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这一版的《儿时》在改编立意上实在已经非常刻意地在扩大受众面,由于歌词很直白,写的便是80~90后这一代人,若何让更多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也可以通过作品感想熏染到共同的「童年」共鸣,是汪峰与全体制作团队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以是在编曲上,小号的涌现是点睛之笔。
但是小号有啥浸染,彷佛没多少人把它的浸染解释白。

汪峰翻唱的儿时为什么要用小号 休闲娱乐

小号在这一版《儿时》中的浸染如下:

1、小号这类乐器的音色常日比较能干亮耳,有突出内容和提醒警觉的浸染,这也是为什么打仗、部队起床都要吹号的缘故;

2、唤醒中国独占的「童年」时期印象,各位还记得小时候少先队吹号的么?同理,类似军训听到起床号,也是同样的浸染,它具有唤醒你影象的功效,帮你想起你年少时经历过的事情。

叙事民谣如果能在编曲上通过配器手段加强听众的影象唤醒,实质上对作品的感情推动更有帮助,它可以增强歌曲的画面感。
以是有时候我也挺纳闷的,为啥大多数华语盛行民谣都去世盯着一把吉他弹分解,如果能在创作上多思考思考,适当地做一点点加法,实在歌曲的品质感会更好。

我认为汪峰版的《儿时》在演唱方面是个短板,这首歌的柔性太强,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听出来了,汪峰已经很刻意地在收着自己,恐怕哪句用力过度。
根本缘故原由在于汪峰的音色和唱法实在不适宜这类旋律性极强的抒怀民谣,汪峰适宜唱那种轻微摇滚粗犷一些的歌曲。

同样的案例可以参考汪峰《当我想你的时候》,同样是旋律性驱动的歌曲,但这首歌所传达的感情就更倾向都邑情绪一些。
可《儿时》侧重的是时期怀旧,它对时期背景、感情的拿捏、歌者对歌词文本的深层理解有着非常高的哀求,由于共鸣绝不是把歌词端出来就有共鸣了,而是你本身就经历过,有自己触动内心的地方,你才能将自己最优柔的部分呈现给不雅观众。

总结:

汪峰选歌实在很不好选,律动性强的歌曲,他的表现力又很难有打破;旋律性强的歌曲,他的音色和唱法早已形本钱身的习气,嗓音条件也大不如前,毕竟快奔五的人了,也没法强求什么,以是真的很尴尬。

末了还是希望汪峰老师翻唱一首《我们不一样》吧,我预感该当能颠覆原版,并且可以通过《歌手》的舞台唤起广大底层公民的内心深处共鸣,就如当年由朝阳阳刚翻唱《春天里》那样。
既真实又接地气,演唱气质也杠杠的,又遇上春节,一股浓浓的感情油然而生,切实其实了!

唉弗成了,我现在满脑筋都是汪峰握麦深情演唱《我们不一样》的画面……

文|李嫑嫑

编辑|益达

校正|益达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创造·杂志

- 长按关注QQ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