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
”一首传统的白曲,是对剑川木雕最形象生动的吟唱。

剑川县地处云南大理,全县白族人口占比超过90%,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
有着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剑川木雕便是剑川白族先民在一锤一斧、一凿一刨中创造出的一门技艺。

记录中国|云南剑川木雕从师徒相传到打造文旅融合艺术小镇 汽车知识

剑川木雕以浮雕、镂空雕见长,在历史上紧张用于建筑布局与装饰,近到云南大理宾川鸡足山、建水孔庙、昆明金马碧鸡坊,远至北京故宫、上海世博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剑川木雕的印迹遍布五湖四海。

作为我国木雕工艺的主要流派之一,剑川木雕在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遗的保护,文化传承是基本,家当是保障。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不断探索家当化发展之路,剑川木雕也不例外。
然而,在家当化的进程中,剑川木雕也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元素流失落等诸多难题,剑川木雕如何实现技艺传承和家当发展的良性互动?何以在困境与抵牾中抖擞新的活气与活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记录中国”特殊宣布,走进剑川,探索剑川木雕的前世今生,讲述这座小城关于木雕的故事。

层层镂空的剑川木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何敏君 摄

百世传承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在这个葱翠群山环抱的坝子里,世代传承的木雕技艺承载着千百年来能工巧匠卓越追求的匠心。

剑川与木雕的结缘,可以上溯至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晚期。
“记录中国”宣布团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创造,2018年,考古人员在剑川海门口遗址中创造多处先民活动遗迹,出土大量遗存,证明先民对付木头加工制作的技艺在彼时已有雏形。

木雕技能甄于成熟则该当是在汉唐南诏至两宋期间。
由于资料缺失落,后人只能够从保存无缺的剑川石钟山石窟中探求答案。
据《大理剑川木雕艺术研究》一书先容,石钟山石窟中很多图案和用具纹样都和木雕有关,这些纹样雕刻细致,穿插合理,侧面反响出木雕艺术已经甄于成熟。

发展至明清,剑川木雕艺术种别、风格样式则更为繁荣。
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建筑木雕也开始转向追求繁复华贵的美感,“剑川木雕师傅们已经把木雕雕刻的技艺上升到了手工艺术雕刻的顶点”,木雕从开始的单线雕刻发展到七层镂空,极致的透雕成为剑川木雕最显著的特色。

清末民初,木雕技能开始走出剑川。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说的便是当时大批剑川工匠带着各自博识的手艺走出家乡,将剑川木雕带到五湖四海的征象。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剑川本地的木雕发展情形较为困顿,在当地老一辈人的影象中,建筑上用得起木雕的人不多,也很少有人乐意从事木雕这个行业。
出生于1949年的段国梁从14岁开始拜师学艺,刚开始学习木雕完备是在奶奶的鼓励下,当时还年幼的他未曾料到,自己所从事的剑川木雕很快便迎来了新的出发点。
1970年,段国梁进入刚刚成立的剑川木器厂事情。

段国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剑川木雕发展情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宋心语 摄

木器厂的成立对付剑川木雕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意味着剑川木雕由一家一户的零散生产开始形成以协作为纽带的家当群体。
木器厂成立两年后,中心倡导规复传统工艺,又招入了段笏传等20余名老手艺人做师傅以规复木雕技艺,这一批老手艺人在木器厂不仅仅把技艺教授给像段国梁这样的年轻学生,还让他们意识到了传承传统工艺的主要性。

改革开放为剑川木雕的家当化发展带来了曙光。
时任剑川木器厂厂长的段国梁接管外来前辈设计理念用以产品更新换代,成立专门小件车间用以工艺品开拓,培养新人以扩大行业规模、开拓市场……力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将工厂做大做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剑川木雕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开始形成规模化的经营办法和组织形式,正式踏上了家当化发展的道路。

家当浪潮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奔涌,剑川木雕站上了家当化发展的新出发点,面向市场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和机器化生产、与其他家当部门领悟,是加快发展的应有之义,这条道路上,涌现了龙头企业、家当集群村落、木雕体验馆三大“地标”。

家当的发展,须要前辈履历的支撑,须要骨干企业的带动。
1995年,段国梁自主创立剑川兴艺古典家具木雕厂(以下简称“兴艺木雕”),为后来的行业从业者找准进路、锚定方向打下了根本。

兴艺木雕在开拓产品与开辟市场方面同时发力。
以“一手抓传统,一手抓时尚,做好‘两手抓’”为研发策略,兴艺木雕把剑川木雕的传统元素运用于新产品,创始笔筒等实用性产品,得到良好市场反响;在“走出去”理念的推动下,兴艺木雕将宣扬窗口开到欧美。

“记录中国”团队与采访工具们在兴艺木雕大门前合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赖桐桐 摄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发统一步调,将结合传统元素的实用性产品作为主要生产品类、与国外客户签订条约,推动着剑川木雕的产品种别丰富、市场规模扩大。
剑川县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木雕的年产值已达到4.74亿元,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当整体发展水平得以提升。

如果说龙头木雕企业是家当化发展的“排头兵”,那么木雕村落的存在则是规模弘大的“家当方阵”。

狮河全村落共有621户,个中598户从事木雕,经营机雕与手工雕刻的村落民共同组成了这支从业军队,是一个名副实在的“木雕村落”。

2013年,这个木雕集约化家当基地引入机器化生产办法。
村落民只需先向机器厂家供应图纸,厂方通过电脑输入程序,设定好图案上每处的长度、宽度、深度,机器便会按照程序指令进行雕刻,后面便基本无需人工再次参与。
机雕的便捷和高效益吸引了许多村落民,张成彪便是首批转向专营机雕的村落民之一。

运行中的雕刻机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赖桐桐 摄

“记录中国”宣布团队把稳到,张成彪家中有两台大型机雕仪器,个中一台早已破坏,另一台贴着“开机大吉”字样的机器正在雕刻一个长3.4米的门窗组件,售价在100元旁边。
张成彪先容,“用机器雕刻这个大型组件所用的韶光不到一天一夜,非常方便用于生产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能够知足客户的批量需求。

而作为主打手雕的代表,村落民张珍培的院子里则堆满了各种木材和木雕半成品。
在正对着堂屋的空地上,张珍培搭了一个棚专用于手工木雕作业,平时买卖忙的时候会联结三十多个散户帮忙制作手工木雕。

张珍培很清楚,手工木雕的程序繁芜,须要经由坯头、打坯、粗剪、细剪、打磨等差不多十几道工序,耗费的韶光和精力是机雕无法相提并论的。
手工木雕的产能自然比不上机雕,但他认为手工雕刻自有上风。
由于纯手工雕刻的产品质量高、顾客满意度高,张珍培每年得到的净利润达到200多万元。
他非常自满地见告“记录中国”宣布团队:“下半年我不会再接单了,今年的订单已经差不多排满了。

不同的村落民选择着不同的生产办法,但机雕与手雕各有需求,在狮河村落并行不悖。
以效率见长的机雕知足着规模化生产的哀求,以质量见长的手雕也将被手艺人坚守。
殊途同归,从事机雕与手雕的村落民共同匆匆成木雕村落的家当繁荣,推动狮河村落成为剑川县的木雕家当发展要地。
目前,狮河村落的木雕家当产值已占全县木雕产值的近50%。

家当集聚村落与龙头企业共同留下了剑川木雕规模化、机器化发展的印迹,家当化之路仍在向前延伸,当木雕家当与旅游业相遇,木雕体验馆应运而生。

曾经,在来到剑川的游客眼中,木雕每每是只可远不雅观的“高冷”艺术品。
为了能让木雕真正走入“平凡百姓家”,政府近年调度了木雕的发展路线,鼓励商家推出让游客亲自体验木雕制作的项目,发展体验式旅游,匆匆使剑川木雕更加大众化、亲民化。

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强也赞许这一起线,他认为,“游客自己雕末了一刀,再把木雕带回去”更能让游客感想熏染木雕的魅力,体悟木雕手艺人的匠心。

树新木雕体验馆便是在这样的政策勾引和理念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家主打游客体验的木雕发卖店铺。
立于体验馆大门之外,便可以听到门内传来此起彼伏的“笃笃”声,里面常有两三位正在雕刻的手艺人。
他们每每专心伏案雕刻各自手中的摆件,但如有游客搭话讯问,他们也很乐意放下手中的活,耐心且激情亲切地呼唤。

树新木雕体验馆中正在雕刻的工匠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郑颖 摄

在树新木雕体验馆事情的王四彪见告容身面前的游客:“初坯这些我们要帮你们完成,你们紧张做的是末了过来精修一下,最主要的是让你们知道做木雕的过程。
”他面前荷花纹样的摆件尚未落成,但已依稀可见花瓣的柔美,花蕊的刚直,引得几个游客好奇容身、跃跃欲试。

在产旅领悟的家当发展思路下,越来越多的木雕经营者增设了木雕体验区,个中不乏施顺华等县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让游客与木雕零间隔打仗,使木雕家当插上旅游业的翅膀。

传承遇困

家当在变革,时期在改造,人们的生活办法和思想不雅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新形势下的千年木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和其他许多传统工艺一样,随着潜心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剑川木雕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近5年来,年轻人不愿意再来学了,由于学徒至少两三年才能成熟,收入也很低。
”段国梁能明显感想熏染到年轻一代学习木雕的兴趣和意愿没有以前那么浓厚和强烈了。
在他看来,木雕的学习须要心境的加持,须要手艺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暴躁之风弥漫在全体社会氛围中,以是涌现了“很多年轻人急功近利,坚持不下来”的情形。

与此同时,机雕的兴起也让一部分人开始质疑手雕的必要性。
剑川县文化馆副馆长张绍华见告“记录中国”宣布团队,过去,一栋新居的所有门窗木雕构件都只能由人工完成,一个师傅须要带十几个徒弟一起做工,从而出身了许多木雕世家。
但机雕的涌现使得这种木雕世家越来越少,间接影响了木雕手艺的传承。

剑川县文化馆副馆长张绍华(右)接管采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何敏君 摄

而在传承机制内部,拜师学艺、“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正在消逝,家庭传承逐渐霸占主导地位,带新办法的这一改变也使得传承人越来越少。
“就像我的徒弟、州级非遗传承人施家顺,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往后就随着他做木雕,一贯坚持下来了。
”后代乐意接力当然很好,但更多工艺大师的后代并没有选择传承父辈的手艺。
段国梁的另一位徒弟赵树林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女儿就选择了读书深造,娴熟而博识的手工技艺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风险。

传承人的接力固然主要,然而,如果木雕作品失落去了内在的艺术代价和传统特性,那么剑川木雕也只会沦为一项谋生手段,传承的代价便无从谈起。

但处理好原生态和当代性之间的关系谈何随意马虎。

树新木雕体验馆的老板小罗对此深有体会。
他创造木雕的艺术性和传统元素也在当代消费环境中遭遇了极大的寻衅。

小罗的体验馆多是传统的剑川木雕,即以原色为主,多选用四季花鸟、珍禽灵兽作为图案,具有古朴和谐的美感。
但是这与当下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存在深刻抵牾。
曾有一位来自深圳的客人直言“店里木雕传统元素太多,当代人欣赏的话,太显土气。

树新木雕体验馆的老板小罗(右)和顾客交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郑颖 摄

喜好传统木雕的张绍华也创造,剑川木雕粗犷厚重的工艺特色也正在逐渐被割舍,取而代之的是“小且精细”的风格。
他不忍心传统特色泯没在历史中,“希望他们能够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但顾客的喜好勾引着市场的方向,为了拓宽剑川木雕的发卖面,一定要做出取舍。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愈发迅猛,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
紧张用于建筑装饰和家具配件的传统剑川木雕难以适应钢筋混凝土的当代建筑,实用性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剑川木雕的博识技艺、奥妙构思和传统内涵也失落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当代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不容忽略,传统的内涵与技法又不能舍弃。
如何提升传统木雕工艺自身的适应力、竞争力、吸引力,成为木雕艺术家和从业者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新程起步

接力棒要交到新人手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从培养人才方面发力,他辗转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宣扬活动,广招学徒,将培养新人、传承技艺视为自己的义务。

段国梁的徒弟、首届“云岭工匠”陈利芳非常认同师父的理念和做法。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兴艺木雕厂逐渐成为木雕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吸纳的学徒来自全国各地:四川、广西、贵州、台湾……乃至还有来自日韩的一些学徒。

不仅如此,兴艺木雕还致力于让非遗走进校园。
通过开办暑期培训班,兴艺木雕招收了来自四川美院、云南建投技工学校的一大批学员。
来自云南建投技工学校的徐炳章便是个中一员。

徐炳章于7月初来到兴艺木雕,将在这里接管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在报名之前,徐炳章对剑川木雕实在并没有系统且深入的理解,带着“像兵马俑一样有久远的历史”的朦胧印象,加上免费培训的优惠条件,他便直接报名了。
对徐炳章来说,虽然毫无雕刻根本,但好在他本身有素描功底,以是上手比较快。
在学习过程中,徐炳章逐渐建立起对木雕的浓厚兴趣,他表示自己会连续学习剑川木雕,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兴艺木雕暑期培训班的学员所用的刻刀等工具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许愿 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传统的“口授心传”并不能很好地保存剑川木雕的宝贵内涵。
因此,网络剑川木雕的图案编撰成书,将技艺体系和技法事理理论化、系统化迫不及待。

在段国梁的影象中,20世纪90年代的剑川,新华书店里多是苏绣和年画的小样,一本与木雕有关的像样图案参考书都找不到;而承载着老式纹样的格子门或年代久远,或早已被倒卖掉,难寻踪迹。

为此,段国梁和他的徒弟们操持组织同仁互换网络剑川木雕的图案,将其编撰成书,为后人供应丰富的历史资料。

除了授课辅导、书本编撰,陈利芳透露,他们还在筹建一个博物馆,专门展示剑川木雕的历史演化、发展现状、剑川木雕佳构等,让新人从中汲取剑川木雕文化精华,进而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剑川县工业信息和科技局局长杨剑华表示,环绕木雕家当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剑川县政府从2017年开始着力打造以家当为支撑的剑川木雕小镇,使其成为西南地区最大、最具有有名度的木雕家当集散地,成为文旅深度领悟特色小镇以及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

目前,项目的一期工程基本结束。
剑川万城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干系卖力人杨波透露,小镇的二期方案也已初具雏形,个中就包括为了担保大型木雕产品运输的物流园区培植。
总体而言,小镇将向集木雕加工、生产、发卖、展示、交易为一体的木雕百口当链平台这一目标更进一步。

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模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赖桐桐 摄

有了完备的根本举动步伐还不足,剑川县委宣扬部副部长高志成先容说,为扶持小镇的家当发展,政府将为入驻的商户免除5年租金,并供应贴息贷款,以吸引更多的成本入驻,促进产旅的深度领悟。

关于木雕小镇的打造思路,杨剑华表示,“木雕艺术小镇分为核心功能区、白族民居体验区、文化体验区三个功能区。
核心功能区做五星级堆栈,开展木雕文化的互换、学术研讨,佳构木雕展示;白族民居体验区重点便是大师工坊,把有名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大师引进来,作为作品展示、产品设计研发的一个窗口;文化体验区紧张是文化互换和文化创意的区域,其余还会做一些佳构堆栈、特色餐饮、酒吧等,合营做事于整体的木雕家当布局。

对付木雕艺术小镇的发展,杨剑华也满怀希望。
他眼中的木雕艺术小镇不仅会打响剑川木雕的家当品牌,进一步提升剑川木雕的有名度和美誉度,还会成为体验和发展剑川传统木雕的主要示范区,从而助力打通剑川木雕百口当链、带动剑川木雕家当跃上新台阶。

任务编辑:钟煜豪

校正: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