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44+500处创造小型塌方,挡住单向行车道!
”“收到!
清扫车现在出发,现场先放置警示标识。”8月7日20时30分,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乌兰萨德克养护站的值守职员接到巡检反馈电话称,因连续降雨,独库公路“飞线”路段附近一处山体塌方,滑落了近十立方米的碎石堆积在道路上。
养护工人前往独库公路K644+500处小型塌方点应急处置。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供图
“小型塌方,半小时内就能清理完。”出发去现场应急处理的养护员翟发新看着同步传回的现场照片,和同事乌斯曼·巴克互换着。两人均已在独库公路从事了40年公路养护事情,在他们丰富的应急抢险履历中,这段占道长度不敷10米的塌方属于“小问题”。在碎石清扫车娴熟地进退作业中,最高处超过3米的塌方碎石堆很快被清理干净。
这样的抢险场景,在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的三个养护站,早已司空见惯。该局管养G217线K550+868—K671段及S218线K0—K7段共计127.132公里的养护任务,即独库公路北段——“北大门”独山子至“独库最高点”哈希勒根隧道。
这百余公里路段,海拔从700米一起飙升至最高点3490米,有500多个弯道,阵势险要、自然环境恶劣,集中了风吹雪、雪崩、泥石流、塌方、碎落、滑坡等各种常年不断的自然磨难,被全国各地的公路地质专家们冠名为“中国公路地质磨难博物馆”。
独库公路开通期间,游客安全畅游“一日四季”美景的背后,是天山公路人“四季如一日”的养护坚守。
养护工人巡道期间清理路面碎落石块。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供图
当前,夏秋季山区降水多,易发生泥石流、塌方、滑落等磨难。在奎屯公路管理局应急保障基地,57辆养护、应急抢险工程机器车辆,三分之二都派驻进山,长期值守在磨难易发路段。
公路养护作业区安全布设的实操仿照平台上,所有仿照作业标识牌“严阵以待”,不仅用于日常应急培训演习训练,还可随时为突发磨难抢险推演方案、规范“排兵”。
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党组布告、副局长杨满生先容:“养好公路,不仅仅是应一时之急。”近年来,该局环绕打造“独库之门——大美新疆”养护品牌,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和路面养护力度,持续开展主动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事情。
今年,该局管养路段多处正开展路面变形路段局部摊铺、路面裂痕处置事情,以实现路面无坑槽、裂痕逐年缩减的目标,改进公路通畅条件。同时,该局逐段加高山区公路挡墙,维修加固铅丝笼,提高阻石能力和公路根本举动步伐抗损毁能力,提升道路安全系数,努力营造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乌兰萨德克养护站位于阵势险要的“飞线”路段附近,方便发生自然磨难时就近抢险。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供图
“为了把最美的景致留给游客、把最佳的韶光留给游客,我们实施错峰养护,决不因养护作业造成独库公路拥堵。”杨满生说,为担保山区行车安全,独库公路出发点上的卡点每天21时至越日7时进行交通牵制,分别设置于G217线K561、K600、K640的独山子、毛溜沟、乌兰萨德克养护站,每天6时进行分段巡道,21时后开展日常养护和险情处置事情。
8月8日清晨6时,漆黑的天空仍飘落着寒雨,独山子分局通讯群里一段段出发巡道的视频定时发来。稍后,一条条语音申报请示着:“老虎口晚上新掉落的碎石已清理干净,具备通畅条件。毛溜沟站。”“K644昨晚塌方的地方没有新落石,冲坏的铅丝网已重新加固,具备通畅条件。乌兰萨德克站。”
7时,独库公路出发点卡点开始放行,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陆续进入崇山峻岭间,游客们一起惊叹着雨雾环抱的绝壁险境,拍摄着紧邻路侧的壮不雅观峭壁,干净平整的路面,彷佛满地尖锐的碎石从未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