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忆年少时之读名联  第1张

此联于某校五四楼旁识得,楼系民国遗留,不雅观联中志向抱负,不似处太平之世者所能作,一贯误以为是某位民国大佬手笔,后来才知是顾宪成所作,却也道出明末士子的心声。

四水江第一 四季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先 三秀士在后 小子本儒人 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此联乃教室上老师当范本讲,老师是个死板的中年男子,只说其笔墨构思极为奥妙,乃联中极品。
却不言出处,后来才晓得为梁启超张之洞对答。
若非梁任公,怕是不会记得如此之深,《少年说》确是第一等的文章。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虽不是出自名人之手,但胜在洒脱,逍遥从容之意非我等俗人可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是副及古老的对联了,也是少年时回味最多的,当中意见意义多多,却不可与人性。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此联虽词语粗俗,人物却是赫赫有名,故事风趣,可说是东坡佛印轶事里最无厘头的。
《山海经》里最爱看假托他二人故事。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是父亲教导我读书时讲的,还有解缙笑杀一群牛等。
当时只当一乐,未解其他。
事后便忘。

孙行者

胡适之

此联听说是民国某高校的入学试题,精良答案很多,当以“胡适之”与“祖冲之”最为有亮眼。
不苟言笑的文人对古灵精怪的石猴,真乃民国佳话。
若今有其事,不知会是何等新闻。

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这也是个流传极广的,出处听说是乾隆与纪晓岚。
但还有个刘墉版的,极是精彩,却少有人提及。

摘录如下: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读书只在春秋之际,无怪乎有秋冬方假,典出与此啊。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这对联看似口气挺大,文采却无,不过后续故事倒是令人啼笑皆非。

此联贴在门口,一秀才趁夜里无人时,稍加改动,遂变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落人,媳失落人,婆媳均失落人。

虽是显了自己文采,可也太是损人了。

不过这类改字的对联故事倒是很多,

最为流传的便是“爹满门”了。

古之文人,断不可得罪。
不一定用什么办法损你,虽未必于他有利。

冰比冰水冰

这个是没有下联的,但来历颇大。

说来倒算是一场笔墨官司,两当事人听说是未曾谋面的,仅在各自书中言及,古龙说是金庸所寄,求取下联。
金庸则坚称决无此事。

现今两大师都已作古,真假后人自品。
只是给文坛留下一段佳话。