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古镇,深巷幽居,麻石当街。

溱潼,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湖水绕城池,十里溱湖,万顷碧波,如玉带、似玉盘,妆点着这座千年古镇。

家规江苏泰州溱潼李氏80字家训成就三兄弟六院士 汽车知识

水的灵动,润泽一方英才;地的灵气,滋养一方精灵。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舒小昀:

溱潼,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有历代进士举人100多名,当代名人志士600多名。
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这“三兄弟六院士”也是从溱潼“状元第”走出来的。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拍照丈量与遥感学家;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旧时“状元第”,即是如今的“院士旧居”。
这座溱潼古镇的小院落,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青砖、小瓦,印染着宁静小院渊博的家学素养;亭台、园苑,见证了李氏族人醇厚的诗礼书喷鼻香。

李氏高祖李承霖,清道光二十年恩科进士第一人,被道光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道光二十三年,李承霖出任广西学政,卖力整饬当地考风,颇有显绩。
晚年回家侍奉双亲,隐居泰州。

南京大学中国传统道德传播中央教授陈继红:

李承霖生平为官清廉,节俭朴素。
他对家人哀求很严格,不准家人穿着绫罗绸缎。
晚年的时候,他双目失落明,但只要有家人从他身边经由,他都要用手去摸一摸,看看穿的是什么材质的衣服。

李氏曾祖李贞发,曾任溱潼商会会长。
他不仅与无锡荣氏家族、著名实业家张謇等商业大亨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而且古道热肠、乐善好施,凡乡邻告贷,总是不吝帮助。
由于风致高尚,曾获赠“孝德永彰”匾额。

溱潼院士旧居管理员刘小芹:

李贞发虽然是贩子,但他十分看重家风的传承和弘扬。
现在挂在墙上的李氏家训,便是他于1890年手书的。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幼年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文字传喷鼻香;尊师良朋、孝德永彰;和和好邻、扶幼长者;敬德肄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流传百年的80字李氏家训,表示了李氏祖辈的人生不雅观、代价不雅观和思想道德不雅观,表达了李氏族人“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家国情怀,为其后辈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教化的标杆。

“支传铁瓮家声远,派衍青莲世泽长。
”。
这是李氏后裔、现年97岁的李慧芳老人对祖传家训研习后有所心得,撰写下的楹联。

李氏后裔李慧芳:

这幅楹联紧张是告诫李氏后人要懂得诗书礼仪,要勤学上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良好家风的滋养,不断鞭策着李氏子弟好学上进,展现出家族延续和文化传承的良好风貌。

李氏后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请教导我:“写字时要握紧羊毫,笔直才能写出好字。
”以是,那时候我爸常常会忽然从背后抽我的笔杆。
如果被抽走了,那就解释笔没有握紧,这时我手上也会沾满墨。
从小到大,到现在我对这一点都印象十分深刻。

传承“诗礼传家”家训,恪守“德才报国”宏愿。
1985年,李德仁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毕业后,很多国外科研机构、高校都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逐一谢绝,毅然坚持返国任教。

李氏后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我们那批早期出国的人,只想学点儿本事早点回来给国家干活。
这种情绪很朴素,也不须要教诲。
我出去学习的目的便是为了回来培植中国,让祖国强大起来。

正如李德仁所说,李氏家风已经固化为李氏族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心灵标志和文化符号。

李氏后人李佩璜:

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好的家风,更是“爱国爱家、勤俭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李氏子弟。

事实上,李氏家风的影响还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成为古镇溱潼的精神财富。
从古镇走出的名人志士遍布天下各地、各行各业,这为院士旧居增长了无限才情佳话,甚至于院士的母亲华淑惠老人在写给家乡的信中曾感慨到:“莫道溱潼湖水浅,润笔尽书好学术。

一百多年间,李氏家族几代人在水乡小镇树起了“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标杆。
家风不断的院落不仅是溱潼民气中的骄傲和汲取聪慧力量的源泉,也成为浩瀚来访者心仪憧憬的书喷鼻香圣地。

【一群孩童书写李氏家训,在麻石铺上传唱李氏家训】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幼年勤学,车胤孙康;

弦歌雅乐,文字传喷鼻香;尊师良朋,孝德永彰;

和和好邻,扶幼长者;敬德肄业,发奋图强;

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

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