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原连庄,蔬菜栽种领域专家,主攻白菜,中原地区近一半的大白菜,都是她的精品。

提到他的小麦成绩,她如数家珍;提到她的白菜贡献,他管窥蠡测。

小麦白菜苹果背后的故事好嗑又好哭 休闲娱乐

最新一期《开讲啦》节目中,“麦爸”“菜妈”共同讲述二人相互理解,又相互竞争的独特浪漫。

01

农学家夫妇定下“十年之约”

输的人要“做后勤”

茹振钢回顾,幼年的他认为能吃上一顿饱饭便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于是从小便萌生了要让地皮长好庄稼的想法,终年夜后,他武断地报考农业院校。
怀着相似的空想,原连庄也报考了农业院校,只愿让更多人吃到好吃的蔬菜。

毕业后,茹振钢和原连庄均被分配至河南新乡事情,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逐渐走到了一起。

婚后,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与家庭之间的抵牾,夫妻俩定下“十年之约”:看看谁最先研发出新品种,成果少的人“做事”家庭、做好后勤保障。

1989年,原连庄成功造就早丰年夜白菜新品种“新早898”,不久后又造就出“新乡小包23”,丰富了国人的“菜篮子”。
茹振钢也不示弱,成功造就“百农64”,这个小麦品种抗病、抗倒、品质好。

第一个“十年之约”,二人就这样打了平手。

转眼到了2002年,茹振钢带领团队经由8年努力,终于将“百农矮丰66”小麦品种带到关键的试种阶段。
然而,这一年的播种却遭遇不利条件——播种晚,又恰逢强降水,大片麦苗冻去世或淹去世,这对茹振钢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为了让丈夫振作起来,原连庄提出第二个“十年之约”。
这个约定不仅是对彼此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经由努力,茹振钢造就出被誉为“黄淮第一麦”的“矮抗58”小麦品种,其播种面积占到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而原连庄主持研发的“新乡小包23”也火爆市场,现在中原地区每2棵白菜中,就有1棵是她造就的品种。

02

遭遇12级大风

他却站在试验田边大喊“好好好”!

今年麦收时节,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的河南,一场大旱之后又遭遇了高达12级的大风,让人揪心不已。

研究小麦近40年的茹振钢,支着竹杖、顶着大风站在试验田里,仿佛一位送学生们进入考场的老师,紧张激动中还带着期待。

原来,小麦越是附近收成的时候,越是“头重脚轻”,很随意马虎在丰收之前倒伏,影响产量。
平时,茹振钢会利用风洞等设备来检测小麦的抗倒性,但他认为,只有在大自然的“实战环境”下,才能真正考验小麦品种的抗倒能力。

茹振钢先容,他给不同小麦设了“擂台”,不雅观察不同品种小麦在大风中的表现。
成功筛选出抗住12级大风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后,他激动地在大风中连声夸奖“好好好”!

像这样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茹振钢都会第一韶光分享给原连庄,他乃至每天一醒来就给妻子“唠叨”自己脑海中闪过的灵感和想法。
逐步地,原连庄也养成了习气,和茹振钢一起磋商研究办法,她还会把茹振钢说的话记下来,整理成书——《我的小麦爱人》。

曾经“一比高低”的夫妻彼此造诣、共同前行,科研便是他们爱情的“纽带”。
茹振钢说,“人字的构造,便是相互支撑,她便是那一撇,我便是那一捺。
相互支撑,才是家庭生活、事情成绩的根源。

03

小麦+白菜=苹果?

作为农学界的“爱情佳话”,茹振钢和原连庄相濡以沫多年,二人也常常“吐槽”彼此,可字里行间又满是心疼。

茹振钢曾说:“白菜是我的情敌,把我爱人的韶光都占去了,但我为她自满。
她‘领导’了一大批白菜,她最厉害。
”原连庄则表示,每次丈夫放工回来累得不想和她说话时,是自己最烦也最心疼丈夫的时候。

在女儿眼中,“小麦爸爸”忙起来就不着家,“蔬菜妈妈”有时候就把自己放在白菜地里,“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全是白菜”。
正是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小麦爸爸”和“蔬菜妈妈”的女儿长成了一名农业科学家,并选择苹果作为研究方向。
对此,茹振钢笑着说:“我们一起为中国人守饭碗。

今年,茹振钢造就的新品种“百农5819”,亩产达到1600斤。
而40年前,他刚随着老师参与小麦育种时,我国小麦亩产仅有850斤。

茹振钢表示,这是给老百姓造就的品种,“要让老百姓放心地种,放心地收,喜悦地产生效益。

综合《开讲啦》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