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在郑州演出两天来,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一句顶一万句》话题持续“霸屏”。伴随着全国巡演的开始,相信关于《一句顶一万句》的谈论还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热烈开展下去……由于舞台上演的是别人,说的却是你我都有的苦处。
苏瑜/文 马健/图
全国巡演:让更多的人听到像歌儿一样好听的河南话
“看了演出后,我很激动。这个作品别开生面,无论是导演的手腕、演员的演出,还是舞美灯光等各个环节,都非常好。”著名豫剧演出艺术家王素君在接管采访时连连叫“好”,“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个作品节奏特殊紧凑,故事虽然大略,但是通过大略的道具、舞台布景,把每个人物的个性都展现得非常充分,这部戏了不得。”
作为跨界“专业”不雅观众,王素君说:“从这部话剧里我学习到很多,也有很多思考,感谢这部戏!
祝福它越走越好。”
郑州一位西席赵娜也向主创职员反响:“这部话剧演得真好,我中途几次落泪。从杨百顺身上我看到,无论生活和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他都始终保持着自己内心的淳厚和蔼良,以及面对生活磨难永不屈服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河南人的精神品质吗?”
“我也坚信,《一句顶一万句》的全国巡演会让更多的人听到像歌儿一样好听的河南话,让更多的人理解河南,看到我们河南人身上的精良品质!
”赵娜激动地再三道谢,“再次感谢你们,让我们不雅观看到了如此好看的一部话剧!
”
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陈红旭昨晚也坐到了不雅观众席,看完《一句顶一万句》,他由衷地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段话:“不雅观看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导演很厉害,演员演得真好!
感慨万千,这是部传得开、留得住的戏,由衷祝贺。”
除了这些业内不雅观众,普通市民也深深被这部戏打动。“特殊好,特殊精彩,全河南话的演出觉得很亲切,看到这样一部高水准的话剧,非常难得,也很过瘾”。
笑中有泪:演的是别人,说的却是你我都有的苦处
两个小时的演出,全场笑声不断,而10多处泪点也频频让不雅观众湿了眼眶。
“他们不是在‘演’,他们便是把父辈的生活搬到了舞台上”“我看哭了,由于我想起了我的家人”“意犹未尽,从头到尾没有一刻分神”“节奏紧凑,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还想看下一部!
”“虽然是用河南话演出,但表现的是全体人类的情绪,冲动!
”……演出结束后,关于《一句顶一万句》的好评不绝于耳。
“剧中全是小人物,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蒸馒头的………他们在人群中占多数,但是说话不占地方,一万句不顶一句,这些话压到心底就成了苦处,但是万千的苦处汇在一起就成了年夜水。”一名郑州不雅观众表示,刘震云和导演牟森很好地传达出了普通中国人的存在状态和生理状态,从中可以看到河南人吃苦刻苦、诙谐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中原的态度和精神。
来自刘震云家乡延津的不雅观众陈师长西席说:“能把我们河南人的精神,河南的文化特色通过舞台剧这种办法推广到全国,很有范儿。”
河南话河南的耳朵听,河南的心灵在涌动
谢幕时,原著作者刘震云、该剧导演牟森的“意外”亮相,更是给现场不雅观众惊喜。“去年的4月20日,《一句顶一万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到本日整整一年了。到这场演出也是整整第30场,已在海内20多个城市演出过。”导演牟森的话,让激动的不雅观众安静下来,全体戏院鸦雀无声,大家凝神谛听:“对我来说,郑州的不雅观众可以说是最最最主要的,由于它意味着考验,意味着回家。河南话河南的耳朵听,河南的心灵在涌动,我以为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事实证明,这次演出向家乡的不雅观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牟森由此也加倍强了对即将连续巡演的信心:“感谢舞台上这些了不起的演员,感谢河南不雅观众,感谢郑州报业集团!
”
《一句顶一万句》是豫籍作家刘震云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包含百余个人物,超过七十载光阴,完全改编的难度很大。刘震云在谢幕时称:“这个话剧用天下上非常先锋、实验和后当代的艺术手腕,还有古希腊歌剧的歌队形式进行诠释,导演牟森用他独特的话剧构造把小说解构了,中途七易其稿,虽然碰着很多困难,但他总能找到钥匙,以是我说牟森师长西席是一个能找到钥匙的人。”
2018年,经由牟森改编的话剧《一句顶一万句》1.0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随后巡演20余个城市。而这次郑州站演出的《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是2.0版。该剧15名演员阵容,一共饰演了40多个角色,除了两名履历丰富的豫剧演出艺术家赵吟秋、边玉洁,其他皆为青年演员,最小的只有21岁,剧中险些每位演员都是分饰多角。
在现场看到,演员谢幕时,每一位出场和不雅观众互动的演员都得到了不雅观众如潮般的欢呼声“我是商丘的!
”“我是平顶山的!
”……这群从河南走出到全国各地的话剧年轻演员,因《一句顶一万句》再次回到家乡,登上家乡的舞台。
“感谢大家腾出韶光谛听普通人的心声,《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接下来将在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明年再回郑州演出‘回延津记’,后年再演《一句顶一万句》的出、回两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放在一起,大家才能看到‘出’和‘回’在艺术构造上比拟的力量,《出延津记》是对这个地方伤心了,《回延津记》是以为故乡还是自己的解忧之地。何以解忧?唯有延津。”刘震云的话引起现场不雅观众阵阵欢呼,刘震云动情地和家乡父老约定:“明年郑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