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这首粤语童谣那么的好听,耐听。原来是出自名师之手。除了曲,还有歌词
小小的宇宙欢欣的宇宙
蹦蹦跳哈哈笑是我小时候
小小的宇宙天真的宇宙
真的我真的你唔系小木偶
爱动脑筋活泼天真凡事好发问
踢波跑步打千秋不知天高地厚
小小的宇宙缤纷的宇宙
像皮球每天转奇妙事不断有
曲和歌词搭配在一起,瞬间让你回到童年高枕而卧,无拘无束的光阴里。懂粤语的知道歌词便是我们这代小朋友童年所过的生活。可想而知以前七八十年代的音乐人连童谣也多么的严谨。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粤语童谣是出自大师之手。1984年 周星驰TVB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就当过主持人
这档儿童节目还有张国强、谭玉瑛、梁朝伟、曾华倩、蓝洁瑛、朱茵、郑伊健等一众艺人。这个节目的主题曲《430穿梭机》我现在随便也能背出歌词:
一飞冲天去,
一飞冲天去,
小小穿梭机
那时的我对粤语童谣的爱好不亚于后来喜好盛行歌。无论普通话的,粤语的,我都会唱。小时候没有钱买录音带,只能靠用旧的录音带录电台播放的来听。
当年好听的粤语童谣可多了。街知巷闻的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一首用古诗《静夜思》做的《床前明月光》
比较经典的有:《雪姑七友七个小矮人》梁汉文的《七友》也选自这歌。还有《一支竹子》
《洗白白 》《有只雀仔跌落水》《大西瓜》《聪明的一休》《凼凼转,菊花园》
《寻晚只公鸡点样叫》《排排坐,吃果果》《天下真眇小》《何家公鸡何家猜》
粤语童谣可是我们广东七八十年代人幼年一段难忘的影象
不是自大,那时的普通话童谣根本无法和粤语童谣比较。普通话的能称得上经典的就那么几首
《送别》《让我们荡起双桨》《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娃哈哈》《卖报歌》《小燕子》《大海呀故乡》等等
记得2016年,在广州小蛮腰里举办了一次儿童音乐大赛,有位小朋友用广东童谣《月光光》的音乐跳了一支舞,当时看得我如痴如醉,真想自己有个女儿让她学舞蹈。
可时至今日,粤语童谣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不但没有新的作品。画面上的风格还依旧一成不变。要知道,童谣是幼儿措辞发育阶段的一个主要的启蒙老师。现在的孩子不只在听觉上,视觉上也同样吸引。但失落落的粤语童谣,险些没有几个小朋友爱听。反不雅观普通话的《宝宝巴士童谣》
不只画质清晰,还做成了动漫
手机高下载一个APP,什么童谣都有了。唯独没有粤语童谣,软件里还用车做成的动画
哪个小朋友不喜好车?就我3岁儿子买的怪兽车,小巴士就一堆了。一天到晚就喊:怪兽车出动!
实在并不是反对普通话的童谣,但有些是不适宜粤语地区的小孩听的。比如一首:家族歌!
歌词里: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粤语地区的叫:嫲嫲,或者直接叫阿嫲,奶奶是儿媳对婆婆的称呼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粤语地区不叫伯伯,叫:伯爷
爸爸的姐姐叫姑姑 粤语地区叫:姑妈
妈妈的弟弟叫舅舅 粤语地区叫:舅父
像有些童谣说过春节吃饺子,广东人谁过年吃饺子?
可无可否认,国语童谣做得非常棒。有些童谣也挺潮流时尚的,像《海藻歌》《小玉米》《包饺子》不只画面好看,还非常动感。
纵不雅观本日,粤语盛行曲00后的一代说过期,老土了。卡通动漫,童谣,盛行曲都是国语的。小孩还没上幼儿园已经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何保护?
说粤语边缘化一点也不过分。看看现在广东的幼儿园学校学生都用什么措辞互换?我只能在家里不断的用粤语和孩子互换,总算也有点效果。但很多不是广府地区的家长根本不重视这块,连日常互换自己的家乡话也不说,只用普通话。
说粤语不是自满,广东何谓(粤)?一个广东人不会粤语如何叫广东人,就算有口语文化的广西人,大家用口语互换起来都感到分外的亲切。毕竟广东广西文化留长。自己的母语也不会说?对得住先人吗?就像你用纯洁的普通话说你是四川人,谁信?
大环境下,如何保护和继续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