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贯闲置的水利发电设备刘洪听很无奈。

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普通的农人,或者是一名建筑工人,但是,他更乐意把自己当成一位发明家,他便是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南辛庄农人刘洪听。
由于热衷于发明创造,他历经十年,发明了水利发电设备,并得到了专利。

临沂须眉十年造出发电水车 为获专利欠债上百万 汽车知识

他梦想着把这项发明专利运用到沂蒙大地上,并在全国推广,但是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平坦,巨额的资金投入、繁琐的审批手续等一系列的问题,让他感到步履维艰。
他不禁感叹:“想要圆发明家的梦想怎么这么难!

十年磨剑,发明水力发电设备

4月27日,跟随刘洪听来到河东区汤河闸水利枢纽工程,他的水利发电机的试验机就安装在这里。
试验机直径10米,像个小型摩天轮矗立在水渠中。

在试验机旁,刘洪听向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2003年,还在水利局事情的刘洪听到南方稽核的时候,有时看到河里有水车在发电,于是就想到了能否用流水来发电。

想到就要做到。
从那开始,刘洪听开始了他艰辛的发明之路。
由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险些所有技能问题都要看书研究、找人请教,有时还要到外地厂家去偷师学艺,就这样在不断摸索中,他办理了技能问题。

“这样一台重达16吨,直径十米的发电机都是我手工完成的。
”刘洪听指着试验机见告,机器的尺寸哀求很精准,不许可有半点马虎,他必须自己一点点打造出来。

各个难题都办理之后,刘洪听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并且在2013年分别得到临沂市专利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河东区科技部门还为他的发明设立了能源研究所。

为获专利,背负上百万欠款

自己的发明能得到专利,这是对他十年努力切实其实定,这让刘洪听大喜过望。
但是,回到现实中,他又不禁为专利的出路苦恼起来。
“得到专利只是开始,我想看到它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刘洪听说,如果科技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那么他的付出便是空费,他近三百万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提及这三百万的投入,刘洪听长叹一声。
“一半是我这十几年挣下的,一半是在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
”为此,刘洪听结婚这些年来,乃至都没能给家人一个稳定的家。

在2013年得到专利之后,为了能让发电机真正地运用起来,刘洪听更是把原有的事情辞掉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个发电机上,而且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发电机试机后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还须要连续投入。
”刘洪听说。

“虽然科技局每年会给予一两万的补贴,但是对付这些投入来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刘洪听说,在民间有很多专利便是由于找不到买家,又没有后续的资金支持,末了都烂在了手里。

想在家乡运用却困难重重

“只要有水流的地方,哪怕是污水,我的发明就可以运用。
”在刘洪听看来,他的发明不仅环保还能盈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项目,他想把自己的发明留给家乡,让家乡人受益。

刘洪听以一台他发明的、本钱价300万元的水力发电设备为例给做了先容,一小时可以发电200度,按照并网价每度0.42元打算的话,一年就能获利70余万,4年就能够基本收回本钱,“利用这个发明,不仅可以节省出电费,每月剩余的电通过并网后还可以发卖给电网,完备能够做到省钱、赢利、环保三不误。

从2013年至今,不断有商家、企业慕名找到刘洪听寻求互助事宜。
特殊是福建、广州等一些南方城市的商家都曾来稽核洽淡,有一家四川的单位对污水发电非常感兴趣,出价5000万要买走专利。

“一下子卖了可以赚一些钱,但是我不愿意那么做,我想让它先在临沂利用起来,这样一来,可以先让家乡人受益,还能不辜负那些一贯支持我的人。
”面对高额诱惑,刘洪听没有动摇,下定决心要让发明从临沂走出去。

注册水利发电公司、进行环评、水利局放水试机、申请并网……刘洪听说,想要在临沂开始运用,程序错综繁芜,还有很多事要做。

“从2013年到现在,两年韶光了,进展很慢,最可不雅观的进展便是试验机安在了汤河里,等待试机。
”短缺资金支持,申请程序错综繁芜,这些都让刘洪听感到精疲力尽,有时乃至产生了放弃的打算,但是想想自己的发明梦想又鼓足了劲。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