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石塔社区,谁家的电灯不亮了,水管堵了,总会不谋而合地想到“殷大师”。这位被亲切的唤作“殷大师”的便是今年64岁的殷璐佳。从小就喜好发明创造的殷璐佳,退休之后,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甘心当起了小区里的责任维修工。“找我帮忙解释大家书赖我,这些都是‘小事情’。”殷璐佳这样对说。
十年如一日
责任为邻居修水电
“何奶奶,帮你把灯泡换好了,你试试看……”上午8点,64岁的殷璐佳接到邻居何奶奶打来的“乞助”电话,立即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急匆匆地赶到老人家中,帮忙改换了破坏的灯泡。
完事后,殷璐佳还细心地检讨了老人家中的线路,并叮嘱道,“夏季用电要小心,我下次来帮你换一个LED灯泡,又亮又省电。”
对付殷璐佳这位“好邻居”,今年85岁的何奶奶一个劲地夸赞道,“这些年多亏了小殷,帮忙办理了家里很多难题,我和老伴都很感谢他。”
提及殷璐佳,石塔社区的居民无人不知,十年如一日,为街坊邻里责任修水电,大家被他的奉献精神所冲动。
不是“科班”出身,殷璐佳的这般妙手艺如何练就?干过钳工、跑过运输、当过客服,殷璐佳从事过多种行业,唯独对“动手的活”一贯抱有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那会才十几岁,隔壁邻居喜好玩无线电,我就用电线、焊锡等物品交流图纸,学习用矿石制作二极管。”殷璐佳自满地说,敢想敢做是他的上风,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翻查资料、购买零配件,他乃至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给邻居业余生活带来了精神享受。
退休后的殷璐佳依然没有闲着,反而对水电气维修、发明创造更加投入,每天阅读干系书本,一边学、一边做,让他成为了街坊邻里心中的“生活达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家便是一间“科研所”
上午9点,来到中小街25号,殷璐佳居住的房屋从外表来看,便是一间老旧的民房,可推开大门,屋内却别有洞天,仿佛走进了一间“科研所”。
一间房间被殷璐佳用作事情室,一台电脑用于平时查阅资料和购买工具,地面和木架上摆放着水电气方面的各种工具和零配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汽车充气泵,可以说,搜罗万象。
殷璐佳在家中的“发明创造”不仅于此。由于老旧民房采光效果不好,纵然白天,家中的电灯也得永劫光开着,为了节约用电,殷璐佳的一项“发明成果”出身了。
“我在网上买了一块光伏发电板,安装在屋顶,通过调节器降落电压,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存入一个电瓶,足够供应家中日常的照明用电。”殷璐佳一边指着屋顶的光伏发电板,一边先容说,从目前所交的电费来看,这块光伏发电板起了很大的浸染,为家里节约了近百元的开支。
“我便是一个‘工具控’。”殷璐佳如此评价自己,凡是与发明创造、水电气维修干系的工具,他都会当仁不让地购买回家。用殷璐佳妻子的话说,“我们没有积蓄,积蓄全部变成了工具。”
把稳到,殷璐佳所有的发明创造、水电气维修,没有给他带来一分钱的回报。殷璐佳说,“这是我的兴趣爱好,只要手拿工具,我就很快乐。”
通讯员 春临 秦佳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