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起,沈阳248路换新车了!

最近,沈阳将有不少线路换新车,但只有248路换车意义非凡,引发热议。
由于248路是沈阳历史最悠久的公交线路,至今已有113岁。

沈阳113岁最老公交线路换新车了  第1张

穿行于沈阳的老城区,从谋克敦到奉天驿,从十间房到北市场,从回回营到清真寺,从老九门到北中街,从钟鼓楼到抚近门......一起走来,饱经风霜,每一幅画卷,都从历史穿越到现实。

随便找一个老沈阳人,只假如吃过皇姑雪糕、喝过八王寺汽水、春游去过北陵公园、会唱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这首歌的,就没有不知道这条公交线路的!
百分之百坐过这趟车!
不信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48路的前世今生。

马车铁道期间

所谓马车铁道,即是用两匹或三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
用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本日看来切实其实是笑谈、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实实在在地在沈阳城内运行了18年,是沈阳公共交通的开山祖师。

1908年1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仲春一日),马车铁道经由一年的筹建、施工,由奉天驿旧火车站(今老道口桥南侧)至小西边门段首先建成通车。
不久之后,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今小西门)的线路也建成通车。
1910年(清宣统二年)10月3日,“南满”铁路奉天驿新站(今沈阳站)建成。
火车停车站由旧站(老道口桥南侧)迁往新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1.2公里到新站。

到1918年3月(民国七年),马车铁道由奉天驿火车站至小西城门,改为分四区运行。
第一区由奉天新站至奉天旧站;第二区由奉天旧站至十间房(今市府大路南京街);第三区由十间房至小西边门;第四区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

1922年11月(民国十一年),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株式会社终结。
从此,沈阳马车铁道的经营业务,以“南满”铁路附属地边界(今西塔附近)为界,由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物所(中方)和大仑组(日方)分别经营。

有轨电车期间

有轨电车是采取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车辆不会排放废气,因而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公共交通工具。

1924年(民国十三年),经“关东厅”批准,“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的马车铁道改建为有轨电车线路1.8公里,由日本购入四轮有轨电车5辆,于同年末建成通车。
但由于线途经短,进出无利,勉强坚持经营。

1924年(民国十三年)3月15日,经省公署的批准,奉天市管区开始建筑有轨电车第一期线路工程。
第一期线路工程分为东西两段(大西城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为东段;小西边门至西塔为西段)施工。
西段尚有马车铁道运营,故先建筑东段。

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初,东段电车线路竣工。
并从德国AEG公司,以每台18000美金购进载客量76人的四轮有轨电车8辆。
在小西车库北院,培植了变电所一处。
同年10月10日,有轨电车东段正式通车运营,从此,奉天市管区有了前辈的“电车铁道”公共交通工具。

1925年(民国十四年)有轨电车第一区西段工程开工,同年8月末马车铁道停运,9月1日起撤轨,于11月5日竣工通车。
至此,奉天市经营了近18年的马车铁道,由有轨电车所代替。
奉天市第一期电车线路全部完成,并投入了运营。
业务线路由西塔至大西门,全程4.2公里,铺设单程轨道,设待避线7处。
全程设西塔、十间房(即现在的市审查院车站)、北市场、警察前(即现在的北三经街车站)、小西边门、电车厂(即现在的市中级法院车站)、东寺(即现在的清真寺车站)、什字街(现在不存在此站)、太清宫、小西门、大西门共11个车站。

1930年(民国十九年)12月20日,太清宫至大北门的第二期线路正式通车运营。
从德国AFG公司购入四轮有轨电车一辆,玻璃水银整流器三台。
1930年(民国十九年),将原电车线路(大西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称为本线,第二期电车线路(太清宫经小北门至大北门)称为支线。

1931年(民国二十年)5月11日,电车厂为了扩充业务,方便小东关、大东关一带的公共交通,厂长魏伦与市长李德新议定,建筑第三期电车线路工程,其资金暂由电车厂盈利垫付。
但是,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预谋侵略沈阳之际,不久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第三期电车线路建筑事情,被迫停滞。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6月,在日本盘踞下的奉天交通株式会社(电车课)将有轨电车线路,由奉天驿(今沈阳站)前,延长到南五马路(“原若松町”南五条)。
同时由大北门延长到大东门,并将太清宫至大北门改为复线(双行)。
至此,奉天市的有轨电车由南五马路直通到大东门,称之为“有轨电车第一系统”,形成为市区东西走向的紧张公共交通干道。
有轨电车由奉天驿通到大东门之后,太清宫至大西门间,改称“有轨电车第二系统”。

随着有轨电车线网的铺设和延长,陆续又调度了业务线路。
第一系统,由大东城门至南一条(今南一马路);第二系统,由大西城门至奉天驿;第三系统,由南一条至铁西广场;第四系统,由南一条至“朝日町”(今复兴街)。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屈膝降服佩服。
“市政公署”发布垮台,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沈阳,并成立了卫戍司令部。
当时,社会秩序很乱,电源中断,电车停运。
当时企业名称为奉天电车坚持会。
8月21日规复了电车本线(大东门至沈阳站)运营。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3月12日,苏联红军撤离沈阳。
13日,国民党在沈阳成立市政府。
苏联红军撤离沈阳确当天,小丰满电厂电源断绝,电车停驶。
同年6月17日,市政府派郭勉之任厂长。
郭勉之到任后,从沈阳兵工厂求得500千瓦电力,于8月1日,本线(原第一系统,由大东门至沈阳站)规复通车,日出车八辆。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因频年内战,物资匮乏,5月下旬,电源中断,各线有轨电车停运。
10月5日,一线(本线)的大北门至遂川街(北市场)段首先通车,日出车14辆。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1日,市区断电,有轨电车各线路停运。
11月2日,沈阳解放。
11月6日,规复了电源,有轨电车一线(大东门至沈阳站)规复通车,日出车13辆。

248路历史变迁线路示意图

248路所在的停车场至今仍旧以有轨电车期间的名字“大东车库”命名

248路停车场表面的仿古有轨电车已经成了市民的打卡热门胜地

无轨电车期间

无轨电车是一种常日由架空打仗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
无轨电车素有“绿色公交”之称,零污染、零排放。
其对公共汽车的紧张优点为节能环保、舒适卫生;对轨道交通的紧张优点为廉价、灵巧。

1964年5月,沈阳工业飞速发展,根据市公民委员会改造市府大路的决定,将有轨电车一起东段(由太清宫至沈阳站)线路拆除,改建为工业发达城市特有的无轨电车。
经由三个月的施工,由沈阳站至大北门的无轨电车7路建成,于8月1日通车。
该路业务线路长度6公里,设置沈阳站北、北四马路、老道口、西塔、民族电影院、北市场、三经街、市人委广场(今市府广场)、小西车库、亚洲电影院、广宜街(原太清宫)、小北门、大北门13个车站。
个中广宜街至大北门间(1公里)与有轨电车线路并行。

1966年9月,架设了大北门至大东门的无轨电车线网1公里,将无轨电车7路由大北门延长到大东门。
无轨电车7路增加小津桥、小东门、大东门3个车站。
同时拆除由太清宫至大东门的有轨电车线路。
全路设置沈阳站北、北二马路、北四马路、老道口、西塔、民族电影院、北市场、三经街、小西车库、亚洲电影院、广宜街、小北门、大北门、小津桥、小东门、大东门16个车站。

1995年10月18日,沈阳客运集团成立。
7路无轨电车从属于沈阳客运集团东塔电车分公司。

公共汽车期间

公共汽车,即城市客车,巴士或大巴,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范例车型,是为专门办理城市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车辆。
按照车型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单层、双层、铰接式公共汽车等。

1999年6月,沈阳市实施“电改汽”工程。
7路无轨电车改为公共汽车,同时变动路号为248路。

从1964年至1999年,35年的韶光,7路电车给当今沈阳40岁以上的人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7月20日,248路开始实施无人售票。
票价由电车期间的3、5、7角分段售票改为1元单一票制。
从属公司改为沈阳丰城巴士有限公司(合伙)。

2003年,248路线路走向由“大东门至沈阳站北”,变动为“大东门至淮河街”。
取消“西塔、北四马路、北二马路、沈阳站北”等车站,增设“皇寺广场、长江街、西岳路、昆山中路、怒江街、小白楼、淮河街”等车站。
这一线路调度,使248路分开了一百年来未曾动摇的终点站沈阳站,将线路延伸到市民居住更为集中的昆山、西岳地区,显示了城市扩展的须要和传统老城区客流量呈低落趋势的实事。

2008年7月31日,248路改换11台丹东黄海DD6118S13型新车。
此款车型涂装是为了合营北京奥运会沈阳分会场而利用的。

2010年1月14日起,248路的6台经典黄海DD6101HSA型旧车退出运营。
248路车型统一为DD6118S13型,配车29台。

2012年10月,喷鼻香港丰城公司在沈阳投资的沈阳丰城巴士有限公司、沈阳丰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沈阳丰城汽车做事有限公司收返国有,并组建新的国有公交企业——沈阳地铁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248路所属公司由丰城巴士公司改为沈阳地铁公交公司。

稠浊动力公交车期间

稠浊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利用燃料,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赞助,可以降落油耗,降落污染。

2017年5月6日,248路车型由黄海DD6118S13型柴油客车改换为五洲龙FDG6115HEVG1型油电稠浊动力空调客车,票价由1元上涨为2元。

2020年11月20日,248路终点由原第二十一中学延长至宁山路淮河街。
与地铁接驳,进一步提升线路的做事能力。

248路利用的五洲龙车型由于沈阳五洲龙工厂倒闭,后期维修掩护较为困难,但仍旧坚持利用至2021年2月,传承了百年做事不屈不挠的精神。

电车归来!
纯电动期间

纯电动公交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供电设备,全部利用电能驱动行驶的公交车。
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

1999年,沈阳“电改汽”工程。
7路无轨电车改换为248路汽车。
全中国最大的无轨电车线网一夜之间在沈阳消逝殆尽,“电车”从此离开我们的城市,无数市民为之惋惜、遗憾。

有人说,这个天下的万物都是循环的,消逝的东西在某一个韶光点会重新回来。
而这个韶光点有可能是几十年,也有可能是一辈子。

很光彩,我们这代人见证了这个循环。
二十年后,“电车”重回沈阳!

(至于站牌为何没有更新?这个请沈阳市交通局来解读)

2021年2月21日,248路车型改换为宇通牌ZK6106BEVG5型纯电动公交车,配车达到了45台之多。

有人说,当年贯通市府大路的7路电车又回来了。

从马铁时期到摩电时期,从大辫时期到公汽时期,又从油电稠浊动力到纯电动公交车,这条公交线路一贯都沿着沈阳城市发展的脉络,悄悄地改变着、发展着,不知不觉,走过了113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盛世兴衰、转型巨变,给我们留下的是凤凰涅粲、化茧成蝶的精彩足迹。

没错,那个深受市民喜好的电车线路,真的回来了!

后记

只管这些电动车是依赖蓄电池供电作为动力,而并非传统的架空线供电,但从广义上说,具有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的纯电动车便是新时期的“电车”,这既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是时期进步的哀求。

没错,在车迷心中,包括

与其漫无目的地等待规复无轨电车的梦想,不如逐步接管电动车成为主流公交车型的现实。
或许有一天,就像有轨电车一样,无轨电车溘然重新回来了,梦想变成现实,到那时,我们一定约在一起去再次乘坐沈阳真正的电车。

好好活着,就有希望见证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