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峨街圩场。
本文图均为 董驰迪 图

说不同的话,赶同一个场

广西隆林一个没有围墙的平易近族博物馆 汽车知识

隆林的旅游业还处于启蒙阶段,不少所谓的景点,不是故弄玄虚便是虎头蛇尾,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赶街”,也便是隆林的圩场。

和大多数西南县城一样,隆林也有赶街的习俗,各乡都有“街日”,但是,陌生的地名和浓重的口音成了我打探街日最大的障碍。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隆林大多说壮语,每次他们回答得喜逐颜开,我也只能报认为难而不失落礼貌地微笑。
末了,激情亲切的堆栈老板给我列了一张详细的街日表,才锁定了德峨街圩场。

赶街要趁早,六点不到我就坐上了去德峨的乡间小巴。
车厢被挤得满满当当,蒙亮的山路上,一辆辆满载货色的摩托飞驰而过,后座上总是一个紧搂鸡鸭的女人,时时腾出一个手挡住被风吹乱的头帕。
赶街像是一场大派对,女人们总是“艳服出席”,现场也险些成了民族服装秀。
能看到最多的是偏苗——头戴镶着白边的层叠大黑帕,大襟短衣配上有三条横纹的长裙。

这里并不盛行环保袋,人们统一背着竹编背篓,随时就会有人扛着长竹篓里的猪仔或者鸡鸭从你身边挤过。
一只良种猪仔总是会引起围不雅观,但更热闹的必定是各路巫医奇术。
“大仙”被围得只闻其声,听不懂壮语的我只能拨开人群隐约看到一地的“珍奇药材”。
逛累了,在岔路的小摊上吃了一碗叫做“米虫”的糖水,和阁下买苗绣的摊主聊了聊,她便开始教我如何分辨白苗和花苗。

大树脚村落里的老屋

大树脚和冷水瀑布

回城的下午,我琢磨着再去别处外走走,车站门口,摩的司机正在日头下百无聊赖,聊起来说带我去看看大树脚和瀑布,地方听起来并不特殊吸引人,但他表示车费随便给点就行,并搓着困倦的黑脸说,“太热了,开车凉爽点!
”,我哈哈大笑跨上了后座。

原来,大树脚是一个苗族村落落,由于坐落在一颗千年古榕脚下而得名。
现在的村落落被公路分成两半,中心建起了一个象征性的门坊,准备打造成民俗村落,不过走进村落内,老旧的干栏式建筑还保存不少。
住民洞开着大门,见到我这种探头探脑的游客,并不当心而总笑得有些腼腆。

冷水瀑布到是和水温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由于它在冷水山上,水源来自不远处的梅达地下河,近百米的落差看起来的确有几分壮不雅观。
比起这两个“景点”,“导游”更为可爱,一起上不断给我遍及各种吃喝,尤其是苗家人的上乘佳肴“羊瘪汤”。
它是用羊的内脏剁碎混煮而成,个中的窍门是要保留羊胃和肠中未被消化的青草渣,这样煮好的羊瘪汤会呈现出浓厚的黄绿色。
我一听就表示完备不想考试测验,司机却几次再三强调那才是精华,还可以治病。

平流寨,梯田里的传统村落。

平流壮寨

看出我对老寨的喜好,司机向推举了平流寨,听说这里保留了一大片老式建筑。
不过,平流深藏在隆林县的金钟山乡,背靠国家级黑颈长尾雉森林保护区,县城每天只有两班车去,一班车回。
经由3个小时的颠簸,末了还有5公里山路,根本不通车,连开摩的都寸步难行。
司机一起不断和我说话,以确保我没有被颠下车去。

事实证明,这一起跋涉是值得的。
平流寨是一个青衣壮的世居村落寨,百户人家全是统一的原木干栏式房屋,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原汁原味地保留到现在。
全体寨子镶嵌在层层叠叠的梯田边上,组成一片高低错落的古铜色建筑群。
不过可惜的是这里的住户已经不多,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大都迁出山外,房屋也即将统一方案保护。
要知道,即便远在隆林,不少壮寨都已经开始改建成统一的砖房,幸好平流壮寨于2012年被列入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才得以在周边所有寨子都走当代化路线时,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那劳岑氏建筑群,荣禄第。

那劳岑氏建筑群中的书院

驮娘江之旅

我在隆林待了将近一个星期,从宾馆到餐馆,老板都开始跟我打呼唤,临走时摩的司机在身后大声喊“祝你旅途愉快!
”这种险些绝迹的标准祝福语,让人以为既可笑又温暖。

我折回百色,途中向南绕行西林,决定看一看当地有名的“宫保府”。
这是桂西北保存规模最大的土司建筑群,整片建筑的扩建经历明清两朝,是那劳地区的岑氏家宅,不过现在已经少有人问津。
我一人穿行在生僻的大院,从小青瓦屋的南阳书院、浮雕丰富的荣禄第,到痛惜爱子短命而建的思子楼,古老的官式建筑和当下的居民小屋混在一起,散落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上,四周安静地可以听到水流。

西林转车极为方便,接下来舒适的空调大巴将带我一起回到百色。
沿途一条碧绿的江水始终延展在窗外,穿越高耸的喀斯特山体,蜿蜒在青葱的水田,很长一韶光内它都紧贴着公路,彷佛触手可及。
打开电子舆图,我找到了它的名字——驮娘江,传说是北宋一名壮族首领背着母亲过江而得名。
江水看起来并不深,三五成群的少年在水中心肆无忌惮玩闹,让人倾慕不已。
20分钟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在八渡瑶乡下了车,趁着夕阳,踏入了闪闪发亮的驮娘江,给这次行程临时增加了一站。

驮娘江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