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平定县巨城镇移穰村落古民居、古建筑悄悄地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中,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韵味。村落里的街巷干干净净,道路两侧整整洁齐,一位村落民驾驶着铲车清理一个垃圾池。
“移穰村落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有很多故意义、有代价的文化资源值得挖掘。我们准备利用这些资源,为村落里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移穰村落党支部布告邵文兰说。
如何才能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名片?“‘里子’‘面子’一起抓。”邵文兰说,“‘里子’是移穰村落的深厚文化,‘面子’便是村落庄的环境卫生。只有环境好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移穰的文化才能让更多人理解。”
今年,借助娘子关镇打造全域旅游的契机,移穰村落抢抓机遇,在“面子”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在“里子”上花大心思、做大文章。
移穰村落中有一条主街,地坑院、李家祠堂等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就在这条街上。主街全长约300米,土黄色砖块铺筑的地面平整干净。今年4月开始,村落里对主街进行了环境整治,清理了沿街居民堆放的杂物,修补街边破损的煤池。“这条街的整治已经靠近尾声。”邵文兰指着不远处正在修煤池的几位村落民说。
“这条街的环境整治是我们整治‘面子’的一部分。”邵文兰说,“这条街上古建筑比较集中,环境卫生必须搞好,但是整村落的环境也不能忽略。全体村落庄环境好了,才是真的好。”
主街在变革,穿村落而过的桃河也在变革。以前,村落民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道的情形时有发生,既毁坏水质,又污染环境。“今年,村落里全面清理路面河道垃圾,并在路边新建了3个垃圾池,方便村落民倾倒垃圾。”邵文兰说。
环境变好了,“面子”美了,“里子”事情也得到位。这个道理邵文兰心知肚明。他说:“环境好了,游客来了,就得有可看的好内容。有‘面’有‘里’,才能发展得更好。”
为了打造好移穰村落的“里子”,村落里专门打造了一处移穰文化“宣扬教诲基地”。“基地”设在村落委会所在地东侧一个两层楼的建筑内。二楼设有村落情村落貌、非遗项目、文化艺术、农耕文明4个展室。每一个展室从不同角度先容了移穰村落。
村落情村落貌展室墙壁上的展板详细地先容着移穰文化,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移穰村落的“前世今生”。正中的展柜里摆放着马提灯、老式收音机、老式电视机等物品。非遗项目展室中,“盘旋”在地上的一绿一黄两条“龙”,是移穰村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舞演出的道具。屋顶吊颈挂着的染花纸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元宵节,村落中的大街小巷会挂满染花纸。文化艺术展室中,各种瓷器、砂器琳琅满目。农耕文明展室中,墙壁一侧摆放着耧、犁等农具,一辆扇车、一个铺柜摆放在中间,大大小小的农具和生活用品诉说着农耕期间别样的生活办法。如今,4个展室已初具规模。
下一步,村落里准备将一楼的几个屋子整顿出来用作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村落民空隙时,可以来这里读书、下棋。邵文兰说:“移穰民风好、环境美、文化秘闻深厚,我相信乐意走进移穰、理解移穰深厚文化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