好,他们还会有鹰一样的翅膀吗?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充当保护伞,当孩子发生危险时,他们又该怎么办?所以,父母必须像母鹰一样,勇敢放手,让孩子在绝境中求生,然后才能翱翔在天际,做自己的王者。
放手何尝不是深深的爱?也许现在我们羽翼未丰,可离丰满的日子不会太远。蓝天,离我们更不会远,鹰,本就是空中的王者,它终究会在天空中翱翔!可如果你溺爱它,不放手,那在大自然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它又可以走多远呢?
放手大于溺爱,你是不是也该问问心中的明镜“是时候放手了吗?”如果是时候了,你就要像老鹰一样放手。为孩子的前程着想,让他们能在这世界中立足,成为强者。
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放手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篇十:姥姥,请你不要溺爱我!
姥姥,我有许多话想对您说,这些年来,您尽心尽力照顾着全家人,尤其对我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我一直想对你说:您辛苦了!但您也不能太溺爱、太娇惯我了!
姥姥,请你不要溺爱我!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我考了一个十分不理想的分数——93分!这是我上学以来考的最差的一次。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桌子上已摆满了迎接我的“庆功菜”。爸爸妈妈和您都在等着我的好消息,我羞愧的告诉大家我的分数,当爸爸妈妈知道我又是错在粗心大意的看错数、抄错数上时,生气地批评了我几句,也没过于严厉的指责,您却大声的斥责起他们来,我实在忍不住大哭起来,您边指责他们边给我擦眼泪。妈妈看到我“委屈”的样子,恼怒地大声呵斥起来,姥姥您却一转身把我领进了卧室,安慰我,抚摸我的头,指责爸爸妈妈,使我更加羞愧!
姥姥,请您不要溺爱我!水在我们的生命中很重要,每天妈妈都会给我带满满的一壶水,但我都没有按时喝完,总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又一个的理由。今天回家,我转了转坏思想——怎样解释今天没喝的水呢?一进门,您便看见了那满满的一瓶水,急忙拿起瓶子把水全倒进水池子里,我吃惊地张大了嘴,您边拧着瓶盖边说:“等你妈妈回来时,就说把水全喝完了,我也会帮你说说,记住,千万别说漏了!”说完,便又急急忙忙的回到厨房里忙碌,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您先冲我使了个眼色,然后笑呵呵地说:“看啊,文文有进步,把水全喝光了!”妈妈露出甜甜的笑容,刮了一下我的小鼻勾,说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便去换衣服了。我愣在了那里,姥姥为了让我逃避责任,与我合伙跟妈妈撒谎,包庇我,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啊?!——会让我永远依靠这种方法生活、取悦别人!
姥姥,您与我的小秘密还有很多:偷偷塞进口袋的零花钱、偷偷签字的试卷、偷偷扔掉的“犯罪物品”……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您太爱我了,但我还是想对您说:姥姥,请您不要溺爱我!让我自己学会处理事情,让我改掉这些陋习!在您看来,那些关爱、呵护还远远不够,但我不这么认为,你越溺爱我,我就越会逃避一切责任,这样下去即使是一个栋梁之才也会变成废渣污垢。假如我永远生活在溺爱中,我就会变成了一只依偎在爱里的小小鸟,永远也不能飞上蓝天展翅翱翔。但我不想这样,我要做一只心有抱负的苍鹰——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去历练、去成长……
姥姥,请您不要溺爱我!放开您那百般呵护的手吧,让我做一只敢于挑战自我的苍鹰,把每一次的挫折当做一次洗礼,把每一次的成功当作一次成长——去探索这万千世界,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翱翔吧!
篇十一:生活中的溺爱
一天,我放学了,刚走到小区门口时,我被这一幕惊呆了:一个像是中班的小男孩哭闹着跑到他的阿嬷面前,一副非常委屈的样子,抱住他阿嬷文章:“呜呜~有一个男的欺负我!哼!还打我!”阿嬷不以为然:“娃,你和那个小弟弟不是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的吗?他怎么会打你呢?”小男孩见阿嬷觉得没什么,便加大了哭声:”哇~他就是打我,他还用雨伞,你看我的手!“哭吼着把手伸出来。我看见他的手上显出一块红,但并不是非常严重。“何必小题大做呢?”我心里暗想。这时,小男孩的阿嬷见他的孙子大哭起来,手还被打红,火气立刻就上来了,轻蔑地笑了一下,对小男孩说:“没关系!你也去打他!我看他怎样!竟然敢欺负我孙子!”一听见阿嬷的这翻话,小男孩抹了一下眼泪,兴冲冲跑去花坛边,对着一个比他小许多的男孩使劲一推,“啪!”的一声,比他小的男孩一下子坐到积水洼里,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时,小男孩又赶紧跑到他阿嬷身边,得意地笑起来。小小男孩身边的一个他大的女生,她连忙扶起小小男孩,看样子是他姐姐,拉着小小男孩的手去见小男孩的阿嬷,愤怒地说:“哼!那个男孩怎么可以打我弟弟!?”“你弟弟也有打他呀!我只是让孙子还回去。”小男孩的阿嬷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见我和其他人围过来,由于不想“找事”,赶紧找“煮饭”的借口,带着小男孩回家去了。
我站在那里看了许久,直到那个阿嬷走掉才回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篇十二:溺爱,是爱还是害?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内容是这样的:有两棵高大的树,它们张开双臂,保护着一棵矮小的小树,小树光秃秃的,已经面目全非了,这就是它爸爸妈妈“爱”的结果。
这幅漫画虽然有些人不以为然,但它肯定也会引发许多在家当保姆的家长们的好好反省深思。这一切都归于一种爱—溺爱!树爸爸和树妈妈保护小树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在它们帮小树遮风挡雨时,小树也看不见那小小的红彤彤的“球”,更不能接收它的营养了,也与世隔绝了。如果树爸爸和树妈妈去世后,小树该如何生存下去呢?我想没有经历风吹雨打、阳光照耀的小树在没有了爸爸和妈妈的保护下一定难以生存,会干枯、会死亡的!这一切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溺爱!这不是爱,是一种害!家长们,不要再去过份的去爱孩子,那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的!“惯子如害”啊!请你们收手吧,让孩子们学会自理、学会独立吧!这样有助于孩子们今后的健康成长。
生活中,家长惯孩子的事例可不少,以前听说过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寄了一大包臭袜子回家给妈妈洗的事。我听了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一个大学生竟然没有一点自理能力?自己穿的袜子难道就不能自己洗洗吗?到底是不会还是不愿意洗?洗洗袜子只是小事反而要寄回家,哎!真是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我觉得只是因为他的父母从小太溺爱他了,父母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他的保姆了啊!父母的溺爱“成就”了他的懒惰或者使他丧失了自理能力。如果不是他父母的溺爱,会有今天现在的结果吗?不会!溺爱阻碍了他的成长,溺爱是所有爱中的畸形心理,以至于造成今天的局面。他的父母等于拿了一把无形的锥子往自己身上戳啊!拿大石头往孩子身上扔,把孩子推向火坑害了他。全天下的父母听一听孩子们最最心底的声音,连你们自己都忘却的声音:“你的爱,是爱,还是摧残;溺爱,只能让我独自面对苦难!”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请不要再溺爱自己的孩子了,你的爱不是爱,你的爱是一种害!想爱就放手吧!
篇十三:请不要溺爱孩子
从我上小学开始,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总会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总是帮自己的孙子孙女拿着书包……对自己的孙子孙女百依百顺。那时我看着觉得很羡慕那些爷爷奶奶是那么地疼爱他们的孙子孙女。而身边的妈妈总是让我自己拿着自己的东西,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我,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来做,不能因为长辈的“溺爱”,让我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溺爱”这个词。那时的感受并不深。
后来,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事,让我对溺爱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一天早晨,我乘车去同学家。这个时候正是乘车高峰期,我好不容易才挤上车。就在这时,一位提着大包小包的老奶奶上车了,身后跟着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大男孩。老奶奶满脸胀红,直喘粗气。看着老奶奶的样子,觉得很让人心疼!这时,一位阿姨很主动的给老奶奶让了座,然而老奶奶自己却没坐,而是她身后的男孩坐下来。
汽车行驶中突然一个急刹车,老奶奶趔趄着倒在了她旁边的男孩身上。那个男孩头上戴着耳机,嘴里嚼着口香糖。男孩若无其事地把头扭向窗外,依旧听歌。老奶奶的脸胀得更红了,艰难地扶着扶手,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路上车水马龙,我们的公交车也“扭”起了秧歌儿,忽而左右猛拐,忽而紧急刹车,这可苦了车上站着的乘客了,我们只好跟喝醉了一样东摇西晃。又是一个急刹车,老奶奶防备不及,重重地压在大男孩身上。他终于沉不住气了,对老奶奶生气地讲道:“是不是没骨头站不稳啊,非要靠着我。”望着可怜的老奶奶,我实在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喊道:“你不但不给老人让座,而且还推人,这是尊老爱幼吗?”让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就在这一刻发生了—还没等男孩说话,老奶奶就先发话了:“咳咳咳!你这个小孩子多管什么闲事,怎么还管起我孙子来了!是我让他坐的。”“什么?他…他…是您的孙子!”我简直不敢相信。老人不满地瞪了我一眼。
这就是溺爱!老奶奶的溺爱已经把她的孙子变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怪物了!
篇十四:过分溺爱变成害
一只小小的温室花朵正在接受智力投资,但这只花朵并不快乐,因为它的叶子早已因没有养料枯萎了。
这就是漫画——重点培养。
现在的社会上,独生子女已经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现在城市百分之九十,农村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的成长引起了关注。家长们越来越宠爱这些只有一个的儿女。家长们的普遍观点是,要给孩子在智力上提高,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品德、体育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家长们彻底错误了,这种想法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祸根。
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独一无二就成为家庭的轴心,家长事事围着子女转,这样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扭曲性格,从而形成任性、骄横、自私的心理。从而导致犯罪。爱,给孩子带来温暖与安全感,使之情绪愉快,易于开发智力,促进全面发展。但娇宠溺爱、迁就放纵,包办代替、放弃教育、剥夺独立。就会导致孩子经不起挫折,缺乏责任感,难以适应社会。家长过分溺爱,一味娇惯,使子女的欲望不断升级。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少,应该让孩子过得幸福一些,特别是那些过去经历过苦日子的人不愿让孩子再“吃苦”。因此,对子女总是百依百顺,要啥给啥,让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
我们班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下课时,有的同学说,家长已经给她找好了中学,所以他这段时间就可以高枕无忧。结果这段时间,有些同学的成绩掉得很厉害。这就是家长太重视智力,而忽视了儿女的思想问题。
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胜过孩子自己,以至不断给孩子增加课外负担和精神压力。父母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考上一个好的中学,将来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要知道,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上大学。必须承认人与人智力上的差别。因此,尽量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才是明智的做法。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十分愚蠢的,只能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痛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并不在于孩子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在于孩子的德、智、体、美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将来能否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且对社会有用的人。确实,智力很重要,但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他却不走正路,就想马加爵,他杀了人,别人是不会因为他聪明而原谅他的;再说了,如果这个人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会做,再聪明又有什么用?
家长们,觉悟吧,独生子女不是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大阳”,而是要建设祖国的精英!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溺爱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初一作文精彩内容,请关注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