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音乐大师亨利·曼西尼说:“好的音乐的确可以帮助一部烂的电影变得好看一点,但绝对没办法帮助一部烂电影变成一部好电影。
只有电影本身好,音乐也好,才汇合力完成一部精品。

如此说法于电视剧艺术来说同样适用。
近两年,影视剧的热播,引发影视原声音乐大火的环境也越来越多,从《咱们结婚吧》主题曲《终于等到你》,到《老牛家的战役》的《韶光都去哪儿了》,再到正在热播的《扶摇》主题曲《扶摇》,热门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随着剧集播出而广为流传。

原声音乐成就影视的第二春 休闲娱乐

影视原声(OST)成了音乐家当的新救星吗?董冬冬和陈曦是较早涉足影视原声的两位音乐人,近两年大热的影视剧里常常有他们的创作,如《公民的名义》《欢快颂2》《智囊同盟》等,日前,正在为《爱情进化论》录制新歌的他们接管了晨报的专访。
OST不仅对音乐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些“量身定制”也成为剧集代价的“第二春”。

有些并不能称为OST

OST的全称是Original Sound Track,常日翻译成“影视原声”,包括影视歌曲、背景音乐等。

不少不雅观众以为片头、片尾曲便是所谓的OST,如《流星花园》片尾曲《你要的哎》。
董冬冬说:“高晓松在一个节目里曾说,台湾的古装剧里能听到他创作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不是OST,这是唱片公司的打歌行为,音乐跟剧一点关系都没有。
一贯以来,电视剧都是最好的宣发路子,电视剧火了,就会带动一首歌的盛行,比单独发唱片省力,以是唱片公司看到有什么戏要播,会出钱给片方,买下片头或片尾的位置,但这首歌的内容跟剧没有关系。

内地很早就有OST,如《渴望》《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杰歌》《枉凝眉》等等,这些歌曲在被人传唱度的同时,也让人想到戏,“因此,OST是非常主要的”,董冬冬说。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扶摇》,董冬冬和陈曦卖力全剧的音乐创作。
这次董冬冬没有采取传统的中国风,而是利用了苏格兰风格的旋律,“一样平常古装戏都是笛子或琵琶,但是对扶摇这个人物来说有点太软了。
写扶摇主题音乐的时候,我脑筋里溘然想到苏格兰小提琴。
以往大女主的戏从来没有过这种具有跳跃感的旋律,但用在里面又不会太出格,你一听就会记住她。
十年前我曾做过《永不磨灭的番号》OST,这是一部抗战戏,我利用的是美国西部片的配乐风格,让剧中人看起来像西部牛仔一样洒脱。

创作者要有做事精神

OST是为剧量身定做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从拍摄开始就参与。
像董冬冬和陈曦为《欢快颂2》创作了14首原声,每一位主演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OST,在创作这些人物主题歌前,要跟每位主演进行深入沟通,蒋欣就曾和他们畅聊三小时。

《爱情进化论》他们参与得更早,陈曦参加了很多谈论会,“OST是影视剧后期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拍摄是骨头,那么后期就像血肉。
它的主要在于‘保护’演员,比如有些没拍出来的感情和细节,或是有些话直接说出来不那么可爱,音乐就即是是人物心声的吐露。

在当下的乐坛,音乐人追求的是个性,而OST创作者遵照的是“做事精神”。
像《扶摇》,董冬冬和陈曦可以说是临危受命,陈曦先容,“从OST创作角度看,我们会更看重与剧的结合,只管即便为剧加分。
比如《扶摇》是女主的骨,是人物精神,《一爱难求》是血肉,是她的情绪,《血如墨》是她的行动不雅观念,它们是一个整体,又互为补充。

OST家当还有上升空间

不可否认,随着影视剧这块蛋糕越来越大,海内的OST家当也随着发达发展起来,需求量日益扩大。
就像陈曦所说,每年都会有三四十个项目找到他们,他们会做选择。

但市场无法避免“工业”所带来的那些尖锐问题,也的确让创作者深感困扰。
比如莫文蔚演唱的《扶摇》片头曲,有些不雅观众反应不足大气,陈曦阐明道:“不雅观众的审美被以往古风的OST给固化了,像我们给《武媚娘传奇》写的,霸气热血,本来想找一个粗嗓来唱,但制片人看完以为须要找嗓门更高的,于是约了孙楠。
再如《大唐光彩》片头曲《光彩》,原来约韩磊演唱,能立得住,但是片方颠覆传统,选了任嘉伦这种年轻的软软的嗓子来唱,事实证明任嘉伦也不错。
还有,这次做《扶摇》,我们和制片人杨晓培充分沟通后,特殊约了nine percent的主唱尤长靖来演绎男生的人物主题曲《傲尘凡》,他的演唱很有传染力,而且成功打通了歌迷和剧迷之间的双向引流。
好的创作者一定要冲破桎梏,带给不雅观众不一样的东西。

“OST一定要对影视气质卖力,完成之后,不能永久让你心中的那一个好声音来演绎,而是要考虑让更多适宜的好声音加入进来。
”董冬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