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公布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飞机”外不雅观设计专利荣获金奖。
由此,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这些助飞战机的“隐性”翅膀,再次成为航空爱好者关注的热点。
本期《兵器大不雅观》特殊约请有关专家为您解读干系内容。

战机气动布局的“三大宝”

战机隐性同党那些事儿  第1张

除少数垂直起降战机在起降阶段靠改变气流方向来产生升力外,大多数飞机都是靠运动过程中机翼产生升力来战胜重力的。

机翼升力产生的缘故原由比较繁芜,干系理论也较多,很少有哪种理论能够完备解开升力产生的全部秘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飞机升力紧张来源于机翼高下表面气流的速率差导致的气压差,升力的大小与气流运动的速率、空气的密度、机翼的面积和机翼角度有关。

当然,飞机翱翔时也会碰着各种阻力,如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勾引阻力、滋扰阻力和波阻力等。
不断优化气动布局,其浸染便是增加升力、推力和安全性,减少各种阻力。

气动布局是决定战斗机警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
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与机翼比较不足“显眼”,属于战机“隐性”的翅膀。
从浸染上讲,它们算得上是现役主流战机气动布局的“三大宝”,在世界各主流战机上发挥着重要浸染。

升力体布局。
相对付传统翱翔器的机翼设计,升力体是一种完备不同的观点,它采取三维设计的翼身领悟体来产生升力。
这种设计可在较低速率下得到较大的升力。

自从1957年艾格尔斯和阿伦两位科学家有时创造这种设计的上风后,美国和苏联就开始了干系研究。
美国的航天运载翱翔器“冒险星”的1/2比例原型机X-33、太空救生船原型机X-38均采取了升力体构型。

采取升力体设计的三代飞机有苏-27、米格-29等;四代机中有F-22、F-35、苏-57等,个中苏-57的升力体设计特色更加明显,机身宽大,升力更强,阻力更小。

边条翼布局。
作为50年代中期涌现的设计,边条翼是在常规后掠翼或三角翼布局根本上,在机翼前缘翼根部延伸出的一对贴近机身的狭长、尖前缘、大后掠苗条翼片。
常日边条翼都设计成与机身和主翼完备领悟的形式,形成复合机翼,可改进战机的机动性、过失落速特性,特殊是能有效提升飞机升力。
它常日分为机翼边条和机身边条。

鸭翼布局。
又称前置翼或前翼。
早在1903年,莱特兄弟的翱翔器就利用了前翼配置。
这种配置的特点是将水平稳定面放在主翼前面。

采取鸭翼的飞机布局称为鸭式布局,代表机型包括俄罗斯的部分苏-35、苏-34、苏-30MKI,欧洲的“台风”“阵风”和“鹰狮”战斗机等。

有的战斗机鸭翼不能操纵,有的则可操纵。
鸭翼可操纵的如欧洲的“台风”“阵风”和“鹰狮”等,这类鸭翼除了可产生涡流升力外,还用于改进跨声速过程中安定性骤降的问题。
降落时,可操纵鸭翼偏转角度,起到减速板的浸染。

根据安装位置,鸭翼可分为上、中、下三种配置,综合考虑升力和失落速迎角效果等成分,鸭翼布局的飞机常采取上鸭翼和中鸭翼。

组合不是大略问题,关乎创新与实力

不同的气动布局在不同的翱翔状态下各有千秋。
作战需求不同,战机对气动布局“三大宝”的选择及组合办法也不同。

边条翼和升力体组合。
对战斗机来说,采取边条翼能改进翱翔性能,战胜常规后掠翼、变后掠翼飞机在低速特性、波阻、翱翔稳定性等方面的不敷。
采取升力体则可增加战机内部有效空间,降落翱翔阻力,提高高速翱翔能力。
因此,F-22、F-35、苏-57、苏-27和米格-29等都采取了边条翼和升力体相结合的布局。

第一种成功采取边条翼并结合主动掌握技能的是F-16战斗机,但将边条翼和升力体结合得较好的是F-22。
它的边条翼从机头顶点延伸到翼根,与机身和进气道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一个升力体,在产生更大升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翱翔稳定性。

鸭翼与边条翼组合。
当代翱翔器为提升升力系数,不少选择了鸭翼和边条翼共存的布局。
比如,俄罗斯的部分苏-35、苏-34、苏-30MKI,欧洲的“台风”“阵风”和“鹰狮”等都是如此。

这种气动布局的战机拥有更好升力和敏捷性。
鸭翼尺寸一样平常比较大且与机翼分开,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附加升力比苗条形的边条翼大。
边条翼在某些情形下,又能比鸭翼产生更大升力。
两者的组合相得益彰。
除了增加升力,鸭翼还有利于保持飞机的翱翔稳定性和可控性。

美国和俄罗斯第四代战斗机采取的是常规气动布局,未采取鸭式气动布局。
缘故原由很多,个中之一便是采取鸭式布局时,飞控处理较为困难,而且会给战机隐身设计带来更大难度,以是他们回避了这一布局设计。

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组合。
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飞机警活性,还要考虑稳定性、操纵性、强度、刚度等一系列问题。
特殊是当代飞机追求高机动和高速率,对气动布局的哀求更加苛刻。

环球同时采取鸭翼、边条翼和升力体气动布局的战机很少,一个最紧张的缘故原由便是如此组合设计难度很大。
但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显然成功占领了一系列干系难题,这也是其设计获奖的缘故原由。

采取鸭翼和边条翼设计,就必须面对鸭翼、边条翼和主翼的事情匹配问题。
这两者如果与升力体设计同时采取,则要面对的问题会更多,其大小、形状、位置等参数都须要通过精确打算和大量风洞试验才能得到,如此,组合才能达到最优。
而且,在增效的同时如何减重,若何在重量和翱翔效能中间取得平衡,也是设计职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些,都会使干系设计难度大增。

这种组合,不是大略的搭配,而是无数次测试与风洞试验的结果,关乎创新与实力。

“三大宝”,未来能否随着战斗机一起飞

未来战斗机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全高度、全天候、全方位空战能力。
一些专家将其紧张特色概括为“六超”,即:超扁平形状、超声速巡航、超常规机动、超远程打击、超维度物联、超域界掌握。

综合各国对下一代战斗机的预期和理解,推测下一代战斗机有可能配备人工智能和量子雷达,具备在无人参与的情形下遂行战斗任务的能力,能够达到高超声速,出入近太空,并可利用新物理事理武器等。
因此,有人/无人掌握系统、提高隐身性、改进翱翔性能和通信系统是下一代战斗机的关键标准。
个中,有人/无人掌握系统、隐身性、高超声速翱翔性能等,都将基于飞机气动布局的全面创新。
这就决定了气动布局设计仍将是新形势下的“老命题”。

升力体布局是未来战斗机的盛行模式。
未来战机被期待具有大挂载量,这就须要采取翼身领悟的升力体布局,来实现机翼加大载油量和机身增加升力。
鉴于探测技能突飞年夜进,为提高在沙场的生存力,未来战斗机必将采取更刁悍的隐身设计,个中飞机布局上极有可能采取超声速无尾三角翼升力体设计,彻底取消平尾和垂尾。
全翼身领悟和大升阻比的升力体设计,可以使战机得到更高的机动性和隐身能力。

边条翼布局或将是未来战斗机的标配。
采取中等后掠翼加大边条翼是第三代高机动性战斗机的范例设计。
第四代战机如F-22采取了分外的边条翼布局,F-35、苏-57等也采取了分外的边条翼设计,因而具有优秀的翱翔品质。
未来战斗机一样平常是现有战斗机技能的延伸,因此,边条翼布局仍将是未来战斗机不可或缺的设计,只是其设计将更加超前与合理。

未来战斗机也可能采取鸭式布局。
鸭式布局的战斗机,基本上可以打消失落速的可能性,即飞机不会进入“螺旋”。
为避免传统鸭式布局的不敷,未来战斗机有可能设计成升力体鸭式布局,即让升力体机身起到鸭翼的功能,以便战斗机高速翱翔和机动。
这一布局可能成为未来翱翔器的根本。

乘波体布局可能运用于未来战斗机。
乘波体的观点如今已在一些高超声速导弹上有所表示。
下一代战机具有无人驾驶、速率快、高度高、巡航间隔远、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很可能采取一种高升阻比和强机动性的气动形状。
适宜高超声速翱翔器的形状有升力体、翼身领悟体、轴对称旋成体、乘波体等。
因此,乘波体构型也可能是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趋势之一。

(编者注:为表述统一,本文战机划代均按我国军方划代标准。
)

(仪艳磊 蒋天合 张光山 作者单位:空军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